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怎样的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文化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墙方面,详情www.bofeng100.com。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没有了千万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无论多么英明的领导团体多么扎实的硬件设施多么雄厚的师资队伍都不可能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特定到校园文化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特别是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中央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一系列法规政策中,明确提到要重点落实幼儿园内涵和质量建设。各项幼儿园评估体系里,也明确规定,幼儿园需要树立科学、清晰的办园理念、教育观、儿童观等。
从普及普惠、到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建设,文化建设成为优质幼儿园的刚性需求。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是幼儿园深层次、高品位发展的最强动力,它对幼儿应该获得怎样的发展,怎样获得发展,对教师开展怎样的教育,如何开展教育有着本质规定,它是幼儿园的灵魂。但文化建设这件事,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不能一言以蔽之,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不能是为了特色而特色或者是表面化的一些标新立异的口号。好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一定是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智慧的加持。它关乎我们的教育信念,也体现我们的育人本质。文化与幼儿园里每个人的关系,
就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
文化是什么?幼儿园文化又是什么?当我们在谈论文化时,我们首先要知道到底在谈论什么。
文化大师钱钟书先生在被问到“文化是什么”时这样说:“你不问我还明白一点,你一问,我反倒越来越糊涂。”钱老先生的回答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文化的特性,它像空气一样存在,而又无法具体描述。
作为一种亘古绵长的社会现象,文化与教育其实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终身教授朱家雄老师曾说过,“但凡涉及教育的问题,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不仅针对儿童的教育,也针对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
图片
有句话讲,“鱼是最后一个知道水的存在的”。鱼生活在水里,没有觉得水对它而言有那么重要,也许只有让它尝试到了离开水的“滋味”,它才会深切地感悟到水的重要性。
文化与一个人的关系,就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它。我们都生活在中国文化之中,生活在当地文化之中,生活在幼儿园文化之中,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生活在那里。
文化也许很难几句话说清道明,但它无处不在。当我们走进一所幼儿园,看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听到友好的问候声、欢乐的游戏声等,这些人、事、物带给我们的感觉,其实就是这所幼儿园的园所文化。
除了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
更需要知道它“不是什么”
搞清楚了校园文化是什么,我们还需要搞清楚校园文化不是什么。
21世纪以来,学校文化建设运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继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文化”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词。但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片面化、表象化、形式化的倾向。因此,我们需要不时回到文化及教育的原点,对一些问题进行再思考,以免落入误区。
图片
校园文化不是刻意的、专门地打造某个特色。
一些幼儿园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把更多空间、精力用来承载特色、发展特色,把更多时间用来开展与之相关的特色活动,教师也用更多精力来实施特色课程,反而忽视了儿童本应该有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不是各种标新立异的口号或标志。
走进幼儿园,我们常常会在主建筑和大厅墙面上看到各种醒目标语或设计的很漂亮的logo等,“一切为了孩子”“快乐的家园、理想的起点”“自信健康快乐感恩”……这些标语和logo本身没问题,但它们就代表文化吗?如果只是标语,而没有与这些理念相匹配的制度、行动,又从何而谈文化呢?
校园文化不是不顾实际的拿来主义。
有些幼儿园看到某个幼儿园取得成功就争相模仿,套用别人的模式。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是好的,但文化却是没法完全照搬,或者直接拿来就用的。由于历史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不一样,幼儿园文化应该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
图片
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拼凑与罗列。
有的幼儿园还存在这样的误区,就是关注某一点或几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而缺乏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考与规划。一所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应该是历经丰富内涵到品牌创建,再到特色发展过程,尤其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整体规划。
校园文化不是商业化的过度包装。
受市场经济“包装文化”影响,许多幼儿园将文化建设视为幼儿园的形象设计。各种高大上、成人视角的豪华装修,昂贵、花哨的玩教具,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园服,商务气息浓厚的宣传片等,过度将精力放在比较形式的东西上,忽视了对内在文化的塑造
1、物质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
2、制度文化: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
3、精神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体心理、人际关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等。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1、物质文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绿化的环境等。2、制度文化:校训、校纪、校规、班规、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劳动制度、清洁卫生制度,以及考试规则、休息制度等。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学生的生命意识,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并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学校如果片面强调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作用,忽视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那么精神文化建设是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学校办学理念
二、改变精神文化建设单一的路径。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除了开展一些能真正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体活动外,还应着力在课堂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校课堂文化
三、关注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上的丰富,还有赖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应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给学生更多的理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心声的机会。
学校体育活动
四、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的世界不仅仅只存在于学校之外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学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程,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学校课外活动
五、加强文化陶冶。教育的本质是文化陶冶。“文化陶冶”的观点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新的范式,即把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教育过程中不应停留于知识的传递,应着力发掘知识的文化陶冶价值;知识的传授,应该伴有学生体验的不断生成;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紧密协调,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发挥文化陶冶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此次一校一品及美丽校园创建活动,更多展示的感觉只是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从直观上外显出的一些特色。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它不仅仅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难以彰显和体现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需要这一个校园内的全体人员共同去努力、去践行,同时还涵盖着校园外的家长群体。
校长是否能发挥品牌建设的领导力?顶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行动是否扎实有效?方法是否具体可行?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值得我们深深地去思考、去把握。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希望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经过岁月的累积,每所学校都能拥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每一个从学校走出去的人都彰显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散发着独具魅力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