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怎么保护膝盖
登山如何保护膝盖
做热身
在做任何运动之前,我们都需要进行热身运动。热身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发热,增加身体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的灵活性和柔韧度,从而降低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同时,热身运动有助于维持呼吸稳定,避免呼吸频率突变。
穿护膝
穿上护膝的时候腿部会有紧绷感,因此很多驴友不喜欢使用护膝。专家表示,即便感觉不习惯,最好还是穿上护膝。因为护膝相当于一个减震器,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轻膝盖受到的损伤。此外,护膝还能避免膝关节受凉。
带登山杖
登山杖呈T字形,其设计是供驴友借力使用,以保持行走中的稳定性。登山的时候持一副轻便的手杖,可抵消下肢部分压力,有助于减轻登山过程中身体压力对膝关节造成的磨损,驴友登山后也不会感到明显的腰酸腿痛。
穿登山鞋
登山并不同于一般的休闲徒步,对鞋子也有一定的要求。专家表示,在登山的时候最好穿上专门用于登山的鞋子,这些登山鞋有很好的'抓地力,不仅可以减震,而且还能防止滑倒摔跤。
相关阅读—户外长途徒步怎么保护脚
1、要预防脚打水泡,首先要减少脚部摩擦的机会。脚起水泡跟鞋有直接关系,鞋过紧的挤压和过松的磨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买鞋应当购买适宜运动的鞋,鞋的尺码要合适,穿上后长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个大拇指宽的虚位。
2、新鞋买回家,应穿上试走甚至试跑一会,1~2小时后找出感到不舒适的部位后,在此位置加上软垫。记住,出行一定不要穿着未经磨合好的新鞋。如果新鞋第一次就穿着进行远程徒步,处理不当那你就很可能获得了92%的脚打泡的机会。不想脚打泡,最好免穿新脚。
3、袜子能够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怕脚打泡,你不妨穿上两双袜子试试。袜子最好不选用纯棉质制品,纯棉的袜子比尼龙的更容易形成血泡。袜子的质料以聚丙烯或其它新的合成纤维为佳,这类质料比羊毛或棉的制品更能保持脚部的干爽,从而降低起水泡的机会。要记住,徒步走长线切不可不穿袜子。
4、使用滑石粉、痱子粉或防汗喷雾剂,也可在脚上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等,这些东西都有助于保持脚部的干爽,减少摩擦,起到防止打水泡的作用。
5、如果你的脚常打水泡,那么可以考虑在经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上胶布或垫上软垫。
6、临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自我按摩足掌部位,再用润肤露在足底突出部位搽抹。不穿鞋的时候,注意保持鞋的干燥与通风。
7、当您徒步行走时,只要发现脚有任何不适或疼痛,就该停下检查。如果还没有长出水泡,那就赶紧将疼痛的部位贴上创可贴、透气胶布,及时进行处置。
8、最好准备两双合脚的鞋,在一天之内互相替换。因为不同的鞋穿在脚上,接触部位和压力总是不同的,这样能降低感到不舒适、肿胀、生水泡的机会。长距离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脚掌的极度疲劳。如果配备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鞋(如轻便跑鞋、徒步鞋、运动鞋),每隔一小时换鞋行走,并经常改变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结合),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受力更均匀,并调动腿部更多的肌肉群参与运动,必可减缓疲劳和疼痛,可以徒步更远的路。
9、平时少乘车多走路,可以避免户外徒步出行脚打水泡。久不走长路,忽然走得超了时间、距离,运动强度增加过大,也是脚起泡的原因之一。循序渐进地延长活动的时间,可以让皮肤慢慢适应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并有足够时间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胼胝,这都有助预防水泡的发生。
10、不定期地变换行走姿势,如走跑结合,每小时小跑5分钟。可以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均匀受力,同时运用到更多的肌肉组合,让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时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步伐均匀,有节奏感。
11、不要去追赶别人,走自己的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12、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勿只用脚掌一侧行走,这样造成脚的局部受力,时间长了会极为痛苦。
13、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14、上坡时先深呼吸,上身前倾。
15、下坡时,如果加速,或跑,身体后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16、最好轮换使用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徒步鞋或运动鞋。大一号的在尾段时穿着会较为舒适。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长距离徒步不宜选择登山鞋。
17、鞋带要系紧,使鞋子包脚良好。鞋底较薄可以加多一双鞋垫或穿厚一点的袜子。一般穿底厚有弹性运动鞋较好,登山鞋较重底硬,走久了易起水泡。很多人走不完百公里主要原因是鞋子没选好脚起水泡而放弃。穿上厚而干爽的袜子可以减少脚与鞋底的磨擦,减少起水泡的机会。
18、用医生胶布把脚趾个别分开包扎,或尝试用橡皮膏和泡漠双面胶贴于足底。
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揭开水泡部位的组织皮肉,否则不仅起水泡的部位会非常疼痛,还有感染的危险。如果需要继续前进,请忍住痛,尽量保持正常步行姿态,否则反而会引起腰部、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