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荀子“性恶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孟子“性善论”的区别。

考试资料网
2023-04-18 · 百度认证:赞题库官方账号
考试资料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答案】: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与之对立的“性恶论”的主张。他明确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不可学、不可事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恶》)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而后天习得的则是“伪”。荀子认为孟子没有分清“性”和“伪”的区别:“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礼义是圣人制定的,人们通过学习和践行才能变为道德品质。
荀子认为人在生理欲望方面有共同的地方,不论圣贤或暴君都是一样的:“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荣辱》)他把这些看成是人之本性。如果顺着这些生理欲望自然发展,社会将要大乱。他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因此,荀子提出了“化性起伪”的命题(具体分析见上)。导情、化性而起伪,改变人性,造就治世,这是荀子的基本思路。他提出要“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即通过后天的教育,或通过国家刑罚与社会规范的制约,使人以理性支配感性,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达到天下出于治、合于善的目标。
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是有区别的。“性恶论”否定了天赋道德观念的存在,强调道德礼义的外在规范性。孟子提出“四端”说,强调仁义礼智为我所固有,非由外铄,重视道德自律与自觉。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但二说并非完全不可相容,正如张岱年所说:“孟子言性善,乃谓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是仁义礼智四端。荀子言性恶,是说人生而完具的本能行为中并无礼义;道德的行为皆必待训练方能成功。孟子所谓性,与荀子所谓性,实非一事。孟子所注重的,是性须扩充;荀子所注重的,是性须改造。”可以说,孟子是理想主义者,而荀子则是现实主义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