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大纲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区域地质调查”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区域地质填图设计书模拟编写,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演练过程,学会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的基本方法。建议在课程学完之后立即进行此设计教学内容。
适用学期:“区域地质调查”课是地质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等地学类专业的大三第二学期专业课,所以本课程设计在该课之后安排。
学时:区域地质调查课后1周时间。
学分:2。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完成指定图幅区的设计书编写。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全面掌握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尤其对三大岩区典型1∶5万填图样板图的学习和通过对实验课中的新疆西准噶尔野马井1∶5万区域地质填图项目与天水市幅1∶25万区域地质填图项目的立项、设计编写、野外填图、最终成果的学习与了解,掌握一般地质填图流程。
基本要求:掌握三大岩区的主要填图的全过程和一般地质填图流程,完成指定图幅区的单幅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采用课堂模拟实际的方法,完成指定图幅区的1∶5万地质填图设计书。各类附图可用简图表达。以教师给出的样本为参照,以课程设计报告形式完成指定图幅区的1∶5万调查设计书(文字和附图各一份)。
三大岩区典型1∶5万地质填图实践性极强,考虑到部分内容只能采用模拟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安排中,对部分内容可简化表达,如项目周期、具体的阶段时间、人员、费用等。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即提交一份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其格式和主要内容如下:
1 绪言
1.1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测区名称与编号,测区范围及面积,工作的起止时间(此项由教师根据实际或模拟给出有关任务书及任务要求)。
1.2 简述测区工作任务、 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交通位置。
附:测区交通位置简图。
2 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2.1 对前人工作的评估。
2.2 各种比例尺填图的评估。
包括填图范围与面积、路线密度、控制程度、填图单位划分方案与精度、图面表达精度、图面结构合理性、评审验收情况、各种不同比例尺图件的统一性与连续性及存在的问题等。
2.3 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
如:沉积地层,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地层清理后的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含地层单位名称、定义、层型剖面、古生物资料及年代依据、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应逐项给予说明,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填图中加以解决。
2.4 测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和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依据是否充分,与实际资料是否符合,存在哪些矛盾。
2.5 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 精度与质量,能否满足本次区调工作的要求。
2.6 矿产调查程度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在本次填图中加以解决。
附:地质研究程度略图。
附:测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包括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单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3 地质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简述测区的大地构造位置,测区内的地层、 岩石(含沉积岩、 侵入岩、 火山岩、变质岩及特殊地质体等)、构造等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简述测区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附表1:测区地层序列表。
附表2:矿(化)点情况登记表,包括矿点名称、矿种、类型、产地、规模、开采情况、工作程度(检查、评价、普查、勘探)。
4 专题调查与研究
按图幅带专题的原则,在全面分析测区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出有关专题,对所设专题的科学意义、调研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等进行简述。修测图幅必须针对本次填图工作需要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突出专题填图研究的内容。
5 技术路线、 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5.1 明确测区的填图类型,如实测区、修测区或片区-修测区。
5.2 在明确填图区填图类型的基础上,针对测区存在的问题及本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次地质填图的技术路线及填图方法,因此设计中应分别按不同类型编写。
5.3 主要地质填图工作的精度要求。
5.3.1 填图的地质观察路线。
实测区:青藏高原等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空白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2500 km;其他实测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3500 km。修测区:每幅图路线总长度,主干路线与新测路线长度≥2000 km,辅助路线300~500 km。片区-修测区:每幅路线总长度,主干路线与新测路线长度600~800 km,辅助路线200~300 km。
5.3.2 实测剖面。
每个地层单位都应有1 ~2 条实测剖面予以控制,实测剖面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 ,必要时需采用1∶2000~1∶500。
5.3.3 本次区调工作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 精度要求。
附:1∶250000区域地质图(草图)。
6 工作部署(可略或简单模拟)
6.1 简述组织机构、 人员组成、 技术装备,实测区还要详细说明物资供应、 安全保障、通讯联络及紧急救援等措施。
6.2 工作部署安排: 根据踏勘结果、 遥感解译程度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制订不同的路线调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编制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
6.3 编制工作计划,设计实物工作量。
6.4 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图。
附:实物工作量一览简表。
7 质量管理与监控(可略或简单模拟)
按照质量体系要求,简述对图幅质量管理及保证原始资料质量的措施。
8 经费预算(可略或简单模拟)
在确定填图方法、研究内容及专题研究、研究深度和报告附件的内容之后,按计划财务部门的要求编制区调项目经费预算,并对各项经费预算依据加以说明。
附表1:实物工作量经费预算表。
附表2:项目总经费预算表及年度经费预算表。
9 预期地质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区域地质填图预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图幅专题研究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设计书中应列出报告附件的内容,除必要的图件(地质图)外,还应编制一些专门图件和略图,设计书中应当列出这类图件的大致清单。为突出测区的综合研究程度,地质图面可附测区小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布格重力、磁化强度、伽马射线光谱测定等数据影像图。最终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质图件及报告、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外,应按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提交ARC/INFO、MapGIS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幅与图层描述数据、报告文字数据。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以教师给出的样本为参照,以课程设计报告形式完成指定图幅区的1∶5万调查设计书(文字和附图各一份)。
考虑到部分内容只能采用模拟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安排中,对部分内容可简化表达,如项目周期、具体的阶段时间、人员、费用等。
课程设计报告部分内容可简化,但各主要内容的表达不能缺少,以保证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部分内容可要求学生与地史学等学习内容相结合。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李永军等.2014.区域地质调查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
2)高秉章等.1991.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魏家庸等.1991.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房立民等.1991.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5)周维屏,陈克强,简人初等.1993.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新方法.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24-11-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