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蝶恋花 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该如何理解呢?

苏轼《蝶恋花》中的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该如何理解。某日在古诗词鉴赏中看到,今恰巧有一同学问起,所以在此广泛征求答案,希回答得尽量完善点!不甚感谢!... 苏轼 《蝶恋花》中的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该如何理解。某日在古诗词鉴赏中看到,今恰巧有一同学问起,所以在此广泛征求答案,希回答得尽量完善点!不甚感谢! 展开
 我来答
帅帅的老木匠
2006-05-09 · TA获得超过12.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86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1471万
展开全部
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山水隔
2006-05-09 · TA获得超过60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5万
展开全部
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

附:
蝶恋花①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注释]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赏析一]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
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
“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
“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
“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
“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
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幽无影
2006-05-10 · TA获得超过6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4万
展开全部
做人有时候不要想得太复杂 间简单单反而比想得多的人生活得还要更快乐 这是个人的理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墨斋童子
2006-05-10 · TA获得超过52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此为苏轼所作,他有满腔豪情,却被朝廷贬官。就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a4a1d69a
2006-05-10 · TA获得超过69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多情的作者被无情的社会烦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