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药剂学(3)

 我来答
每日健康咨询菌
2023-01-31 · TA获得超过4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6万
展开全部
☆ ☆☆考点61:中药原料处理的一般原则

  1.含水溶性有效成分,或含纤维较多、黏性较大、质地泡松或坚硬的药材,以水煎煮,浓缩成稠膏,必要时采用高速离心或加乙醇等纯化方法去除杂质,再制成稠膏或干浸膏。

  2.含淀粉较多的药材、贵重药、剧毒药、树脂类药及受热有效成分易破坏的药材等,一般粉碎成100目左右细粉,用适当方法灭菌后备用。

  3.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宜用双提法,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备用,药渣再与余药加水煎煮,并与蒸馏后药液共制成稠膏或干浸膏粉。

  4.含脂溶性有效部位的药材,可用适宜浓度的乙醇或其他溶剂以适当的方法提取,再浓缩成稠膏。

  5.有效成分明确的药材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溶剂提取后制片。

  ☆☆☆☆考点62:药料制颗粒的目的与制粒方法

  1.药料制颗粒的目的:①增加药料的流动性,使片重和含量准确;②避免粉末分层,保证片剂含量均匀;③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避免片剂松裂;④避免细粉飞扬及黏冲、拉模等现象。

  2.常用制粒方法

  (1)挤出制粒法:将药料加黏合剂或润湿剂或稠浸膏,混合制成"握捏成团,轻压则散"的软材,经挤压通过筛网的制粒方法,为目前生产应用最多的制粒方法。

  (2)湿法混合制粒法:将药料与辅料共置快速搅拌制粒机的密封容器内,将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一次完成的制粒方法。

  (3)喷雾转动制粒法:将药粉和辅料的混合物置包衣锅或适宜的容器中转动,将润湿剂或黏合剂呈雾状喷入,使粉末黏结成小颗粒,同时加热使水分蒸发,滚转至颗粒干燥。此法适于中药半浸膏粉、浸膏粉或黏性较强的药物细粉制颗粒。

  (4)流化喷雾制粒法:又称"沸腾制粒"或"一步制粒法".系将制粒粉料置于流化喷雾制粒设备的流化室内,利用气流(温度可调)使悬浮呈流化态,再喷入润湿剂或黏合剂液体,使粉末凝结成粒的方法。

  (5)喷雾干燥制粒法:将中药浓缩液,经特殊雾化器雾化成大小适宜的液滴喷入干燥室中,并在热气流中干燥得到近于球形的细小颗粒。干颗粒可直接压片或再经喷雾转动制粒。

  3.不同类型中药片剂的制粒:全粉末片的制粒、半浸膏片的制粒、全浸膏片的制粒、提纯片的制粒。

  ☆考点63:干颗粒的质量要求

  1.主药含量:按该片剂成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指标成分含量应符合规定。

  2.含水量:中药压片用干颗粒含水量一般为3%~5%;化学药干颗粒含水量为1%~3%,但有些品种可例外。

  3.松紧度:干颗粒以手指轻捻能碎成有粗糙感的细粉为宜。颗粒过硬压片易产生麻面;疏松颗粒易碎成细粉,压片时易产生顶裂。

  4.粗细度:应根据片重和片径来选择颗粒的粒度,大片可用较大或较小颗粒压片,但小片必须用较小颗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片重差异。

  一般干颗粒中20~30目的粉粒以20%~40%为宜。若粗粒过多则压成的片剂重量差异大,而产生松片、裂片、边角毛缺及黏冲等现象,可能与细粉过多有关。

  ☆ 考点64: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

  1.整粒:系指干颗粒再次通过筛网,使条、块状物分散成均匀干粒的操作。

  2.加挥发油或挥发性药物:处方中含有的或提得的挥发油,可加于整粒时从干颗粒中筛出的部分细粉中,两者混匀后,再与其他干粒混匀。薄荷脑、冰片等挥发性固体药物,可用少量乙醇溶解后或与其他成分研磨共熔稀释后,喷雾在颗粒上混匀。

  3.加崩解剂与润滑剂:崩解剂应先干燥过筛,在整粒时加入干颗粒中,充分混匀,且压片前应密闭防潮。适量的润滑剂应在整粒后筛入干颗粒中,混匀。

  ☆ ☆☆☆☆考点65: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松片

  (1)润湿剂或黏合剂品种不当或用量不足,致使压片物料细粉过多;含纤维、角质类、矿物类药量多,缺乏黏性或具有弹性,致使颗粒松散不易压片:可加入干燥黏合剂,或另选黏性较强的黏合剂及适当增加其用量重新制粒。

  (2)颗粒过干,其弹性变形较大,压成的片子硬度差。但含水量过多,压片时易黏冲,且片剂硬度亦降低。可采用相应方法,调控颗粒中的含水量。

  (3)药料中含挥发油、脂肪油等成分较多:若油为有效成分,可加适当的吸收剂吸油,也可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等。若油为无效成分,可用压榨法或脱脂法去除。

  (4)制剂工艺不当:应采用新技术改进制剂工艺。

  (5)压片时压力过小或车速过快,受压时间过短:可适当增大压力,减慢车速。

  (6)冲头长短差异:应更换冲头。

  (7)片剂露置过久:应在干燥、密闭条件下贮藏。

  2.裂片: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裂开称"裂片",从顶部脱落一层称"顶裂".

  (1)压片物料细粉过多,或颗粒过粗、过细;原料为针、片状结晶,且结晶过大,黏合剂未进入晶体内部引起裂片。可采用与松片相同的处理方法。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或含纤维成分较多时:可加用吸收剂或糖粉克服。

  (3)颗粒过干或药物失去结晶水过多引起裂片:可喷洒适量稀乙醇湿润。

  (4)冲模不合要求:可更换冲模。

  (5)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颗粒中空气未逸出:可调节压力或减慢车速。

  3.黏冲

  (1)颗粒太潮,药物易吸湿,室内温度、湿度过高均易产生黏冲。应重新干燥颗粒,车间恒温、恒湿,保持干燥。

  (2)润滑剂用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匀,应增加用量,并充分混合。

  (3)冲模表面粗糙或有缺损,冲头刻字(线)太深,或冲头表面不洁净。应更换冲模,并擦净冲头表面。

  4.片重差异超限

  (1)压片颗粒粗细相差悬殊,或颗粒流动性差,致模孔中颗粒填充量不匀等,使片重差异增大。宜筛去过多的细粉,减少粗细差异,并掌握好颗粒的干湿度,或重新制粒。

  (2)润滑剂用量不足或混合不匀,致压片加料时颗粒的流速不一,使填充量不等,片重差异变大。应适量增加润滑剂,并充分混匀。

  (3)两侧加料器安装高度不同,或加料器堵塞,使填充颗粒的速度不一,或下冲塞模不灵活,致颗粒填充量不一。应停机检查,调整后再压片。

  5.崩解时间超限

  (1)崩解剂的品种、用量及加入方法不当:应调整崩解剂品种或用量,并改进加入方法。

  (2)黏合剂黏性太强,用量过多:应选用适宜的黏合剂或润滑剂,并调整其用量。

  (3)颗粒粗硬,或压片压力过大:应将颗粒适当破碎或适当减少压力。

  (4)含胶、糖或浸膏的片子贮存温度较高或引湿后,崩解时间均会延长。应注意贮藏条件。

  6.变色或表面斑点

  (1)中药浸膏制成的颗粒过硬,有色颗粒松紧不匀,或润滑剂混合不匀等:原、辅料应充分混匀,并改进制粒方法。

  (2)挥发油分散不匀出现油斑,应增加密闭闷吸时间,或改进加入方法。

  (3)上冲油垢过多,落入颗粒产生油点:应经常擦拭机器。

  ☆ ☆☆☆☆考点66:包糖衣操作要点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操作要点:①必须层层充分干燥。②浆粉用量适当。③干燥温度适当,温度变化符合各工序要求。包糖衣层,锅温一般控制在40℃左右,且每次加入糖浆后,应待片面略干后再吹风(35℃)至干。

  2.包糖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色泽不匀或花斑:原因在于有色糖浆用量过少又未混匀,包衣时干燥温度过高,糖晶析出过快致片面粗糙不平;衣层未干即打光;可溶性色素干燥过程中"迁移";中药片因受潮变色。处理方法:"加厚衣层"或"加深颜色".

  (2)脱壳:原因在于片心本身不干;包衣时未及时充分干燥,水分进入片心;衣层与片剂膨胀系数不同。处理方法:除包衣片心干燥外,包糖衣时严格控制加料量和速度,注意干燥温度和程度。如发现脱壳,则洗除衣层重新包衣。

  (3)片面裂纹:原因在于糖浆与滑石粉的用量不当;温度高干燥快,析出粗糖晶使片面留有裂缝;酸性药物与滑石粉中的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糖 衣片过分干燥。处理方法:包衣时控制糖浆与滑石粉用量、干燥温度与干燥程度,使用不含碳酸盐的滑石粉,并注意贮藏温度。

  (4)露边和高低不平:原因在于包衣物料用量不当,温度过高或吹风过早;片心形状不好,边缘太厚;包衣锅角度太小,片子在锅内下降速度太快,碰撞 滚动使棱角部分糖浆、滑石粉分布少。处理方法:调整用量,糖浆以均匀润湿片面为度,粉料以能在片面均匀黏附一层为宜;在片剂表面不见水分时再吹风,以免干 燥过快,甚至产生皱皮现象;调整衣锅至角度;露边不严重继续包数层粉衣层,以包严为止。

  (5)黏锅:原因在于糖浆过量,或搅拌不匀,锅温较低时更易发生。处理方法:包衣操作时要搅拌均匀,糖浆浓度应恒定,用量适当,锅温不宜太低。

  (6)糖浆不粘锅:原因在于锅壁上蜡未除尽;操作时电炉使用过早;包衣锅安装角度太小。处理办法:洗净锅壁蜡粉;采用吹热风、电炉低温等方法,使片子和锅壁均匀升温;适当调试包衣锅角度。

  (7)打不光擦不亮:原因在于片面糖晶大而粗糙;打光的片剂过干或太湿;蜡粉受潮、用量过多。处理方法:控制好包衣条件,调整衣片干湿度和蜡粉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