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与影视的艺术关联性】艺术与真理的关联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 要] 文学和影视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传播媒介和艺术形式。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小说是使用语言文字叙述情节、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的;而影视是一门声画艺术,它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以此来传达观念的。文学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影视则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本文着重探讨文学与影视的艺术关联性,分析这两者间的“可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
[关键词] 文学;小说;影视;改编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文字为媒介来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表现情感、再现生活。而影视是一门声画艺术,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来传达观念。文学不同于影视,影视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文学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表现自我。
影视和文学具有一种先天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与文学艺术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自诞生至今也仅有百余年历史,电视的历史甚至更短。可以说,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得到历史悠久的文学的滋养。文学可以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创作供给了天然的丰富的养料。纵观世界影视发展史,诸多经典影视作品都是依据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改编而来。优秀的文学创作可以为影视作品提供坚实的故事基础、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性格、独特的表现手法等,这样也就为导演搭建了一个得以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
在国外,根据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另外,在世界影坛,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片,如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等,都依据经典或流行的文学原著改编创作而来。可以说,正是在文学甘泉的滋润下,影视艺术勃发出了日益旺盛的生命力。文学俨然成为影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然而,在我国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先生曾提出“电影就是文学”的偏激观点,他把电影等同于文学的说法否定了电影的独立性。虽然“电影就是文学”的观点遭到否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没有文学特性和文学价值。在影视创作的前期,文学剧本的打磨与推敲成为重中之重,它需要为以后的拍摄作好铺路搭桥的准备工作。文学剧本会对电影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段等做出基本的框定,之后在具体的拍摄中将其转换成银幕形象。“虽然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由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文字消失了,但文学的价值却在与其他艺术的结合中被保留下来。”①中国第五代的许多电影作品,如《霸王别姬》《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曾有评论者指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骨子里流的是别人的血液。张艺谋至今感叹,一个好的文学剧本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电视剧同样如此,《四世同堂》《蹉跎岁月》《新星》《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以及历史剧《雍正王朝》等也均由小说改编而成。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为影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故事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方式。
李安导演的《断臂山》根据1997年安妮普罗克斯的短篇小说改编,小说原作只有数十页,文字极其精简。导演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容和二度创作:“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影片在优美的西部风光和略显沧桑的吉他音乐的衬托下,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如泣如诉,达到了“从没有过地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境地,而影片的最后,Ennis目送自己即将与心上人结婚的女儿驱车离去,打开衣橱,凝视着断臂山的明信片,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I swear”的时候是如此地凄凉。这样的爱情故事超越了性别、文化、种族、地域,令观者唏嘘感叹。可以说,《断臂山》从小说到电影,升华了原著中细腻优雅的文学意蕴,将这种文学性转化为形象化的视听语言,让观众通过影像去领略和回味其中的妙处。
可见,影视和文学虽属不同的媒介形式,但其天然的亲缘关系总是毋庸置疑的。同为强调“叙事”的艺术门类,影视和文学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小说和影视在某种维度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即“可通约性”②。
从中国的小说发展史来看,不同时期的小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小说总是在美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风格上表现出沿袭与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小说不能等同于故事,因为组成小说的各元素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故事需要体现其中外,叙述方式、结构样式、语言表达等也是成文的关键所在。不论是传统小说观念里的把形式与故事分割开来,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还是现代小说追求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都说明了故事性即作品内容的基本存在作用。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消费方式,对于票房或收视率是有要求的,这样就跟小说需要讲一个好故事吸引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影视剧作为观赏艺术,既要运用各种影视手段制作视觉、听觉效果,又要具备一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才能更具魅力。优秀的小说各方面比较成熟,在“文本中已蕴含了大量的影视叙事因素和视觉效果,如形象塑造、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时空转换,等等。其中,作为小说文本的基本构成单元——叙述场景的常规运用,与电影表现方式更是相似”③。小说以文本的形式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影视艺术则是声画艺术的结合物,离开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之为现代影视艺术。虽然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之间存在距离,但是文学语言中深厚的文学性、思想性,大大提升了影视剧的内涵。总之,从小说与影视在“讲故事”这一基本诉求和强调“叙事”的核心功能这两个角度来看,影视与小说都有着某些程度的相似性。
[关键词] 文学;小说;影视;改编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文字为媒介来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来表现情感、再现生活。而影视是一门声画艺术,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来传达观念。文学不同于影视,影视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文学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表现自我。
影视和文学具有一种先天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与文学艺术相比,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自诞生至今也仅有百余年历史,电视的历史甚至更短。可以说,影视艺术的发展需要得到历史悠久的文学的滋养。文学可以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式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创作供给了天然的丰富的养料。纵观世界影视发展史,诸多经典影视作品都是依据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改编而来。优秀的文学创作可以为影视作品提供坚实的故事基础、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人物性格、独特的表现手法等,这样也就为导演搭建了一个得以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
在国外,根据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另外,在世界影坛,许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片,如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等,都依据经典或流行的文学原著改编创作而来。可以说,正是在文学甘泉的滋润下,影视艺术勃发出了日益旺盛的生命力。文学俨然成为影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然而,在我国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却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先生曾提出“电影就是文学”的偏激观点,他把电影等同于文学的说法否定了电影的独立性。虽然“电影就是文学”的观点遭到否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就没有文学特性和文学价值。在影视创作的前期,文学剧本的打磨与推敲成为重中之重,它需要为以后的拍摄作好铺路搭桥的准备工作。文学剧本会对电影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段等做出基本的框定,之后在具体的拍摄中将其转换成银幕形象。“虽然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由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文字消失了,但文学的价值却在与其他艺术的结合中被保留下来。”①中国第五代的许多电影作品,如《霸王别姬》《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曾有评论者指出,第五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骨子里流的是别人的血液。张艺谋至今感叹,一个好的文学剧本对于电影创作的重要性。电视剧同样如此,《四世同堂》《蹉跎岁月》《新星》《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以及历史剧《雍正王朝》等也均由小说改编而成。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为影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故事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方式。
李安导演的《断臂山》根据1997年安妮普罗克斯的短篇小说改编,小说原作只有数十页,文字极其精简。导演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容和二度创作:“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影片在优美的西部风光和略显沧桑的吉他音乐的衬托下,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如泣如诉,达到了“从没有过地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境地,而影片的最后,Ennis目送自己即将与心上人结婚的女儿驱车离去,打开衣橱,凝视着断臂山的明信片,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I swear”的时候是如此地凄凉。这样的爱情故事超越了性别、文化、种族、地域,令观者唏嘘感叹。可以说,《断臂山》从小说到电影,升华了原著中细腻优雅的文学意蕴,将这种文学性转化为形象化的视听语言,让观众通过影像去领略和回味其中的妙处。
可见,影视和文学虽属不同的媒介形式,但其天然的亲缘关系总是毋庸置疑的。同为强调“叙事”的艺术门类,影视和文学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小说和影视在某种维度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即“可通约性”②。
从中国的小说发展史来看,不同时期的小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小说总是在美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风格上表现出沿袭与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小说不能等同于故事,因为组成小说的各元素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故事需要体现其中外,叙述方式、结构样式、语言表达等也是成文的关键所在。不论是传统小说观念里的把形式与故事分割开来,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还是现代小说追求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都说明了故事性即作品内容的基本存在作用。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消费方式,对于票房或收视率是有要求的,这样就跟小说需要讲一个好故事吸引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影视剧作为观赏艺术,既要运用各种影视手段制作视觉、听觉效果,又要具备一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才能更具魅力。优秀的小说各方面比较成熟,在“文本中已蕴含了大量的影视叙事因素和视觉效果,如形象塑造、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时空转换,等等。其中,作为小说文本的基本构成单元——叙述场景的常规运用,与电影表现方式更是相似”③。小说以文本的形式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影视艺术则是声画艺术的结合物,离开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之为现代影视艺术。虽然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之间存在距离,但是文学语言中深厚的文学性、思想性,大大提升了影视剧的内涵。总之,从小说与影视在“讲故事”这一基本诉求和强调“叙事”的核心功能这两个角度来看,影视与小说都有着某些程度的相似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