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小题1:下列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灭之 道 也道:规律 B.不能独 完 完:保全 C.与战败而 亡 者亡:灭亡 D. 固 不在战矣固:所以 小题2: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诸侯 之 地有限李牧连却 之 B.与战败 而 亡者后人哀之 而 不鉴之 C.不赂者 以 赂者丧洎牧 以 谗诛 D.至 于 颠覆师不必贤 于 弟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展开
展开全部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⑴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⑵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
试题分析: 小题1:A.道:原因;C.亡:丧失;D.固:本来。 小题2: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秦。B.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D. 于:介词,到/介词,比。 小题3: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小题4:这两句翻译,第一句稍难些,要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把握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厥,代词,他们的;祖父,两个词,祖辈和父辈;暴,这里是“冒着”的意思;以,才。 点评:本题的的阅读材料是选自课内的一篇论说文,其观点旗帜鲜明,论据较为明显。选自这样的材料,其目的还是要立足于课本,打牢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虽然在多数的考试中,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都是选自课外的文言文,但是它们也都是根植于课本中的文言文。所以会经常讲,文言文的复习要以本为本,这前一个本就是指的课本。做题时,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