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朝航海战争利器足以称霸世界
古代史,当时明朝航海战争利器足以称霸世界
爆炸性火器。
是在火药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产生的。弹体由纸弹、陶弹发展到铁弹。使用范围由地面发展到地下或者水下。明代用于水战的爆破性火器,主要有火桶、水雷、子母舟、联环舟、水老鸦等。
火桶据《武备志》记载,火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大体是:用木桶1只,内放粗缓火药5斤,上面覆盖一层薄沙土。临用时,取无焰火炭二三块放在粗碗内,复以薄灰。“平平搁在桶内沙土上,轻轻将桶加盖,加闩”。安装完毕后,“双手平举,不可用力,轻轻落下彼舟”。这种延期引燃的木桶没有药线,只要碰在敌船上,碗中火炭打翻,即可引爆,使敌人无法掷回。
水雷明代创制的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混江龙和水底鸣雷等数种。
(1)水底雷。据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唐荆川编撰的《武论》记载,“水底雷以大将军(指一种火炮)为之,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用三铁锚坠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铳发于水底,使贼莫测,舟楫破而贼无所逃矣”。这是一种由人工操纵的水雷。
(2)水底龙王炮。据《武备志》记载,这种水雷用熟铁打造,每个重四五、六斤不等,内装炸药五升至一斗。炮口安香头引火,香头的长短依所要轰击的敌船的距离远近而定。点燃香后,将炮装入牛脬做的囊中,加以密封,载在木板上,用石块坠入水中。囊内有羊肠引出水面置于鹅雁翎做成的浮筏上,以通空气。黑夜顺流放下,接近敌船时,香烬火发,引起爆炸。这种水雷类似现代的定时漂雷。
(3)混江龙。构造和形制,与水底龙王炮基本相同,只是不用线香引火,而用绳索拉火。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说,这种水雷“由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这是一种由岸上控制引爆的水雷。
(4)水底鸣雷。上面说的三种水雷,两种是由人工在岸上操纵引,容易暴露目标,且又不适宜于在宽阔的水域布设。一种是用线香引火,只能袭击停泊的目标。战术使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万历十七年(1599年),王鸣鹤用碰线引信的原理,制成了水底鸣雷。这种水雷布在水底,自雷中引出一绊索,任其横浮于水面。当敌船挂到绊索后,击发引信,引起水雷爆炸。
子母舟据《武备志》记载。
“长三丈五尺,前二丈如舰船样,后丈五尺只有两边帮板,腹内空虚,后藏一小舟,连通一处,亦有盖板”,用以掩人。母舟舱内装满火药、纵火器具,船头钉有倒须钉。接敌时,顺风顺流直撞敌船,船头钉在敌船上,“将母舟发火,与敌共焚”,船员乘子舟返航。联环舟据《武备志》记载,舟长约四丈许,从外表看好像一条完整的船,实则分成两截,前半截三分之一,后半截三分之二。前截的两舷各固定两个铁环,后半截的两舷则有两个铁钩钩住铁环。前半截装有大炮、神烟、神砂、毒火等爆炸物。船头钉着大倒须数枚。后半截桨舵俱全,并载有士兵。进攻时,顺风顺流冲撞敌船,倒须钉在敌船上,爆炸物爆炸。后半截脱钩,由士兵驾驶返航。
水老鸦明正统七年(1512年)。
农民起义领袖刘七率领的水师与明朝水师在今江苏南通狼山江面进行了一场水战。水战中,明朝水师使用了“水老鸦”。明代患麓酒民(袁宫桂)编次,六漱居士重订的《拼氵辟百金方》卷十三,记载了“水老鸦”的构造和施放方法藏药及火于炮,水中发之。又为制,形如鸟喙,持之入水,以喙钻船,而机发之,以自运转,转透船沉。试用之,已破船。贼(诬称起义军)骇,谓江南兵能水中破船,是神兵也。”可见“水老鸦”是种在水中发射的炮,靠自身动力装置推动前进。驶抵目标后,“喙开始运转,将船体钻个大洞,使其沉没。这种“水老鸦”有点像现代的鱼雷,但不能将敌船炸沉,而只是凿沉。
明代的化学兵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余种。
其中用于军车有烟球、灰罐等,内装火药、石灰、发烟剂乃至各种有毒物质,用纸包好,或装入罐内,顺风投向敌船。或者将各种化学战剂装入喷筒喷射,以达到迷盲、毒杀敌人,掩护己方进攻或退却的目的。
明代战船除装备大量火器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冷兵器,以进行接舷战和跳帮白刃格斗。这些冷兵器,有的是水陆通用的,有的是水军专用的。
《武备志》记载的水军专用冷兵器有以下几种钩镰。
用一根长1丈5尺的竹竿装上弯刀而成,“竹长而轻,刃弯而利”,用以钩住敌船,割其缭索。撩钩用一根长15尺的木竿装上带有3个钩的铁钩制成。要求勾粗筲固,十数人扯拽,勾万钧而不曲”。撩钩的用途是勾搭敌船,使不得去,勾敌船上的缭,以牵其棚,犁沉敌船后,捞取首级。犁头镖此器用铁打制,长7尺,首径付,尾径2分,重2斤,用于在战船的望斗或船尾上,从上向下掷击敌船,“中舟必洞,中人必碎”。望斗只能容—二人,携带的镖不多,一般只够掷三五次。小镖头用铁制,长5寸,杆长7,用竹制成,无竹木亦可。这种镖宜于在一二十丈距离内,居高临下地使用,“掷之如雨,无不中贼罟网这是一种防护器,用于没有女墙的战船。罟网用多层薄网重鲞而成,悬于舷外,防止敌人跳人,若有数十层厚,亦可防枪矢但不能防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