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应该快还是慢?
最近在看《奇葩说》,所以就以辩论的形式来写写文章,拓宽一下自己的脑洞。
第一 ,试想一下,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取书本上的知识,是为了从书本中学到新的东西,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事情,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取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见过哪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公式的时候,是跳着学的,你随便漏掉哪一个公式,不被老师骂死才怪。所以我们在读书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按部就班的,按照书本的脉络,抓住书本中的细节,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获取书本中的知识。
第二 ,我们来看下读书的读字,就是把头埋在书中,而且还要说出来。
这叫什么,这叫埋头苦读,埋头苦读是什么?埋头苦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也就是慢读书。由此可知,从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的时候,就规定了读书一定要慢。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慢慢地读书呢?
第三 ,我自己把书籍分为三大类:专业类,小说类,杂文类。
对专业类的书籍来说,快读是行不通的。比如我们读一本《高级程序设计Javascript》的时候,如果的基础没有学好,后面的章节是读不懂的。
而对小说类的书籍来说,更需要去细细的研读。每一个好的小说,都是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优美的语法来去吸引读者的,如果我们在快读的过程中不小心跳过了关键的情节,这甚至会让我们在整个小说的理解上与作者的思路大相径庭,而且,我们的捕捉到的充其量也就是这个小说的情节梗概,而对作者在写作中对用词的研磨,对修辞手法的斟酌都无从得知。这样我们读完这本书,跟听别人讲这个故事有什么区别。
至于杂文类的书籍,上下文各章节之间联系没有那么的紧密,所以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读错了都不知道。
第四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阶梯是用来干嘛的?是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成功哪有捷径可走,别人都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往前走,你一步十个台阶,你就不怕扯到蛋吗?
读书更像是做钻研,沉下心来,不骄不躁,宠辱不惊,才是研究的最好方法。
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节奏慢下来,这会让你在学习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第一 ,学习确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今天的题目是读书要快还是要慢。
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习要踏踏实实,但并不代表我们要低效率的,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读书这一学习手段上。况且,我们一生中会接触到无数本书,并不是每一本都值得我们去读,如果慢着性子去研读每一本书,也只能算是浪费时间罢了。
第二 ,读书慢,就一定能从书中收获更多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就是一个读书慢的栗子,并不是我想慢,而是暂时没找到快的方法。记得大学的时候,宿舍几个人一起读网游小说,我就一直处于被剧透的痛苦中,我也只能安慰自己说,我读得慢,但是我记得清楚啊。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当大家都读完一段时间之后,讨论小说的情节,我发现,该记不住的并没有因为我读书慢而记住。所以,说读书慢就代表收获更多,是不对的。
第三 ,我们所说的快读书,并不代表着盲目的快。
这个快,是建立在前期选书、确立读书目标的基础游友上神喊槐的。我们带着疑问,带着目的性去读书,我们的大脑是活跃的,指挥着我们的眼睛去书中寻找答案,而这一个个的问题,正代表了书的脉络。在读的时候,跳过作者的无病呻吟,跳过无用的啰嗦,直奔主题,毫不做作。
反而,我认为慢读书,则只是对前期读书态度懒惰的一种借口,不愿制定计划,不愿提前了解整本书,这种填鸭式的读书方式,才正是想要一口吃个大胖子。
第四 ,你们认为,花20%的时间获取80%的知识,和花100%的时间获取100%的知识,哪个更划算?
在读书上追求100%,是最低效的一种做法。孔圣人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姑且先不说书中的理论是不是100%正确,即使你花了100%的时间,也很难得到100%的知识,因为人是会遗忘的,慢代表周期长,遗忘的会更多。
举个例子,如果两个人一起去学习中国历史,其中一个节奏慢而精细,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牢记于心。但是另外一个节奏比较快,他很快的学习完了中国历史,但是并不如第一个人那么详细,然后他又开始学习世界史,甚至天文史,这样他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地方,去看待历渗袭史的变迁,各个朝代的更迭,以及整个中国历史中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两者相比,高下立判。
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在某一本书或某一方面盲目追求极致, 无论是书还是什么,都有他无用的地方,而我们要做的,是理性的,站在高于它的角度上学习它,汲取精华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