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起源和历史
最早的火锅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那时候用的锅是体积非常大而且笨重的陶制大鼎,人们在鼎下生火,然后把以肉类为主的食物一起丢进鼎中,煮熟后食用,当时叫做“羹”,这就是火锅的雏形。
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学会了炼铜、炼铁,且各种陶器也改良成了较为小型的器皿,于是火锅就越做越小,适合携带,方便一般人使用了。铜制的锅子和陶制的砂锅到如今也是最普遍的火锅器皿,而鼎则演变为权利的象征。
到了三国时期就有了鸳鸯锅的雏形,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一个分成几格的锅,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到了南北朝,铜制火锅成为了最普遍的器皿,演变至唐朝后火锅又称为“暖锅”。
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至明清时期火锅才开始兴盛起来,乾隆皇帝曾办过530桌宫廷火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到1550个。
火锅文化
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吃火锅时,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把臂共话,举箸大啖,温情荡漾,洋溢着热烈融洽的气氛,适合了家庭大团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
在东北,人们招待客人时,火锅里的菜摆放颇有规矩: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即飞禽类肉放在火锅对炉口的前方,走兽类肉放于火锅后边,左边是鱼类,右边是虾类,各种菜丝稍许放一些,宛若“众星捧月”以示尊敬。若对待不速之客,则把两个特大肉丸子放在火锅前边,后边是走兽类肉,示意你离去。
在四川,吃火锅也有讲究,调料一般选用最基本的葱姜蒜和香油,这样才能吃出火锅的原汁原味。烫菜有有规矩,先吃毛肚鸭肠一类的食材,烫法是:七上八下,这样烫出来的菜才最嫩。招待客人或是和朋友聚餐,一顿火锅再配上啤酒白酒,才最能符合四川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2024-07-3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