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说子在,不远游;

 我来答
文学小百灵
高能答主

2022-07-11 ·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学小百灵
采纳数:907 获赞数:6759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意思是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作品背景: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作品赏析: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tong200091
2022-08-23 · TA获得超过705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1377万
展开全部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雪公批注中说,「方,郑注为常,曲礼所游必有常是也。」郑是郑康成,东汉的大儒,他批注《论语》,说『游必有方』这个方是常的意思,这个也是有根据的。《礼记·曲礼》里头就讲到「所游必有常」,这个常就是有一定的规律,让父母能够知道你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回。「朱注为方向」,朱熹朱夫子的《集注》当中,他就把它批注为方向,这也有根据,根据《礼记》当中「玉藻篇」,「本于玉藻」。「玉藻」里面讲,「亲老,出不易方。」父母老了,我们出门不能改变方向。易方就是改变方向,易是改变。为什么不改变方向?因为万一父母有什么情况发生,他派人来找,他能很容易找到你。这是什么?孝子处处想到父母。
  「父母念子之心,无时或释。故父母在世,子不能无故远离,远离须有正常之事。」这是我们为人子体会、体谅父母那种念子之心。哪个父母不牵挂自己的儿女?古德说得好,「父母一百岁,常忧八十儿。」一百岁的父母,他儿女是八十岁了,一百岁的人还想着八十岁的孩子。真正是像古诗所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父母念儿女没有一时一刻停息。这个「或释」,释就是放下,放不下儿女。那儿女就得体谅父母,处处想到父母的挂念,不要让他太忧虑,所以父母在世,『父母在,不远游』,儿女不能无故远游。这个意思不是一步不出门,不是这个意思,还是可以出门,但是不是无缘无故,无缘无故不就是离家出走了吗?这不可以,扔掉父母不管了,那是大不孝。所以我曾经也遇到不少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大概也受我们感动,我们把工作都辞掉了,专门来弘扬圣贤文化。他们也要学,父母不同意,不同意就离家出走。出来,父母也不知道他上哪,跑到哪个道场,什么中心去做义工去了。这样哪是学传统文化?这是不孝。你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去出行,出行都得父母同意。我为什么能够走上这条路?那是父母同意我,而且他们都赞同我,愿意把我捐出来,奉献给弘法利生的事业。他也知道我在哪儿,游必有方,他知道我在哪个方向,他要找我也能找到。不是说把父母扔弃了不管,那我们怎么还能够讲传统文化?与其说在外面做义工,不如回家好好孝敬父母。堂中两尊活佛,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你还上哪里供佛?除非这堂中活佛同意你出来,他愿意什么?你真正为弘扬圣贤文化贡献力量,你也有这个愿心,那大家欢欢喜喜,这固然也是好事。这个什么?父母功德很大,他不是为自己来着想,他真正是为大众着想,他不把你据为己有,他是真正愿意把你布施出来供养大众。所以我们能这么做,谁功德大?父母功德最大,自己没什么功德,自己是属于父母的。我们在这里好好的修学,全部功德归于父母。如果父母不同意,我们也不可能走今天的路子,众生也不可能因此而得利益。所以这个我们要懂得,就是要有缘分。所以「子不能无故远离,远离须有正常之事。」什么是正常之事?合情合理合法,这是正常。大家都生欢喜心,这是正常的。假如父母不同意,你偏偏这么做,父母很生气,这就不正常了。本来很好的事情变成很不正常,那就不能做,说明你没有这个缘分。那你就得好好的孝侍父母,积功累德,等待因缘。「或为游子者,随时函报行踪,免为父母所系念。」这是讲到游子出行,游必有方。方向在哪里,常常要汇报父母,这是什么?父母同意你出来。现在通讯方便了,过去得写信,可能一封信寄回家里都要一二个月才收得到,现在你打个电话就行了。所以我都建立习惯了,到哪里马上打电话,汇报给自己父母,我现在在哪里,大概在做什么事情,让他们心安,不要系念、挂念。我这个习惯是留学的时候就建立的,我是父母的独子,一九九五年我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到美国去留学。我是基本上每个礼拜,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长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汇报自己的修学心得。当时我也一直在听恩师讲经,常常有一些什么悟处,立刻写下来给父母分享。这些信现在我母亲都收藏着,纸箱,这么大的纸箱,一纸箱信,都是过去跟父母通信记录。有时候自己现在打开来看看,自己十几年前写的信,觉得当时写得还算挺有水平的,有机会可以跟大家去分享一下。这什么?虽然跟父母远隔重洋,但是心连着心,心上没有距离。父母不挂念,父母安心,知道你在不断的上进,这是养父母之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1-03
展开全部
原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1-04
展开全部
原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3-01-04
展开全部
原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