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政治知识点(2)

 我来答
少盐刮油c0
2022-06-19 · TA获得超过552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9万
展开全部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间接行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④职权:全国人大及其会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②地位: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其他同级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地位、产生: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间接或者是直接选举),代表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义务和权利(职责):①义务: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等义务。

  ②权利:依法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含义: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主要表现在:①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在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国体决定政体)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适合我国国情,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5.如何坚持和完善?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2)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从根本上来讲,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4.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1.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

  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是法律赋予的。

  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2.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②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一)(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党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内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为什么:

  (1)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2.怎么样:

  (1)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二)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1、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

  (1)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注意是政治领导,非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人民政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

  (1)组成:除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等。(注意不能直接等同于“民主党派”)

  (2)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注意不是国家机关)

  (3)主题:团结、民主(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二)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不是什么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2.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1)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是国家的统一。)

  (2)内容:

  ①实行三级管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②设立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核心内容:自治权(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而不是港澳的高度自治权)

  (3)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必然性: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我国的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决定的,适合国情。

  ②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如何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

  ①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律保障;

  ③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制度保障;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并付诸行动;

  ⑤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等等。

  二.我国的宗教政策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⑤要弘扬科学精神。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4.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系列政治制度: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

  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坚持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主权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中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①独立权(如一国可以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等)②平等权(表现在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如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

  ③自卫权(防御: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自卫:如收到外国攻击,有权进行自卫等)

  ④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居住在国外的巧妙;对物的管理包括驻外的使馆等)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1.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2.类型: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3.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三)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①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③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④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2.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4)决定性因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内容: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要求: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是时代的主题之一:

  (1)和平的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2)现状:①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②但是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B.局部冲突、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之一: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战后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受到日益关注。

  (2)世界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当今世界仍然贫富悬殊,不公正、不合理的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落后、贫困、危机、债务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要求: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②保障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的主张和作为,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1)现状:①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③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意义: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3)国际斗争的焦点:单级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

  2.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①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很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④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促进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综合探究)

  (1)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①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体现和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①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