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元嘉草草.......仓惶北顾
文帝统治二十余年,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国家日久无事,也正应了那句"无事生非"之语,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文帝经略中原之意,不时慷慨进言,勾起刘义隆一腔热血。他对侍臣讲,"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临瀚海的雄图伟业。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南朝自东晋谢玄以北府兵击破苻坚,威振淮北;刘裕平广固,入长安,尽有河南之地,破姚兴,败拓拨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来刘裕南返改朝换代,深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盖世英才,听任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内哄关中。文帝即位后,深惧权臣,连一个檀道济也容不得,大将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黄不接,已经没有战斗力。
攻略黄河以南之地后,宋军只想守住这些地方。而河南恰恰是四战之地,攻易守难。沿千里黄河屯戍置守,战线过长,每处即可轻松被击破。黄河虽是天险,冬天结冰后就成平地,无船即可冲杀过来。真正想攻败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气进攻河北的雄心。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时,北魏谋臣崔浩根据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军不过是固河自守,没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刘兴祖有远见,他上表进言,说应该进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个隘口,将北魏遏于山西之内,河北平定,河南自然归宋所有。可惜的是,刘义隆比起刘裕要差得多,没有采纳这一良策,难怪拓拨焘不无轻蔑地讲:"龟鳖小竖,何能为也!"这位北魏太武帝拓拨焘是一代雄王,他击灭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平灭北燕,又亲自率军八击柔然,使得柔然极大削弱,西迁至欧洲,窜逃的败军后来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举反击。秋高马肥之际,北魏铁骑不仅尽夺河南,还大举南进,直抵长江北岸。十二月,魏王亲自到达建康对面的爪步山上,军鼓之声震天盖地,宋军各线溃退,建康城内居民都"荷担而立",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挑筐里,随时准备逃亡。
幸亏性命交关之际,南朝有薛安都、鲁方平、张畅、臧质,沈璞等血性男儿,战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镇,坚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迫使魏兵北返。史载:"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寿、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封狼居胥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齎,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 ,以诛 北车耆 ,转系左大将 双 ,获旗鼓,历度 难侯 ,济 弓卢 ,获 屯头王 、 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禅于 姑衍 ,登临 翰海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生子当如孙仲谋
是曹操在一次和孙权交战后发出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里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的孙权发出的赞叹。这首词中“年少万兜鍪,坐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词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对三国吴主孙权的赞扬。而孙权也堪当此誉。
佛狸祠
“佛狸”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庙宇的名字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义。
寄奴
灭掉后秦的刘裕的小名,米啥特别的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具体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元嘉草草.......仓惶北顾
文帝统治二十余年,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国家日久无事,也正应了那句"无事生非"之语,恰巧又有彭城太守王玄谟迎合文帝经略中原之意,不时慷慨进言,勾起刘义隆一腔热血。他对侍臣讲,"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追慕汉朝霍去病伐匈奴,在狼居胥封山告天,以临瀚海的雄图伟业。正如王夫之所言:"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南朝自东晋谢玄以北府兵击破苻坚,威振淮北;刘裕平广固,入长安,尽有河南之地,破姚兴,败拓拨嗣,也是倚仗北府兵。接下来刘裕南返改朝换代,深觉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盖世英才,听任王镇恶沈田子等人内哄关中。文帝即位后,深惧权臣,连一个檀道济也容不得,大将凋零,原先北府兵老的老,少的少,青黄不接,已经没有战斗力。
攻略黄河以南之地后,宋军只想守住这些地方。而河南恰恰是四战之地,攻易守难。沿千里黄河屯戍置守,战线过长,每处即可轻松被击破。黄河虽是天险,冬天结冰后就成平地,无船即可冲杀过来。真正想攻败北朝,是要有一鼓作气进攻河北的雄心。元嘉八年第一次北伐时,北魏谋臣崔浩根据宋兵分布早已判定宋军不过是固河自守,没有北渡的想法。宋朝只有青州剌史刘兴祖有远见,他上表进言,说应该进兵河北,堵塞太行山各个隘口,将北魏遏于山西之内,河北平定,河南自然归宋所有。可惜的是,刘义隆比起刘裕要差得多,没有采纳这一良策,难怪拓拨焘不无轻蔑地讲:"龟鳖小竖,何能为也!"这位北魏太武帝拓拨焘是一代雄王,他击灭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平灭北燕,又亲自率军八击柔然,使得柔然极大削弱,西迁至欧洲,窜逃的败军后来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北伐未成,北魏大举反击。秋高马肥之际,北魏铁骑不仅尽夺河南,还大举南进,直抵长江北岸。十二月,魏王亲自到达建康对面的爪步山上,军鼓之声震天盖地,宋军各线溃退,建康城内居民都"荷担而立",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挑筐里,随时准备逃亡。
幸亏性命交关之际,南朝有薛安都、鲁方平、张畅、臧质,沈璞等血性男儿,战至流血凝肘而不退,保全了彭城、盱眙等重镇,坚壁清野,拖延到雨季,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迫使魏兵北返。史载:"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寿、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
封狼居胥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齎,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 ,以诛 北车耆 ,转系左大将 双 ,获旗鼓,历度 难侯 ,济 弓卢 ,获 屯头王 、 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禅于 姑衍 ,登临 翰海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生子当如孙仲谋
是曹操在一次和孙权交战后发出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里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不禁对年轻英俊、治军有方的孙权发出的赞叹。这首词中“年少万兜鍪,坐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词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对三国吴主孙权的赞扬。而孙权也堪当此誉。
佛狸祠
“佛狸”是北魏魏文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祠”也就是他死后供奉他的庙宇的名字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含义。
寄奴
灭掉后秦的刘裕的小名,米啥特别的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具体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829280.html?si=1
展开全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侂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
创作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建康的北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五个典故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侂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
创作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建康的北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五个典故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