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乐》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2-08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一、《乐经》,书名,《六经》之一。


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简中另一篇《语丛(一)》也有“六经”并称之语。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另一种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章》之《大司乐》为《乐经》;还一种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乐经》已亡于秦火”观点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二、自古以来中国有一个经学的传统,孔子就是研究经的······中国的经学和子学从来是并行的,经是更早形成的。”孔子研究乐,修订了《乐经》。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三、内容


韩非子说儒分八派,其中有仲良氏之儒。陶潜的《圣贤群辅录》说“仲良氏传乐,为移风易俗之儒。”《孝敬·广要道章》记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可见“移风易俗”是儒家论乐的核心观点。 


除此之外,儒家论乐还重性情,如郭店简《性自命出》开端就云:“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定)。”古人为何津津乐道“乐与性情”之间的关系呢?“殊不知这乃是儒家论乐的一套基本观点。”


李学勤先生主张把郭店简《性自命出》改名,将其“前半独立出来,称为《乐说》。”


乐经中还应该有纯乐理内容,如规定音阶距离大小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和规定音高的十二律(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等。


早在《尚书》中就揭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问题,《虞书·益稷》又说“予欲问六律、五声、八音”,其中都涉及到了“音律”问题。《国语》记载了公元前522年周景王分别和单穆公、乐师州鸠的对话。


与单穆公探讨的是“熔化无射钟,改铸成音律较低的大林(即林钟别名)钟”的可能性;与乐师州鸠探讨的是如何实现“六律”向“十二律转化”的问题,州鸠说,通过在”六律“中插入六个称作为”六间“的”间隙律“,可以得到“十二律”。


扩展资料: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礼经》:汉代是指《仪礼》,宋朝以后《五经》中的《礼经》一般是指《礼记》。《三字经》中:“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


这六部古籍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仅仅是对它们做了一些整理工作。


这六部古书,从远古留存下来,在孔子之前,为王室贵族所有,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宝重。《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提到了九种古籍:《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孔子整理的六经已大多包括在里面了,而且这些书名已屡见于先秦其他文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