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荆的大荆美食
炒粉干是乐清大荆镇的特色小吃,在雁荡山大家也喜欢吃炒粉干,但是大荆镇上的味道更地道,尤以用上山粉干炒的最好吃。大大的铁锅、猪油、土鸭蛋……成就颇负盛名的大荆炒粉干。红色的溪虾、绿色的芹菜、金黄色的鸡蛋。粉干要炒的韧性很足,猪油要完全渗入粉干,蔬菜、海鲜和鸡蛋的香味充分混合在一起,这样就会又香又鲜,散发出亲切的农家气息。
大荆,雁荡 粉干就是一般的细粉干,要把普普通通的细粉干炒成如此不普通的口感,是很考验炒粉干人的“功夫”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基本靠抖”来实现的。
炒制时,先将水烧开,把粉干放入热水中过一下马上捞起来,放入由竹蔑制成的敞口容器中让它软化备用(用冷水泡开也可以,但要掌握粉干涨的程度)。然后在烧热后的铁锅内放入一块猪油,待猪油融化后将粉干倒入铁锅内,一手持筷子,一手拿炒菜用的铲子,不停地将粉干夹起三四十厘米高,又抖落开,目的是使粉干根根独立,不粘在一起。在“抖”的过程中,不时洒上一点料酒和水,大约十分钟之后,粉干已经呈金黄色,而且已经“相当独立”了。这个时候加入事先炒好备用的炒鸡蛋,还有金笋(夏天可以选用茭白代替金笋)、芹菜、瘦肉丝、白虾、溪虾等配料,继续抖落粉干,这个时候香味四散,三五分钟后就可加调料出锅了。
吃粽是我国传统。乐清市北部大荆、雁荡一带居民喜欢吃粽子,尤其是独具地方风味的番薯粽。
他们用采自深山的青青粽箬和割下缚粽用的棕榈树叶,放在水里已浸过好几天了。粽箬和棕叶浸洗干净后,都要放在锅里煮,除去异味。糯米和配料也都要拣过、浸过、洗过。大婶大嫂们的包粽子本事很大,技术性很强,粽子要包得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了难煮透,里面糯米会出现硬粒,时间煮久了,四角会爆破;太松了粽子会煮散了,软嫩不好吃。捆缚粽子亦有讲究,要打一个特别的死结,这种结很难解开,越煮越紧,否则绳子煮散了粽子也就散了。包好后放进一口大锅里,加满水没过粽子,用大树椿或硬柴爿烧,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慢炖。隔一段时间揭开锅盖看一下,水烧少了,就要往锅里加水。一家人围坐在灶边,边守岁,边煮粽。夜深了,粽子熟了,孩子们也早睡熟了。 粽子的形状和种类很多,普通的粽子是四角的,有的粽子又粗又长,像一只枕头,俗叫“枕头粽”。此外,有小孩子玩的小巧牛角粽。除全部用糯米包的白粽外,还有肉粽、豆粽、红枣粽、火腿粽等。还有一种风味独特的淋灰粽,它的制法也很特别,是用晚稻杆烧成灰,淋水取灰汁,经过澄清后,拌入糯米制成粽子,颜色蜡黄,糯香可口,久放不坏。其实这是一种土制的“碱水粽”。
农民难得全部用糯米包白米粽,常在糯米中掺进大量的蚕豆、豇豆、红豆等包成豆粽,更多的是掺进大量的鲜番薯,制成独具风味的番薯粽。
在番薯收获的季节,挑选个大、皮光、无伤痕的番薯,藏在灶灰堂或柴仓内,有的地方藏在山上朝阳地坎的泥洞里。取出来,洗净去皮,刨成丝,再剁成米粒大小的细粒,然后拌上少量洗净的糯米,拣两张大粽箬包裹而成。番薯粽个儿特别大,且番薯煮熟后会缩小,水分又多,粘性不强,所以包制难度特别大。鲜番薯久储已经糖化,故而番薯粽软糯甜香,美味可口。
番薯粽,其实是过去农村里贫苦人家过年时的节物。后来,虽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番薯粽仍然是该地区的传统美食。
粽子一般是过年的时候吃,而不是在端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