山水古诗改写作文怎么写
1. 诗中山水作文怎么写
人生如歌,美丽甜蜜,悦耳动听;人生如诗,意味深长,表达真挚;人生如画,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而我说,人生如水,奋斗不息,澎湃豪迈。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然而也只有水能够百折不挠地滴千万滴,最后穿破巨石。这说明日积月累的重要性,以及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奋斗态度。人生如这水一样,应该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说明我们应该不断运动,拼搏,才能进步。然而,从另一面来说,这足以说明水的不懈坚持,努力,毫不放弃。人生如这水一样,应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成功。
河水顺着沿岸不断向前流淌,永不停止并且推动碎石,树叶向前走。反映了水的可贵精神:乐于助人奋斗不息。人生应具有这种博大胸怀:自强不息,帮助别人。
水能冲刷污垢,不仅自己清澈透明,同时无私地洗去别人的污秽,使别人也白净靓丽。人生如同水一样,应怀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水在向前流动,遇到阻碍时,会积极调整
2. 作文: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最后一段怎么写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1.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8、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9、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0、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
3. 望洞庭古诗改写成作文350字
原文: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月光下的洞庭湖,显得十分柔美和谐。
银光闪闪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纹,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秋月,碧空上,一轮明月镶嵌在天空之中,把清冷的月光洒向湖面,湖光与月光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湖面上没有一丝风,一点声音,仿佛一面从未打磨过的铜镜。
我登上宝塔,望着洞庭湖湖旁的绿树红花;望着洞庭湖上的良辰美景;望着湖中翠绿的君山,山上有着高大挺拔的百年老树,有名扬中外的名胜古迹,有隐藏在山林中的深山古刹。这洞庭湖银光闪闪如同一个白银盘,这翠绿的君山好似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我忍不住赞叹道:“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呀!” 或: 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我来到了最佳观赏洞庭湖的地方——楼塔。
那天,月亮像一个刚刚熟的香蕉一样,金黄金黄的,星星像一群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在那墨蓝色的天空中跳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舞蹈。瞧!月亮正在臭美呢,她对着那面海洋镜一会儿梳头,一会儿扑粉。
其实啊,那面海洋镜就是洞庭湖。没有起风的时候,她就是一面无暇的镜子,起风的时候,她的脸上就出现了许多皱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远远望去,一座君山站立在洞庭湖的正中心,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婷婷玉立。 来游览洞庭的人原来不只我一个,我正陶醉在这怡人的景色中时,竟见到了我的老朋友。
瞧!这会儿他正在饮茶呢,还高声吟道:“真是白银盘里一青螺啊!”我得到了他的提示后,立刻附和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他立刻举手称赞:“好诗,好诗!” 这洞庭鱼米乡,谁不记心中啊!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来到洞庭湖前,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我看到那淡淡的月光洒到湖面上,湖面显得格外和谐。
水面上风平浪静,月光把湖面印的就像一面大大的没有任何擦痕的铜镜一般。放眼远眺洞庭湖,我意外的发现,湖的中央还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君山”,美丽极了。
就好像是洁白的盘子里托着青青的田螺。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望洞庭》,不由得低声吟诵起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 写山水的古诗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
“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
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
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的格式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古诗《题临安邸》改写成作文
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6. 《家乡的山水》作文怎么写
有人喜爱危峰兀立的华山,有人喜爱千变万化的黄山,有人喜爱五岳之首泰山,而我却喜爱家乡的山和水。
我的家乡座落在平和县小溪镇,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如春,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远望家乡,有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花溪河。它虽然没有像漓江那样静、清、绿,也没有黄河那样气魄雄伟,但我却喜爱我家乡的那一条花溪河。
每当春天来临时,河岸上一棵棵垂柳仿佛一位位穿着绿衣裳的妙龄少女,在河边梳妆打扮……此时,我不禁想起三年级学过的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花溪河的河水清澈见底。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犹如撒了碎金般,显得格外耀眼,迷人。你看!河面一条条穿梭来往的小船,显得格外繁忙。一群群鸭,鹅在水面上游玩,嬉戏打闹。你瞧!那边的河面上有一团白雪。噢!不是雪,是一群群神气的鹅。这时,我不禁吟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啊!这位古代诗人写的是多么形象,生动。河里,一群群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动着,仿佛在玩捉迷藏。顽皮的小虾在水中打群架。泥鳅是位“钻沙能手”快看,它在水下筑成了一道道“万里长城”……花溪河成了鱼虾的乐园,看到此情此景,我真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每当初夏来临时,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写生作画,捉鱼摸虾。到了盛夏的时候,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天天来到花溪河里尽情地游泳,痛快地在水面上打水仗……
我不但爱家乡的水,而且爱家乡的山。
我家乡的水虽然美,但是我家乡的山却另有一番景象。我家乡的山虽没有庐山那样峻,泰山那样尊,华山那样险,可它却像母亲那温暖的手臂,慈爱地环抱着我的家乡。
秋天,果树上挂着一个个青里透黄的蜜柚,又酸又甜的葡萄,金灿灿的柑桔,压弯了腰的香蕉……令人垂涎三尺,真是一个聚宝盆。
家乡的山山水水如此多娇。这样的山环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山间绿树红花,河上竹筏小舟,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走在平和山,人在画中游,置身花溪河,欢乐无止境”啊!
人间仙境哪里去,请到平和山水来。
7. 写山水的古诗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
“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
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
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