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曹植明明比曹丕有才华,为何曹操反而让曹丕当上了太子?
三国时期,由于朝廷的无能,各地纷纷起兵,企图推翻朝廷,朝廷,自己掌握政权,但起义的多,成功的少,大多被朝廷陪人镇压下来,或者被其他的起义军吞灭掉。最后,整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片区域。蜀国的刘备占据一方,快速发展,江东的孙氏家族拥兵自重,时间不短了,根基深喉,而整个北方,是曹操的天下,他利用自己杰出的政治手段和军师才能,吞并了北方,不仅是地盘最大,军事实力在当时也是最大的,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曹操会消灭其他两国,统一天下的,但不想没有成功,三家相互争斗后元气大伤,反而被司马家捡了便宜。
对于曹操,在当时选择接任的继承人继承人的时候,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曹操特别重事子女的教育,不仅是请人教授他们知识,还让他们之间相互竞争来彰显能力。在他的所有儿子当中,比较出色的是曹丕、曹彰和曹植,所以继承人的选择最后也就落在了他们三个人的身上,曹操需要比较他们的优缺点,找一个最适合的人来接任他手中的大权。
其中,曹彰的军事才能是很优秀的,征战四方,夺取领土,极为勇猛,深得曹操欣赏,但是他在政治方面就不怎么突出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需要冷静的头脑,深谋远虑的眼光,管理手下的手段,治理国家的能力等等,这可不是一方面的需求,而是多方面的,而曹彰极可能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但不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被淘汰掉。
剩下来的两个人,人们一度以为曹操会选择曹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植才华极高,从小开始就诗词文章信手拈来,让人一度以为他是文曲星下下凡。而且曹操也特别喜欢他,但也正是因为曹操喜欢他,不能因此而立他,因为这样的话容易让人抓住把柄,仅仅是凭借自己喜欢而不顾国家后果,会造成比较严重影响,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在古代的世袭制中,是有要求的,即要先里嫡子,也就是妻子所生的孩子,而不是妾所生的庶子。如果嫡子众多,则要选择最年长的那个,关于这点的话,曹丕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他是曹操的次子,而长子曹昂在一次保护曹操的过程中战死,这也就使得曹丕成为了长子,所以按照正常的制度他应该接手曹操的权力,而且,当时有很多的人支持他,包括曹操的几个重要谋士。而曹操虽然喜欢曹植,但支持他的人却很少,而且他确实有才,但其他方面却并没有曹丕出色,而曹操也不想让别人想他因为喜欢曹植就将大权交给他,引起众人的不满,这样容易引起抵抗情绪,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曹丕。而曹丕也确实不错,不仅是政治上,其他方面,比如文学上不弱于曹植多少,后来也将国家治理的不错。
所以,以此来看,曹操的选择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