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文言文
1. 文言文《稻宜》的解释
一、《稻宜》解释:
凡是稻子,如果栽在肥力贫瘠的稻田里,生长出的稻穗上的谷粒就会稀疏不饱满。勤劳的农民使用多种方法来增进稻田的肥力。
人畜的粪便、榨了油的枯饼(“枯”是因为榨去了油而得名。其中芝麻籽饼、萝卜籽饼都是最好的,油菜籽饼稍稍差点儿,油桐籽饼又稍微差些,樟树籽饼、乌桕籽饼、棉花籽饼再稍稍差些)、
草皮、树叶,都被用来辅助肥力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做的(南方磨绿豆粉的农民,用磨粉时滤出来的发酵的浆液来浇灌稻田,肥效相当不错。碰上豆子便宜时,将黄豆粒撒在稻田里,一粒黄豆腐烂后可以肥稻田九平方寸,这样所得的收益便是所撒播的黄豆成本的双倍)。
对于长年受冷水浸泡的稻田——“冷水田”,插秧时稻秧的根要用骨灰点蘸(用禽、兽骨都可以),再用石灰撒于秧脚,但对于向阳的暖水田就不适用了。对于土质坚硬的田,应该把它耕成垄,将土块叠起堆放在柴草上烧,但对于黏土和土质疏松的稻田就不适合这样处理。
二、《稻宜》原文:
凡稻,土脉焦枯则穗、实萧索。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
人畜秽遗,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苔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
草皮木叶,以佐生机,普天之所同也(南方磨绿豆粉者,取溲浆灌田肥甚。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寸,得谷之息倍焉)。
土性带冷浆者,宜骨灰蘸秧根(凡禽兽骨),石灰淹苗足,向阳暖土不宜也。土脉坚紧者,宜耕垄,叠块压薪而烧之,填坟松土不宜也。
扩展资料:
1、《稻宜》节选至《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乃粒》。
2、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里的记载的一篇关于百姓以谷物为食文章。《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3、《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天工开物》
搜狗百科-《乃粒》
2. 《稻子》阅读答案
稻 子(张佐香)
刘熙《释名》:“田就是填的意思,五谷填满其中。”故乡的田里填满了稻子。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
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腿捋起衣袖。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水田里。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撵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绿锦。母亲用她的血汗染绿白晃晃的水田。
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诚然,除了绿之外还有红、黄、绿、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但对于一场自天而降的燃烧的绿色,其他颜色都可以忽略。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风一阵接一阵来,像一些清清凉凉的水从水稻的心上润过去,润过去……水稻把想说的话语轻轻地藏在心底,水稻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节。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
有了稻田,秋天才摇摆出各种姿态。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风拂动着农事,弯镰银光闪闪,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 *** 了稻丛中。“唰唰唰”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父亲一路势如破竹。灿白的阳光从父亲的肩头滑过去,在刀刃上毕毕剥剥地碰撞出透明的火花。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
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稻子骨肉分离,被分割成稻茬、稻草和稻谷。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做米的物质,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一粒米置于手掌上,无论凸立于一哪一条纹路,都可以温暖我的胃部。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这一种死亡与新生的转换,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缘此,稻子才叫稻子,一叫千百年。
3. 文言文《稻宜》的解释
一、《稻宜》解释:凡是稻子,如果栽在肥力贫瘠的稻田里,生长出的稻穗上的谷粒就会稀疏不饱满。
勤劳的农民使用多种方法来增进稻田的肥力。 人畜的粪便、榨了油的枯饼(“枯”是因为榨去了油而得名。
其中芝麻籽饼、萝卜籽饼都是最好的,油菜籽饼稍稍差点儿,油桐籽饼又稍微差些,樟树籽饼、乌桕籽饼、棉花籽饼再稍稍差些)、草皮、树叶,都被用来辅助肥力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全国各地都是这样做的(南方磨绿豆粉的农民,用磨粉时滤出来的发酵的浆液来浇灌稻田,肥效相当不错。碰上豆子便宜时,将黄豆粒撒在稻田里,一粒黄豆腐烂后可以肥稻田九平方寸,这样所得的收益便是所撒播的黄豆成本的双倍)。
对于长年受冷水浸泡的稻田——“冷水田”,插秧时稻秧的根要用骨灰点蘸(用禽、兽骨都可以),再用石灰撒于秧脚,但对于向阳的暖水田就不适用了。对于土质坚硬的田,应该把它耕成垄,将土块叠起堆放在柴草上烧,但对于黏土和土质疏松的稻田就不适合这样处理。
二、《稻宜》原文:凡稻,土脉焦枯则穗、实萧索。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
人畜秽遗,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苔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
草皮木叶,以佐生机,普天之所同也(南方磨绿豆粉者,取溲浆灌田肥甚。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寸,得谷之息倍焉)。
土性带冷浆者,宜骨灰蘸秧根(凡禽兽骨),石灰淹苗足,向阳暖土不宜也。土脉坚紧者,宜耕垄,叠块压薪而烧之,填坟松土不宜也。
扩展资料: 1、《稻宜》节选至《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乃粒》。 2、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里的记载的一篇关于百姓以谷物为食文章。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3、《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天工开物》 百度百科-《乃粒》。
4. 文言文 记稻鼠 翻译
乾符年间的己亥年,震泽东方的地方叫吴兴,那里从三月开始就不下雨,一直到了七月。那个时侯低洼潮湿的地方都扬起了尘埃,被派划船来的人进到洼地,鞋上连污泥都没有沾。农民转而从远处引来流水浇灌稻田,每天像用乳液喂孩子一样,这样少的水连给人解渴都顾不上,仅能得到一些干裂的花和干枯的稻穗,有实穗的不过十分之一二。没多久,又有大批老鼠晚上出没,啃噬而使稻禾致死,任其在晚上把粮食吃干净,即使晚上守护用拍击木板,击打来吓它们,都不能奏效。如果有官员主管督察责任,不缴纳粮税的就应该受到刑罚。在那个时候,索要催逼赋税更加迫切,以棘木和木板作为刑仗,责打人时不论壮年或者老年。我听说《礼记》上记载:把猫迎来以捕食田鼠。是因为礼仪缺乏不兴时间太长了。田鼠知道的晚了吗?事物按照天时而被损害吗?政务有了贪污而被荒废吗?《国语》上说:吴国的稻和蟹都没有留种(吴国在灭亡的前一年曾经田地绝收)。难道是吴国的土地里,田鼠和田蟹更替侍候稻谷而尽力,才使它的民众受到伤害吗?况且《诗经。魏风》里以巨大的老鼠而讽刺严重暴敛民财,借用巨大的老鼠斥责他们的国君。有老鼠的名字,但没有老鼠的事实。诗人还说: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更何况官员在上面收集人民的财物,在下面掠夺人民的食物,统帅全民而像两种老鼠(田鼠和家鼠。这样人民不四处流浪奔徙,聚集在一起成为盗贼,还能做什么呢?《春秋》上说虫彖成灾在大灾大祸之年都有记载,这就是圣人能够明察丰收凶祸先兆的原因。我学习《春秋》,又亲身经受那里的灾难,就在那里把事情记下来了。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很多地方是意译的,个别地方不清楚的话再和我联系
5. 求《稻子》阅读答案(杨玉栋新阅读与作文)
稻子(张佐香)(1)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
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 (2)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便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腿捋起衣袖。
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水田里。
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
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绿锦。
母亲用她的汗水染绿白晃晃的水田。(3)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
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
诚然,除了绿之外还有红、黄、绿、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但对于一场自天而降的燃烧的绿色,其他颜色都可以忽略。
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风一阵接一阵来,像一些清清凉凉的水从水稻的心上润过去,润过去……水稻把想说的话语轻轻地藏在心底,水稻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
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节。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
(4)有了稻田,秋天才摇摆出各种姿态。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
风拂动着农事,弯镰银光闪闪,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 *** 了稻丛中。
“唰唰唰”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父亲一路势如破竹。灿白的阳光从父亲的肩头滑过去,在刀刃上毕毕剥剥地碰撞出透明的火花。
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张佐香《稻子》阅读答案(5)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
稻子骨肉分离,被分割成稻茬、稻草和稻谷。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做米的物质,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
一粒米置于手掌上,无论凸立于一哪一条纹路,都可以温暖我。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6)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
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
这一种死亡与新生的转换,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缘此,稻子才叫稻子,一叫千百年。
(选自《散文百家》)10.用一句简略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对稻子形象的描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3分)答: 1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2分)12.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说他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⑴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⑵他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13.选文末段中加线的句子颇富哲理,含义深刻。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答: 参考答案:10.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主要赞美了稻子对人类的突出贡献。
11.稻子12.例:选句:稻子以自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作用:稻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营养着人类的肉体和灵魂,滋养生命的新生,能给人温暖和力量,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本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委婉含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稻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3.略张佐香《稻子》阅读答案稻子(张佐香)(1)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
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 (2)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便站满了插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腿捋起衣袖。
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啪啪”地站到水田里。
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
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绿锦。
母亲用她的汗水染绿白晃晃的水田。(3)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
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
诚然,除了绿。
6. 求:《齐民要术》中《种谷》和《水稻》两段的译文
【原文】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
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
谷田必须岁易。
二月、三月种者为稙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稚禾。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非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薉俱出。
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
《水稻》
【原文】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
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地既熟,净淘种子;渍经三宿,漉出;内草篅中裛之。复经三宿,芽生,长二分。一亩三升掷。三日之中,令人驱鸟。
稻苗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死。稻苗渐长,复须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水。
霜降获之。
北土高原,本无陂泽。随逐隈曲而田者,二月,冰解地干,烧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块既散液,持本斫平之。纳种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溉灌,收刈,一如前法。
畦大小无定,须量地宜,取水均而已。
问题补充:如果译得好,追加50分。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