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么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展开全部
一、身体心理素质的内容与要求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1.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
情感智力即情商,从本意上讲,是人们对自己情绪、情感的更高认识、理解和利用。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他们认为情感智慧(EQ)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②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③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④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戈尔曼出版的《情感智商》一书。在此书中他把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
①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②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③自我激励的能力;
④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⑤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戈尔曼所提及的这五种能力虽然扩大了情感智力的内涵与外延,但却说明情感智力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为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向上的情感智力,才能获得永远向上的动力源泉。
2.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与调整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概念。意志品质是衡量意志健全、意志力量的主要依据。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人的意志自觉性、意志果断性、意志坚持性、意志自制力。
意志自觉性是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着正确而又充分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与之相反的是盲目性。
意志果断性是指人们善于明辨是非,把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接合起来,及时地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它以正确和勇敢的行动为特征,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与草率行事。
意志坚持性是指一个人能长时间专注和控制行动去符合既定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个性坚强的毅力,与此相反的是意志薄弱,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意志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与此相反是感情冲动、义气用事。
3.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人的人格力量主要是指一个表现在外的形象力量。它主要指人的品行素质、思维素质和行为素质。
品行素质是人们的道德品性、行为修养素质。它具体表现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完整性、时代性、自律性与个体道德行为的个性化。
个体的思想素质是指个体产生的对内、外在事物的想象能力,个体的思维素质是指个体对自我思想的排列、组合、归纳能力。人有思想是人区别于动物而又高于动物的本质体现。人有思想是人们寻求出路、寻求成功的一个根本前提。
思想和思维也是个体个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因素。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显示出其个性。也才符合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崇尚个性发展的要求。一个没有较强形象思维的人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
人的行为的品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对挫折的抗负水平和创新能力。个体的交际能力主要有:①认知能力:这是个体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只有明确地认识分析事物,才能用恰如其分的符号表达他们,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②扮演能力:能把自己理解的事物传给别人,同时也能客观地扮演他人的角色。只有这样,个体间才能互相理解,达到沟通。③决策能力:在想象中进行行为预演,能够控制不适当的行为路线,并选择一种可以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途径。④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是一个系统网络,各个关系之间具有互动关系,一方的吸引过密或排斥会影响其它各方面的吸引或排斥。个体要妥善协调各对关系,使各种关系之间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平衡打破后,应该是正向的发展达到新的平衡,而不应反向。
对挫折的抗负水平是指:其一,能摆正自己的抱负水平。使自己抱负水平与自己的能力、目标相一致。抱负水平受以下因素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越强,则自我的期望水平就越高;过去的成功经验,一帆风顺的人期望水平高;目标的实现可能性,目标越是实现的可能性大,个体的期望水平就越高;个体期望水平还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社会、个体所处集体与个体有关的他人的期望和要求的影响;其二,个体的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是人们对挫折状态的容忍能力。挫折容忍力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生活经历,有处理挫折经验的人比缺乏挫折经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挫折准备,对挫折有思想准备的人比毫无挫折防备的人更能容忍挫折;个性素质,意志坚强者比意志薄弱者更能承受挫折。挫折感知,同一挫折情景因当事人的主观感知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个体价值观,涵化社会价值观越强的人对挫折的容忍也就越强。
人的创新品质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行为。它来源于人的思想和思维,没有积极生动的思想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度量。
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现状与成因□□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1.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取向务实积极。但政治觉悟有待提高,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
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现实政治评价趋于积极。这种稳定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成就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的基础上的;他们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亲身感受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当代大学生已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他们逐渐接受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来看待国际交往。
政治取向更加务实、积极,多用经济眼光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如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和下岗职工问题等等。每次假期返校,意见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方面形势大好,一方面问题不少,对这种矛盾的现象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因此透过表面的冷静,大学生的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
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
大学生在政治上还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不排除因为一些敏感的政治热点问题而卷入政治活动的可能。一些小道消息在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给学生思想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把握得不好,极有可能产生情绪波动甚至过激行为。
2.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成熟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用理想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
从价值主体来看,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崇尚,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
从价值取向来看,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即使在追求理想和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合理利己主义,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理论上知识的标准与实际中践行的标准不一致。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学雷锋、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等。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充分反映了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复杂心态。
从价值观念来源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真实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不利于形成稳定向上的理想我世界。
3.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良好的,他们对道德失范现象极为不满,但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着矛盾和困惑。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敬业勤业、精神文明等基本道德原则,广大学生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文明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有健全人格"的人?quot;向往崇高"是很多大学生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对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扶贫帮困、社区献爱心等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参加校内义务劳动,主动参与校园管理正在不少学校形成风气。
应该肯定,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在社会变革面前的道德困惑。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以"新?quot;自居的言论和行为,不少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如考试舞弊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那么不光彩的事,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缺乏道德责任感?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寻求感官刺激,行为轻率。
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在知行关系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大学生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不能从自己做起是大学生道德上知行脱节的一个突出表现。
在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大学生认为应该讲道德,但较多地局限在道德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而忽视道德对人的心灵净化、人格升华的教化作用。一些大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愿遵循,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需要重新补课。
这些现象的发生与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施化有很大关系。我们的社会化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的实际,不利于形成大学生的理想我世界。
4.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健康状况下降,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在增加。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趋于客观。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这导致当代的大学生往往过高地估价自己。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社会上具有大学文凭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已不再是"凤毛麟角",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毕业分配已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没有学得一技之长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这一系列变化使大学生逐渐有了生存危机和生存竞争意识,迫使大学生冷静地思索自我,重新评价自己,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重新进行定位。大学生已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自己,自立意识、成才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日益加强。但学习上的功利化现象也比较明显。
大学生自我的现实我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社会形成了较大反差。我们的社会化中的施化系统必须面对这一导饰侍猓�源笱��南质滴沂澜缃�泻侠淼陌镏�胫С帧?br> (二)大学生业务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跨世纪所要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相比,目前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尚存在有一定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业务素质的培养走向了极端
由于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急功迎利的"实用主义"态度,过分看重外语、计算机、公关社交等实用知识?quot;包装",忽视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致于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无一技之长,各方面都平平庸庸,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汲取新知识,尤其是应用性知识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也是抓住机遇,追踪、占领科技发展前沿阵地必不可少的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根基,就不可能构建起高楼大厦。
2.社会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个通病
高分低能,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具体表现。据调查研究,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存在着矛盾,成才愿望和社会客观条件及需要存在距离,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其实,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大学是一部丰厚的书,需要耐心地、信心地、恒心地去阅读。读懂了大学,就基本读懂了社会,就会发现大学校园与社会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
3.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一股闯劲和创造力,做事只求四平八稳,没有过错,因循守旧,缺乏开创新局面,创一流业绩的能力。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所处时代对大学生业务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解放思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quot;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面对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背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进取性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主要有:第一,是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以往的教育只注重教会学生认识、改造外部世界,忽视了培养学生认识主体的自身。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发展的外部世界,否则,将被社会淘汰。第二,缺乏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该方案应建立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方法和认真总结本国成功教育经验基础上,推出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创造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素质的具体措施。如通过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开设辅修专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增设实践课,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以此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第三,缺乏主体意识,不注重素质的自我培养。与其它产品不同,人是活生生的有思维,能能动表现自已的社会性的人。因此,人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将成为对自已发展的自主选择,如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素质的设计,而没有学生本人的自我培养意识,素质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97年我院对在校学生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收回的3100份有效问卷看,我院理工科大学生不只是文学知识、艺术知识欠缺,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空白,且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严重不足。其实,不只理工科学生如此,文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容乐观。据介绍,某师范大学96年对全校一年级新生作了一次语文入学测试,原打算对成绩在80分以上者可免修大学语文课,结果1000多名新生中能达到这一要求者仅有6、7人,学校只好决定全修大学语文。时下"人象研究生,文象中学生,字象小学生"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学物理化学的学生能完成实验,却写不了实验报告,电子系毕业生竞然请人为自己的论文加注标点,而且面无愧色。有人还拟了一幅对联描述大学生写文章:上联?quot;无错不成文,病句错句破残句,句句不堪入目",下联是"有误方为篇,别字错字自造字,字字触目惊心",横批是"斯文扫地"。
目前,大学生忽视的不仅仅是语文,而是整个文史哲,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质,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个对自己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无知的人,怎么可能有感情、有责任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呢?又如何能形成统一的自我结构与健康向上的理想我世界呢?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从教育体制上看
这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旧的模式产生的必然结果。解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沿袭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这种专才教育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学科单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另外,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quot;应试教?以及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忽略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先天性知识结构缺陷。而大学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2. 从思维方式上看
理工科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为,理工科学生往往混淆了科技思维与人文思维的关系,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纯客观世界,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主客观双重的世界,感性的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思维方式往往带有发散性、多元性、或然性,科技思维与人文思维在他们所属的领域都有其合理性,但超出自身的领域则不能互相替代。
进入大学以后,长期在理工科氛围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使一些学生习惯于把理工科学习方法挪用到文科上,感到文科课程生疏,无从把握。由此推论只有机械、电子、建工,才?quot;科学",而文史哲不过是"侃大山",消遣娱乐,是"准科学"。一些本来就对文科抱有偏见的学生,更感到文科是"末流课程"。
3. 从价值目标上看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项改革的层层展开,我国正由计划主导性经济向市场主导性经济过渡。社会的转型,必然影响着大学生这个身心发育尚不够成熟、稳定的群体。目前的大学生许多都具有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在校大学生更多的是追求近期的、有形的价值目标,而忽略远期的,无形的价值目标。尽管后者比前者对社会和个人都更有意义,他们也常对此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专业课?quot;雪中送炭"是"看家本事",而公共课(这里指文科课程)是"锦上添花"。杰出人才应文理科相通,自己当个一般人就行了,学不学文科课程无关紧要。
4.从学科功能上看
理工科学生往往看重课程的知识功能,轻视政治功能。当代大学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漠政治的倾向,他们认为政治课与已无关,只是"文人""官儿们"的事。由于学生们对政治课的轻视形成的连锁反应,导致了他们对一切文科课程的敷衍。
轻视文科课程的情况使一些理工科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但在精神上却出现"真空?quot;,成为心智发展平衡的"有知识,没文化"的"瘸腿"人才,这些学生使用人单位十分头疼。
为了保证人文课程的学习,目前多数学校都做了一些强行规定,要求学生必须修完几门文科课程,否则不允许升级,并作为可否毕业的标准之一。但强按牛头是喝不进水的,这只能说是应急的下策。
(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现状:
1.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
《中国青年报》1996年12 月27日报道:江苏省心理学会资料显示,高校大学生中,20~30%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更多的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扰。自卑、焦虑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症状。
《郑州晚报》1999年2月2日报道:河南省部分高校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的高校学生中,2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湖南医科大学对827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21-35%的人存在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或偏执症状�飨愿哂谝话闳恕?br> 对兰州地区4868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48%的大学生患神经衰弱,其中男生达10.08%.
近年来,根据我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有每年递增的趋势。
2.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隆隆的车轮碾碎了他,一个要强的大学生班长。这一切发生于一次班干部改选后,他没能连任班长的第二天。学生证内那溅有血迹的白纸上留有他的绝笔:我感到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不如趁此解脱这种症状为好……
--都江堰边。一位穿着洁白连衣裙的年轻姑娘在长时间徘徊,她的身影在一瞬间消失了。她是四川某重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明天就要举行入团仪式了,入团志愿书要自己宣读,因为口吃,怕被人耻笑,仅仅为此,他竟留下一张遗书先走了。
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然而心理的疾患--原来是一点就破的事,却把他们置于绝望之地。
一份来自北京16所大学调查表明,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的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病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总的休学、死亡人数的51.3%和50%。精神疾病在不少大学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3.个性心理素质弱化即个性心理误区成为部分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障碍
这部分同学的主要表现:一是重感性体验而轻理性思考的心理倾向。现在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这样一则自嘲式幽默:"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这即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当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时,却已经失去了获得学位的资格,或者因违纪受到处分。二是重个体轻集体的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注重学习上的交流。结果学习也没学好,即使学好了也只是一个书呆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
从整体上讲,目前的大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不良。究其原因主要是: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引起大学生身心素质不良发展的外界事物或情况,它可以分为自然条件的原因与社会条件的原因两种。自然条件原因是指个体因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条件,如难以忍受的气候,强烈的噪音等而引起的大学生价值理想受阻以及大学生的三个世界不能整合、统一的失调状态。社会条件原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因政治、经济、恋爱、人际关系等的原因而使大学生目标取向受阻所产生失调状态。如人际关系紧张,才能难以发挥,考试不及格等。
参考资料:http://www2.gdin.edu.cn/jkx/jkxjob/list/luoshengtao_listzx.asp?id=265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1.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
情感智力即情商,从本意上讲,是人们对自己情绪、情感的更高认识、理解和利用。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他们认为情感智慧(EQ)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②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③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
④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1995年10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戈尔曼出版的《情感智商》一书。在此书中他把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
①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②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③自我激励的能力;
④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⑤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戈尔曼所提及的这五种能力虽然扩大了情感智力的内涵与外延,但却说明情感智力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为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向上的情感智力,才能获得永远向上的动力源泉。
2.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与调整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概念。意志品质是衡量意志健全、意志力量的主要依据。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人的意志自觉性、意志果断性、意志坚持性、意志自制力。
意志自觉性是人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着正确而又充分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与之相反的是盲目性。
意志果断性是指人们善于明辨是非,把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接合起来,及时地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它以正确和勇敢的行动为特征,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与草率行事。
意志坚持性是指一个人能长时间专注和控制行动去符合既定目的而表现出来的个性坚强的毅力,与此相反的是意志薄弱,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意志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与此相反是感情冲动、义气用事。
3.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人的人格力量主要是指一个表现在外的形象力量。它主要指人的品行素质、思维素质和行为素质。
品行素质是人们的道德品性、行为修养素质。它具体表现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完整性、时代性、自律性与个体道德行为的个性化。
个体的思想素质是指个体产生的对内、外在事物的想象能力,个体的思维素质是指个体对自我思想的排列、组合、归纳能力。人有思想是人区别于动物而又高于动物的本质体现。人有思想是人们寻求出路、寻求成功的一个根本前提。
思想和思维也是个体个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因素。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显示出其个性。也才符合素质教育尊重个性、崇尚个性发展的要求。一个没有较强形象思维的人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
人的行为的品质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对挫折的抗负水平和创新能力。个体的交际能力主要有:①认知能力:这是个体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只有明确地认识分析事物,才能用恰如其分的符号表达他们,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②扮演能力:能把自己理解的事物传给别人,同时也能客观地扮演他人的角色。只有这样,个体间才能互相理解,达到沟通。③决策能力:在想象中进行行为预演,能够控制不适当的行为路线,并选择一种可以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途径。④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是一个系统网络,各个关系之间具有互动关系,一方的吸引过密或排斥会影响其它各方面的吸引或排斥。个体要妥善协调各对关系,使各种关系之间能保持一定的平衡,平衡打破后,应该是正向的发展达到新的平衡,而不应反向。
对挫折的抗负水平是指:其一,能摆正自己的抱负水平。使自己抱负水平与自己的能力、目标相一致。抱负水平受以下因素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越强,则自我的期望水平就越高;过去的成功经验,一帆风顺的人期望水平高;目标的实现可能性,目标越是实现的可能性大,个体的期望水平就越高;个体期望水平还受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社会、个体所处集体与个体有关的他人的期望和要求的影响;其二,个体的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是人们对挫折状态的容忍能力。挫折容忍力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生活经历,有处理挫折经验的人比缺乏挫折经验的人更能容忍挫折。挫折准备,对挫折有思想准备的人比毫无挫折防备的人更能容忍挫折;个性素质,意志坚强者比意志薄弱者更能承受挫折。挫折感知,同一挫折情景因当事人的主观感知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个体价值观,涵化社会价值观越强的人对挫折的容忍也就越强。
人的创新品质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行为。它来源于人的思想和思维,没有积极生动的思想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度量。
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现状与成因□□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1.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稳定、健康,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政治取向务实积极。但政治觉悟有待提高,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还显得幼稚和不成熟。
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现实政治评价趋于积极。这种稳定是建立在对改革开放成就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的基础上的;他们耳闻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亲身感受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政治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当代大学生已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他们逐渐接受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来看待国际交往。
政治取向更加务实、积极,多用经济眼光和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他们已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主张在现实的政治环境下寻求个人的全面发展。
但也必须看到,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观念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部分同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如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国有企业亏损和下岗职工问题等等。每次假期返校,意见都集中在这些方面。一方面形势大好,一方面问题不少,对这种矛盾的现象他们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因此透过表面的冷静,大学生的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
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
大学生在政治上还有幼稚、不成熟的一面,不排除因为一些敏感的政治热点问题而卷入政治活动的可能。一些小道消息在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给学生思想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把握得不好,极有可能产生情绪波动甚至过激行为。
2.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成熟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用理想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
从价值主体来看,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崇尚,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
从价值取向来看,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即使在追求理想和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合理利己主义,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具有明显的双重性,理论上知识的标准与实际中践行的标准不一致。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学雷锋、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认同,但却不积极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等等。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充分反映了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复杂心态。
从价值观念来源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现实生活及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真实我与现实我的统一,不利于形成稳定向上的理想我世界。
3.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良好的,他们对道德失范现象极为不满,但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着矛盾和困惑。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敬业勤业、精神文明等基本道德原则,广大学生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希望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文明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有健全人格"的人?quot;向往崇高"是很多大学生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反映强烈,对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扶贫帮困、社区献爱心等活动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参加校内义务劳动,主动参与校园管理正在不少学校形成风气。
应该肯定,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在社会变革面前的道德困惑。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以"新?quot;自居的言论和行为,不少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如考试舞弊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那么不光彩的事,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缺乏道德责任感?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寻求感官刺激,行为轻率。
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在知行关系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大学生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不能从自己做起是大学生道德上知行脱节的一个突出表现。
在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大学生认为应该讲道德,但较多地局限在道德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而忽视道德对人的心灵净化、人格升华的教化作用。一些大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愿遵循,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需要重新补课。
这些现象的发生与我们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施化有很大关系。我们的社会化脱离了大学生的思想的实际,不利于形成大学生的理想我世界。
4.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趋于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健康状况下降,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在增加。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趋于客观。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这导致当代的大学生往往过高地估价自己。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社会上具有大学文凭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已不再是"凤毛麟角",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毕业分配已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大学生没有学得一技之长就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这一系列变化使大学生逐渐有了生存危机和生存竞争意识,迫使大学生冷静地思索自我,重新评价自己,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重新进行定位。大学生已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塑造自己,自立意识、成才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日益加强。但学习上的功利化现象也比较明显。
大学生自我的现实我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社会形成了较大反差。我们的社会化中的施化系统必须面对这一导饰侍猓�源笱��南质滴沂澜缃�泻侠淼陌镏�胫С帧?br> (二)大学生业务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跨世纪所要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相比,目前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尚存在有一定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业务素质的培养走向了极端
由于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急功迎利的"实用主义"态度,过分看重外语、计算机、公关社交等实用知识?quot;包装",忽视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致于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无一技之长,各方面都平平庸庸,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汲取新知识,尤其是应用性知识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也是抓住机遇,追踪、占领科技发展前沿阵地必不可少的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牢固的根基,就不可能构建起高楼大厦。
2.社会适应能力差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个通病
高分低能,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具体表现。据调查研究,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存在着矛盾,成才愿望和社会客观条件及需要存在距离,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其实,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大学是一部丰厚的书,需要耐心地、信心地、恒心地去阅读。读懂了大学,就基本读懂了社会,就会发现大学校园与社会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
3.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一股闯劲和创造力,做事只求四平八稳,没有过错,因循守旧,缺乏开创新局面,创一流业绩的能力。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所处时代对大学生业务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解放思想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quot;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面对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背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进取性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主要有:第一,是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以往的教育只注重教会学生认识、改造外部世界,忽视了培养学生认识主体的自身。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发展的外部世界,否则,将被社会淘汰。第二,缺乏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该方案应建立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方法和认真总结本国成功教育经验基础上,推出培养学生进取精神、创造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素质的具体措施。如通过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开设辅修专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增设实践课,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以此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第三,缺乏主体意识,不注重素质的自我培养。与其它产品不同,人是活生生的有思维,能能动表现自已的社会性的人。因此,人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将成为对自已发展的自主选择,如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素质的设计,而没有学生本人的自我培养意识,素质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97年我院对在校学生文化素质进行了一次调查,从收回的3100份有效问卷看,我院理工科大学生不只是文学知识、艺术知识欠缺,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古代哲学知识几乎空白,且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严重不足。其实,不只理工科学生如此,文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容乐观。据介绍,某师范大学96年对全校一年级新生作了一次语文入学测试,原打算对成绩在80分以上者可免修大学语文课,结果1000多名新生中能达到这一要求者仅有6、7人,学校只好决定全修大学语文。时下"人象研究生,文象中学生,字象小学生"的情况已不是个别现象。学物理化学的学生能完成实验,却写不了实验报告,电子系毕业生竞然请人为自己的论文加注标点,而且面无愧色。有人还拟了一幅对联描述大学生写文章:上联?quot;无错不成文,病句错句破残句,句句不堪入目",下联是"有误方为篇,别字错字自造字,字字触目惊心",横批是"斯文扫地"。
目前,大学生忽视的不仅仅是语文,而是整个文史哲,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质,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个对自己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化无知的人,怎么可能有感情、有责任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呢?又如何能形成统一的自我结构与健康向上的理想我世界呢?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从教育体制上看
这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和高等教育旧的模式产生的必然结果。解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沿袭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这种专才教育模式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学科单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另外,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quot;应试教?以及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忽略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先天性知识结构缺陷。而大学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2. 从思维方式上看
理工科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为,理工科学生往往混淆了科技思维与人文思维的关系,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纯客观世界,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主客观双重的世界,感性的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思维方式往往带有发散性、多元性、或然性,科技思维与人文思维在他们所属的领域都有其合理性,但超出自身的领域则不能互相替代。
进入大学以后,长期在理工科氛围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使一些学生习惯于把理工科学习方法挪用到文科上,感到文科课程生疏,无从把握。由此推论只有机械、电子、建工,才?quot;科学",而文史哲不过是"侃大山",消遣娱乐,是"准科学"。一些本来就对文科抱有偏见的学生,更感到文科是"末流课程"。
3. 从价值目标上看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项改革的层层展开,我国正由计划主导性经济向市场主导性经济过渡。社会的转型,必然影响着大学生这个身心发育尚不够成熟、稳定的群体。目前的大学生许多都具有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在校大学生更多的是追求近期的、有形的价值目标,而忽略远期的,无形的价值目标。尽管后者比前者对社会和个人都更有意义,他们也常对此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专业课?quot;雪中送炭"是"看家本事",而公共课(这里指文科课程)是"锦上添花"。杰出人才应文理科相通,自己当个一般人就行了,学不学文科课程无关紧要。
4.从学科功能上看
理工科学生往往看重课程的知识功能,轻视政治功能。当代大学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漠政治的倾向,他们认为政治课与已无关,只是"文人""官儿们"的事。由于学生们对政治课的轻视形成的连锁反应,导致了他们对一切文科课程的敷衍。
轻视文科课程的情况使一些理工科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但在精神上却出现"真空?quot;,成为心智发展平衡的"有知识,没文化"的"瘸腿"人才,这些学生使用人单位十分头疼。
为了保证人文课程的学习,目前多数学校都做了一些强行规定,要求学生必须修完几门文科课程,否则不允许升级,并作为可否毕业的标准之一。但强按牛头是喝不进水的,这只能说是应急的下策。
(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现状与成因
现状:
1.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
《中国青年报》1996年12 月27日报道:江苏省心理学会资料显示,高校大学生中,20~30%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更多的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扰。自卑、焦虑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症状。
《郑州晚报》1999年2月2日报道:河南省部分高校抽样调查显示:目前的高校学生中,2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湖南医科大学对827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21-35%的人存在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或偏执症状�飨愿哂谝话闳恕?br> 对兰州地区4868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48%的大学生患神经衰弱,其中男生达10.08%.
近年来,根据我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有每年递增的趋势。
2.精神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
--隆隆的车轮碾碎了他,一个要强的大学生班长。这一切发生于一次班干部改选后,他没能连任班长的第二天。学生证内那溅有血迹的白纸上留有他的绝笔:我感到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不如趁此解脱这种症状为好……
--都江堰边。一位穿着洁白连衣裙的年轻姑娘在长时间徘徊,她的身影在一瞬间消失了。她是四川某重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
--明天就要举行入团仪式了,入团志愿书要自己宣读,因为口吃,怕被人耻笑,仅仅为此,他竟留下一张遗书先走了。
他们有着健康的身体,然而心理的疾患--原来是一点就破的事,却把他们置于绝望之地。
一份来自北京16所大学调查表明,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总的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因精神疾病休学、死亡的人数分别占总的休学、死亡人数的51.3%和50%。精神疾病在不少大学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3.个性心理素质弱化即个性心理误区成为部分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障碍
这部分同学的主要表现:一是重感性体验而轻理性思考的心理倾向。现在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这样一则自嘲式幽默:"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这即是这种心态的集中表现。当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时,却已经失去了获得学位的资格,或者因违纪受到处分。二是重个体轻集体的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不参加集体活动,不注重学习上的交流。结果学习也没学好,即使学好了也只是一个书呆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
从整体上讲,目前的大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不良。究其原因主要是: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引起大学生身心素质不良发展的外界事物或情况,它可以分为自然条件的原因与社会条件的原因两种。自然条件原因是指个体因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条件,如难以忍受的气候,强烈的噪音等而引起的大学生价值理想受阻以及大学生的三个世界不能整合、统一的失调状态。社会条件原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因政治、经济、恋爱、人际关系等的原因而使大学生目标取向受阻所产生失调状态。如人际关系紧张,才能难以发挥,考试不及格等。
参考资料:http://www2.gdin.edu.cn/jkx/jkxjob/list/luoshengtao_listzx.asp?id=265
展开全部
第一,大学期间不要觉得自己很空闲,浪费时间。第二,待到自己认为自己有一定文化底蕴时候可以参加学校的许多的活动,我有一个同学大学他帮学校拉赞助,认识了许多人,现在发展的很好,还有就是运气也重要,把握住生命的每一个细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上面说得都对,我再补充几点,近朱者赤,一定要选择好朋友,现在的大学生向你这么有理想报负的不多,大多在混,所以不管怎样,一定要坚持住你现在的想法,不管别人怎么看你!然后就是在很好地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祝你成功!!现在的大学生都有你这想法就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首先还是得把专业知识学好,其次多参加些课外活动,比如说,暑期社会实践,再次适当地承担些学生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只有不断的学习。至于锻炼能力。是之后的事情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