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 我来答
夏末蔚曳9680
2022-07-09 · TA获得超过206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3万
展开全部
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都非常关注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行为是一种复杂的活动,生活方式更是已经形成的行为定性,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相当复杂,艰苦的过程,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并且痛苦的事情。

一些常用的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健康管理,是充分的解释行为,找到改变行为的可能途径,有些行为干预理论也可以直接用来指导行为的干预。

一般包含下面几种。

一,知、信、行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性型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该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入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但是要使知识转化为行,为改变,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知识的行为的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的失败。

在健康教育实践中,常常遇到“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情况。

“知而不信”的可能原因在于: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够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

“信而不行”的可能原因在于:人们在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予克服的障碍,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这些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一处,因此不产生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做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知疾病的威胁。

感知疾病的易感性: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判断。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又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

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疾病会导致疼痛伤残和死亡,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意识到疾病会影响到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

人们往往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是指人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意图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

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是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着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感觉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

因此个体对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越强,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越小,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来的。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只有人们相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导致预期结果,才愿意付出行动,否则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有太强的动机,也不愿长期坚持。

4.提示因素

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媒介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人和朋友患有此种疾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

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5.社会人口学因素

包括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民族,人格特点,社会阶层,同伴影响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

具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

对不同类型的健康行为而言,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人采纳行为的可能性相异。

三、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依据是,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只有针对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才能促使教育对象向下一阶段转变,最终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即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

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他们不知道我没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以及其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没有兴趣或者觉得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

出于该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者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为自身的行为辩解。

2.打算阶段

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以及严重性。一时的改变,行为可能带来的艺术也知道改变行为需要付出代价,因此在益处与代价之间权衡,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

3.准备阶段。

在最近30天内,人们郑重地做出行为,改变了承诺,如向亲属朋友宣布自己要改变某种行为,你有所行动。

4.行动阶段。

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是由于许多人的行动没有计划性,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实施步骤,没有社会网络和环境的支持,最终导致行动的失败。

5.维持阶段。

改变行为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人们已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

许多人在取得了行为改变的初步成功后,由于自身的松懈经不起外界的诱惑的原因,造成复发。

6.终止阶段。

在某些行为特别是成瘾性行为中可能有这个阶段。

在此阶段中,人们不再受到诱惑,对行为改变的维持,有高度的自信心。

可能有过沮丧无聊孤独愤怒的情绪,但能坚持确保不再回到过去的行为习惯上去。

实践中为保证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健康管理师必须先了解人们在不同的行为阶段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

在第一二阶段应重点促使人们进行思考,认识到危险行为的危害,权衡改变行为的利弊,从而产生改变行为的意向动机。

第3阶段应促使他们做出决策,尽快开始改变危害性健康的行为。

在第四五阶段,应改变环境来消除或减少诱惑,通过自我强化和学会信任来支持行为改变。

如果干预效果不理想或不成功,对象的行为会停留在某一阶段甚至倒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