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专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静脉采血或指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血常规检查,下望大家喜欢。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专案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作用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专案,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的检查方法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也称为血色素,遇盐酸后变成褐色酸性血红蛋白,然后再加蒸馏水,直到与标准比色柱颜色一致时,所读到的液平面刻度,便是血红蛋白的克数。血常规检查也要同时进行血涂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及用血细胞分类计数器进行白细胞各类细胞的观察与分类计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血常规检查采血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论仪器进样品多少,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最好使用静脉血。应注意的是,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分,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
高值时可能为身体部位发炎、白血病、组织坏死等;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低值时可能为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自体免疫疾病。
红细胞计数***RBC***
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女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高值时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并无大碍。
红细胞压积***HCT***
乃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更能正确地了解贫血的程度。高值时可能有脱水症或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则可能有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代表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高值时表示红细胞过大,见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贫血、巨红细胞症、长期口腹避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低值时表示红细胞较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其临床意义可参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代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平均值,做为对血红蛋白检验值的佐证。除了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外,MCHC不大于36;MCHC降低则见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型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当红细胞大小相差较大时,RDW会上升,可做为诊断贫血的参考。
血小板计数***PLT***
高值时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脏切除、慢性感染症或急性感染恢复期有关。血小板值过低时可能有出血倾向、凝血情形不良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五项分类***WBC differential count***
白细胞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淋巴及单核细胞。白细胞分类的值,均应与白细胞检查值相互配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1*** 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
***2*** 中性粒细胞偏低:可能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3*** 嗜酸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有过敏、寄生虫感染、各种面板病、恶性肿瘤或白血病。
***4*** 嗜碱性粒细胞过多:可能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疾病。
***5*** 单核细胞增多:可能在急性细菌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白血病。
***6*** 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感染滤过性病毒或结核菌。
***7*** 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有免疫缺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在急性感染症的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相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