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怎样学习数学的?
1.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一边帮父亲看店,一边依旧不忘学习。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没有纸没有笔,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数学家高斯在高中时,每天晚上老师都会给他一两个比较难的题目让他去练,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决,但是一天,老师给了一个题,他用了一个晚上才做出来,后来到学校一问老师,才知道,那个题目是老师不小心夹进去的,那是个世界上的数学难题,已经困扰了数学家100多年了。
拓展资料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华罗庚是怎样学习数学的?
在一次分享中,华罗庚提到自己是如何学习和读书的。一言以蔽之:把书读厚,然后再把它读薄。
先把书读厚。以数学为例,编撰者为了初学者方便,让课本里只会出现核心知识,比如重要定理只会告诉学生怎么用,而省略繁琐的推导过程。
华罗庚读书时,会想办法把省略的一块补全,也就是把书读厚。他会把背景知识,论证过程,中间经历的曲折等等,一系列知识都了解清楚。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同时,他还会特别关注“自己不懂的知识”。翻开书,看到已经知道的知识,快速略过,如果是之前没接触过的知识,才会停下来仔细琢磨。
把书读厚,其实是不断给自己的知识体系增砖添瓦,既要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也要弄清楚如何运用新知识做题。
不要怕麻烦,觉得会浪费时间。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如果能在学习新知识时,增添许多额外的“冗余信息”,不管是记忆效果还是理解程度,都会有显著提升。
再把书读薄。数学知识,只要把脉络和联系理清楚后,真正需要反复记忆的东西很少。
如同学习开车,刚开始会手忙脚乱,因为要看路况手打方向盘,又要踩离合刹车油门。
等到熟练度提升后就会才发现,根本不需要记忆那么多东西,心意一动,车自然会跟着走。
把书读薄,意味着要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弄清楚,要求学生在平时读书做题时,注重总结归纳,把相似的点放在一起。
比如三年级数学,将周长和面积的转换关系弄清楚,如何根据面积求周长,如何根据面积求边长等,学生拿到90分以上就不是什么问题。
总结
华罗庚自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把书读厚再读薄。
把书读厚:把新知识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它是什么,可以怎么用,什么地方不能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它……
把书读薄:把知识联系起来,不要孤立地理解知识,平时多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