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以什么为主要目的

 我来答
徐码农
2016-10-15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有些人喜欢文学,有些人不喜欢,这是兴趣所致。不要说文学欣赏能产生多么积极的影响,什么蕴含高深莫测的道理,对于不想看的人说这些没有用。想欣赏的则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读一本书,就像和一个人说话。

好的书,读完后你会觉得作者说的好友道理,差的书读完可能觉得作者再说废话。
百度网友3caedf7
2016-10-15 · 超过5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6万
展开全部
  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
  文学鉴赏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它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分述如下:
  (一)、文学鉴赏是审美享受的活动
  人们欣赏任何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是满足娱乐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获得心灵的净化,从而理解生活的底蕴,受到思想教育。
  文学鉴赏的这一特点,是由文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作家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接近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通过亲身强烈的审美活动(感受、体验、想象、虚构等)去把握事物的美感特征。只有当他有了强烈的审美感受,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审美体验,把握了事物的美感特征,认识了事物美的本质,才可能进行文学创作,产生文学作品。同时,他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用个别表现一般、现象表现本质、偶然表现必然的典型化方法,是用具体感性的、概括的、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遍性,从而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在表现形式方面,由于各种形式的巧妙配合、内容形式的和谐统一、节奏的鲜明、语言的准确、韵律的优美,也给我们一种美感。当读者阅读作品时,艺术形象给他的是一种具体感性的、活生生的、富有美感力量的一幅生活图画或艺术意境,加上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各方面的联系,便会唤起丰富的联想、感情的波动,并通过这种审美活动,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文学鉴赏的审美享受的特点是由文学的形象性、意象性、情感性、想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正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具体感性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最易于触动读者的联想,激起情感的波澜,才能给读者以审美享受;正因为读者从对艺术形象的具体而直接的感受与把握中,引起了审美活动,获得了审美享受,才使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于政治论文、科学著作的阅读,具有独特的特点而成为鉴赏的对象。所以,审美享受是文学鉴赏的首要特点。
  我们阅读一首诗、一篇小说、一个剧本,如果作品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板着面孔说教的东西,没有艺术特色没有感情趣味的东西,就不能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激起我们的感情,就不能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从而就谈不到鉴赏。同是部优秀的作品,如果我们阅读时漫不经心,不去具体地细致地深入地感受和把握艺术形象,不作设身处地的体验,积极的想象,那么,也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就得不到审美的享受,这种阅读仍然不是鉴赏。相反,如果我们全神贯注地阅读,深切感受,深入体验,积极联想,仔细玩味,乃至达到“入迷”、“忘我”的境地,那么,我们便会感到审美享受的满足和愉快。这时,阅读就不是一般的阅读,而成为文学鉴赏了。
  (二)、文学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文学鉴赏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它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在鉴赏过程中,通过思维想象活动,可以“丰富”、“补充”和“扩大”作品中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正如巴尔扎克在描写一个诗歌朗诵场面所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罗丹艺术论》的记录者葛赛尔有一次陪罗丹到卢森堡美术馆参观,在他欣赏罗丹的雕像《思》的复制品时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头额上帽子的边缘,好象她的梦想的羽冀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的颔都在一块粗大的石头上,好象夹在不能摆脱的枷板中一样。”这里所描述的内容,既有从艺术形象中直接看到的,也有不是直接看到的,没有直接出现在雕像上的,而这正是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自己心目中发展开去的。正如王朝闻所说:“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什么,也因为他可能主动地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
  第二,人们凭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联想、想象、玩味,可以发掘出形象中的含蓄、象征等隐蔽的形象和意义,因小见大,举一反三。例如,我们在鉴赏毛泽东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柱其间。”这里直接描写的虽然只是生动雄伟的山的形象,然而在我们头脑中出现的就不仅是高山的雄姿,更主要的是具有擎天力量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我们欣赏谌容的《人到中年》,不仅感受和把握了那位“用瘦削的双肩,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中各种突然的袭击和经常的折磨”,长年累月,酷暑严寒,劳碌奔波于医院和家庭之间,以她那颗温柔贤惠的心爱她的孩子和丈夫,以她那善良的人格、无私的精神和非凡的才智给病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的形象,而且会联想出许许多默默无闻、生活清贫、忍辱负重、不折不挠、埋头苦干的中年知识分子。
  第三,人们在鉴赏过程中往往掺进自己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强化或改变作品的感情素质。据史沫特莱说:“听中国人唱《国际歌》,和欧洲不同。中国人唱得悲哀一些。”这就是因为我们掺进了我们的感情体会。唱歌如此,文学鉴赏也是如此。比如,我们鉴赏《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不仅感受到社国山河的壮美和诗人高昂旷达的情怀,而且会掺进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时代精神。此外,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可能会发现作者所没有发现的问题,体会到作者所没有体会到的意义。提出和作品不同乃至比作品更艺术更美妙的表现技巧和描写手法,作出不同作者乃至较作者更为正确的结论,等等。这都表现出鉴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三)、文学鉴赏存在共鸣现象
  共鸣是文学鉴赏中一种复杂而常见的现象,就如物理学上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产生共鸣一样,文学鉴赏中读者和作品之间思想感情上有某种相似或一致时,也会产生共鸣。当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作家通过作品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打动了读者,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他们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为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胜利而欢乐,为反面人物的溃灭而称快;或者为正面人物的失败而悲痛,为反面人物的得势而愤慨。这种现象,就是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斯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一文中讲过这样一件事情:1822年8月,在巴耳地冒尔剧场演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当演出到第五幕奥赛罗将要杀死苔丝狄蒙娜时,一个执行剧场警卫任务的士兵(他当然在看戏)喊道:“我决不许一个该死的黑人,当着我的面,杀死一个白女人。”士兵边说边开枪,打伤饰奥赛罗的演员的胳膊。这件事说明,这个士兵在情感上和戏剧产生了共鸣,以致把剧中人物同现实等同起来,做出荒唐的举动。
  产生共鸣的条件大致有三:
  第一,社会矛盾的类同。历史不断前进,社会不断发展。古代革命人民和进步人士所作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仍然可以给今天的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启发,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共鸣。例如,历代富有战斗性的民歌民谣,屈原的《离骚》、《九章》,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能拨动今天读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相当强烈的共鸣。尤其是当这类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矛盾和现代的社会矛盾有某种类似之处时,它就更容易为今天的读者所喜爱,更容易打动读者的思想感情。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古代一些反对投降、歌颂抗战的文学作品,就深深地激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岳飞的《满江红》曾被人们到处传诵,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也给处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广大读者以勇气和力量。从这些作品中,人们感受和体验到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从而激发起自己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参加抗日救亡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生活处境近似。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是受他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制约的。文学作品中恰恰有许多是着重表现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这种相互关系的感受的,怀念亲人、感叹离别、追忆故园等类作品就是如此。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就在于诗人以浅近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一种月夜思乡的特定情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的,因而千百年来它曾经触动了无数读者思念家乡、缅怀故国的情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第三,实践经验相通。文学作品如果艺术地概括了具有客观真理性质的经验,当然也就容易引起读者的欣赏与共鸣。如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广泛传诵的著名的哲理诗,借观庐山的感受,深刻而生动地阐明了哲学上的一个道理:假若人们片面地看待客观事物,陷入局部经验之中,就必然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清全局,因而也弄不清事物的全貌、真相。诗中所表达的这一人生哲理,历来都曾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都是借某一特定情景,形象地概括了某一人生哲理。上述这类作品,正因为概括了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可以启发读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长期来得到读者的喜爱和共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