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们学会认真听课
推荐于2017-11-24
展开全部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图及七巧板练习
这是二维空间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练习项目,要求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不断的判断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在我儿子还是2、3岁时,我就买了一种最简单的拼图,一开始我自己拼给他看,然后慢慢的他自己会拼了,再买一些块数比较多的拼图和一种正方体的拼图让他自己看着图片来拼,这时他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图片来拼图,有时为了增加他的兴趣,我跟他比赛,还是我儿子拼的快,这样他会更加的感兴趣。
3、多米诺骨牌练习
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4、 抗干扰练习
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电视,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欢看书,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我也是在幼儿园没时间备课写资料就带回家写,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四) 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先来听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以上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年段 习 惯 内 容 培 养 要 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1.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
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
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图及七巧板练习
这是二维空间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练习项目,要求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不断的判断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在我儿子还是2、3岁时,我就买了一种最简单的拼图,一开始我自己拼给他看,然后慢慢的他自己会拼了,再买一些块数比较多的拼图和一种正方体的拼图让他自己看着图片来拼,这时他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图片来拼图,有时为了增加他的兴趣,我跟他比赛,还是我儿子拼的快,这样他会更加的感兴趣。
3、多米诺骨牌练习
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4、 抗干扰练习
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电视,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欢看书,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我也是在幼儿园没时间备课写资料就带回家写,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四) 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先来听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以上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年段 习 惯 内 容 培 养 要 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1.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
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
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2018-03-22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放弃自己的爱好和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遇上孩子功课有点不会的,马上给予指导。可是家长并不能代替孩子学习,长此以往,家长感到力不从心,孩子也学会了依赖,学习成绩也难有提高。其实有一个改变这种状态的好办法,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那就是教会孩子听课。
你不妨先向学校的老师询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念书、听课情况怎么样?是每节课都认真听讲呢,还是经常“开小差”?了解情况后,就可以教给孩子“听课”的本领了。
让孩子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有三个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家长帮助孩子只能是前后两个环节,而中间这个环节恰恰是最关键的,如果孩子能够独自应付,不仅可使父母省去辅导的时间,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一:给孩子做有目的的预习。以往许多家长把“预习”理解成给孩子讲一遍课程内容,这样做不仅耽误家长的时间,还会使孩子第二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讲授新课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要“代劳”。
家庭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才能主动和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如果他对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无法知道他会了没有,一节课上完,稀里糊涂,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还得爸爸妈妈劳神再讲一遍。
第二:父母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老师家访的时候跟老师交谈,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然后跟孩子沟通,翻阅他的课本,了解他的进度,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什么是难点。同时教给他调控注意力,以便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放学后就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温习一遍。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联接三个环节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面前始终目标明确。
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老师讲了几道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继续问,“老师对这些字有什么要求吗”、“这几个字和昨天学的字相像吗”、“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听课”,但是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的。
第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别忘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预习要得到什么?开始的几天,由父母来记下这些事先商定好的内容,然后帮孩子检查;以后逐渐让孩子自己记,父母在结束时帮助对照检查;习惯完全养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写在纸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但是在作业和预习结束后,家长要再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小结,知道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这个做法恰是对孩子“认真听讲”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应该完成的。渐渐地将这种意识引进课堂学习,从一门功课开始,比如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师讲得多,为什么在这里讲得多?”训练孩子的听课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条件,可与老师核对一下,看看孩子的叙述是不是符合教学目标。相信在您的训练之下,您的孩子会听懂每一节课。
你不妨先向学校的老师询问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念书、听课情况怎么样?是每节课都认真听讲呢,还是经常“开小差”?了解情况后,就可以教给孩子“听课”的本领了。
让孩子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有三个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家长帮助孩子只能是前后两个环节,而中间这个环节恰恰是最关键的,如果孩子能够独自应付,不仅可使父母省去辅导的时间,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一:给孩子做有目的的预习。以往许多家长把“预习”理解成给孩子讲一遍课程内容,这样做不仅耽误家长的时间,还会使孩子第二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讲授新课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要“代劳”。
家庭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才能主动和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如果他对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无法知道他会了没有,一节课上完,稀里糊涂,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还得爸爸妈妈劳神再讲一遍。
第二:父母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老师家访的时候跟老师交谈,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然后跟孩子沟通,翻阅他的课本,了解他的进度,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什么是难点。同时教给他调控注意力,以便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放学后就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温习一遍。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联接三个环节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面前始终目标明确。
在向孩子发问的时候,年龄较小的孩子起初可能会就事论事。比如当父母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今天你学了什么”时,孩子往往说,“老师教了几个生字”、“老师讲了几道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继续问,“老师对这些字有什么要求吗”、“这几个字和昨天学的字相像吗”、“今天的作业和老师讲的题有什么关系”?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恰好表明孩子还不会“听课”,但是如果这时候有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很快就会学会的。
第三: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还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之前,和孩子一起商定今晚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做哪些作业,然后进行哪些预习?这些作业要达到什么要求(别忘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预习要得到什么?开始的几天,由父母来记下这些事先商定好的内容,然后帮孩子检查;以后逐渐让孩子自己记,父母在结束时帮助对照检查;习惯完全养成后,就不用再一一写在纸上,只需孩子心中明了就可以了。但是在作业和预习结束后,家长要再和孩子一起对照目标进行检查和小结,知道已经实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还要努力或需要修改。
这个做法恰是对孩子“认真听讲”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今天晚上应该完成的。渐渐地将这种意识引进课堂学习,从一门功课开始,比如让孩子每天叙述“老师在语文课上教了些什么?提了什么要求?什么地方老师讲得多,为什么在这里讲得多?”训练孩子的听课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有条件,可与老师核对一下,看看孩子的叙述是不是符合教学目标。相信在您的训练之下,您的孩子会听懂每一节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从小培养习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