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分享的快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三、教学重难点三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我将准备西瓜、橘子。以及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一) 歌曲导入,缩近距离(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 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四) 回归生活,体验快乐(五) 故事延伸,共享快乐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一) 歌曲导入,缩近距离课前,引导学生唱《拍手歌》,上课伊始,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听到大家愉快的歌声,老师的心情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你将有两份快乐。(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快乐。”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这时我会适时引入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突破。首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畅谈感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好东西和别人分享才快乐。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比感知分享的快乐。我会先将准备好的西瓜让一个学生吃,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吃橘子。让学生分别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 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二:“同学们让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来画一画、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在小组展示后,我将相机提问“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萧伯那的语言进行总结(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随机出示课本33页的图画,“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不,这些孩子碰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帮助了他,他会怎么想?” 这样,让学生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最后我还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事情。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理解。(四) 故事延伸,共享快乐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这一环节,我会先给学生讲《盲人点灯》这个故事的开头,而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结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明确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七、板书设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八、 教学理念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身边的规则》2007-12-11 16:25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4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身边的规则》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外部的道德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规则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怎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规则的概念呢?我决定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让学生总结出要想让游戏顺利地进行,必须讲规则。这样处理,将生活实际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印象深刻。然后我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将规则明朗化,细致化。潜移默化的使规则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头。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生活离不开规则,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规则的意识,逐步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校规则内化。
三、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性课程,注重活动性,倡导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实际情况,自己制定班规.借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四、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 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针对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我以游戏导入,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入手,从中寻找规则,从而建立规则的概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游戏?你能说说它们是怎么玩的吗?
1、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游戏的玩法.
2、看来,每个游戏都有它不同的游戏要求。其实这个要求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
师:生活当中处处有规则,今天我们就和规则交朋友。导入活动课题。
2 调查交流、感悟规则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各小组从生活中不同的角度寻找规则,帮助他们把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其中着重引导学生针对小学生守则内容发现学校规则,进行正反两方面理解.进一步强化规则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社区、公共场所去寻找规则.
2、引导学生分别从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不同方面说发现那些规则。
3、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些规则,又会怎么样呢?
教师小结:规则存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啊,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会造成混乱也会出现很多的危险,因此大家一定要守规则啊!
3 拓展延伸、制定规则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守规则,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大步是:让学生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入手,明白规则是靠大家共同制定的,也要大家一起遵守。让他们从活动中体会到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带给我们快乐。
第二步、让学生为自己班级制定规则。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同时将,《小学生守则》内化于心。
我是这样设计
1、我设计了装小球游戏,让学生商量制定游戏规则。
2、学生谈玩游戏中的体会和感想。
师小结:看来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玩出开心玩出快乐!
第二步:
1、我们学校每年都会评出优秀班集体,要想成为优秀班集体,我们班还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班规。交流讨论。
4 自我评价、发出倡议
“听听激动,做做不动”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做能动”也是我这节课要研究的。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及引导学生向学校发倡议这两步,使学生对规则的认识由以前的“他律”逐渐上升为“自律”。
《分享的快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本课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三个: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三、教学重难点三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我将准备西瓜、橘子。以及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五个环节:(一) 歌曲导入,缩近距离(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 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四) 回归生活,体验快乐(五) 故事延伸,共享快乐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一) 歌曲导入,缩近距离课前,引导学生唱《拍手歌》,上课伊始,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听到大家愉快的歌声,老师的心情也变的轻松愉快起来。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你将有两份快乐。(教师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快乐。”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拉近了距离,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这时我会适时引入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突破。首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畅谈感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好东西和别人分享才快乐。最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比感知分享的快乐。我会先将准备好的西瓜让一个学生吃,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分吃橘子。让学生分别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 共同体验,分享快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二:“同学们让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来画一画、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在小组展示后,我将相机提问“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如何?”最后出示萧伯那的语言进行总结(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 (四)回归生活,体验快乐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随机出示课本33页的图画,“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不,这些孩子碰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帮助了他,他会怎么想?” 这样,让学生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最后我还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事情。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理解。(四) 故事延伸,共享快乐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这一环节,我会先给学生讲《盲人点灯》这个故事的开头,而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结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明确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七、板书设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板书。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八、 教学理念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身边的规则》2007-12-11 16:25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4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身边的规则》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外部的道德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规则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怎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规则的概念呢?我决定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让学生总结出要想让游戏顺利地进行,必须讲规则。这样处理,将生活实际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印象深刻。然后我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将规则明朗化,细致化。潜移默化的使规则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头。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生活离不开规则,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规则的意识,逐步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学校规则内化。
三、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是综合性课程,注重活动性,倡导在活动中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制定游戏规则,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实际情况,自己制定班规.借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
四、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 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针对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我以游戏导入,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入手,从中寻找规则,从而建立规则的概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游戏?你能说说它们是怎么玩的吗?
1、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游戏的玩法.
2、看来,每个游戏都有它不同的游戏要求。其实这个要求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
师:生活当中处处有规则,今天我们就和规则交朋友。导入活动课题。
2 调查交流、感悟规则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点 。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各小组从生活中不同的角度寻找规则,帮助他们把对规则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其中着重引导学生针对小学生守则内容发现学校规则,进行正反两方面理解.进一步强化规则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社区、公共场所去寻找规则.
2、引导学生分别从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不同方面说发现那些规则。
3、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些规则,又会怎么样呢?
教师小结:规则存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啊,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会造成混乱也会出现很多的危险,因此大家一定要守规则啊!
3 拓展延伸、制定规则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守规则,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步骤,
第一大步是:让学生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入手,明白规则是靠大家共同制定的,也要大家一起遵守。让他们从活动中体会到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带给我们快乐。
第二步、让学生为自己班级制定规则。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同时将,《小学生守则》内化于心。
我是这样设计
1、我设计了装小球游戏,让学生商量制定游戏规则。
2、学生谈玩游戏中的体会和感想。
师小结:看来什么事都要遵守规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玩出开心玩出快乐!
第二步:
1、我们学校每年都会评出优秀班集体,要想成为优秀班集体,我们班还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班规。交流讨论。
4 自我评价、发出倡议
“听听激动,做做不动”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做能动”也是我这节课要研究的。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及引导学生向学校发倡议这两步,使学生对规则的认识由以前的“他律”逐渐上升为“自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