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给孩子报作文班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要不要报作文班?
辅导孩子写作文之前先让孩子说作文,把中心思想、选材、细节都说清楚、说通顺了再下笔去写。
语言的积累要攫取众家之长,主张偷句子、偷词语、偷写法,不主张大段模仿和抄袭,学会用别人的方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写的事儿。
家长要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细节,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旅行、看电视、听评书都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不错的方法。
从三年级孩子学写作文开始,语文老师就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不,给孩子报个作文班?”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来讲,的确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是报个作文班真的就可以解决他们写作文难的问题吗?那些一写作文就头疼不已的孩子,坐在书桌前半天写不了几个字的孩子,写出满篇流水账的孩子,真的报个作文班就能写好作文吗?
其实,孩子们写作文困难,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词汇贫乏,积累不足,技巧欠缺。而这两方面,只有技巧是可以在作文班中训练一二的,其余的还是需要家长在课堂外多帮助孩子,可具体怎么帮呢?
一、家长要做孩子的“照相机”。
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人,孩子如果忽略了,家长就应该像照相机一样,帮孩子及时捕捉那些画面,帮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而那些画面就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写进孩子的作文里。
班里有个叫晓寒的女孩,有一天写了一首儿童诗,大意是:脚趾头们每天被套在袜子里非常无聊,大脚趾就对其他几个脚趾头说:“你们想不想出去逛逛?”其他几个脚趾头纷纷摇头,大脚趾才不管那么多,拱啊拱啊,终于从袜子里探出了脑袋:“哇,外面的空气好清新啊。”
我看到这篇文章忍不住为孩子叫好。要知道现在孩子们写作文,精彩的作文并不少见,但是有新意的文章实在不多。这孩子的思路真让人惊喜。找来孩子一问,原来是晓寒早上穿袜子时发现袜子烂了,喊妈妈来给自己缝袜子,妈妈一边缝袜子一边启发孩子:“你经常读童话故事,你能不能想一想,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脚趾头为什么要钻出来?袜子为什么会烂呢?”经过妈妈的启发和点拨,生活中一件庸常的小事儿就这样变成了一首清新的童话诗。
这位妈妈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她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忽然发现这个“二”,竟有好多读法啊!广东读“义”,福州读“烂”,上海读“尼”,信阳人读“爱”,刚刚遛狗又听见一个路人说“乐屋疑四”(二五一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哈哈。
我特别欣赏这位妈妈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这样平淡的事儿,只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儿感觉敏锐,积累丰富的体验,把作文写好就不是问题。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我们对生活有好奇心,多观察,多思考,就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写好作文,就从留意身边的小事儿开始吧。家长多留心当好“照相机”,孩子一定会慢慢比着葫芦画瓢,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作文的素材。
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千里眼”“顺风耳”。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天才不多,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孩子,他的家长也一定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所以不要相信“我的孩子从来都不用管,不知道怎么就学好了”这一类的话,说这话的家长十有八九是在敷衍你,你要是不管自己的孩子,那就太天真了。
我教过一个男孩子,他非常调皮,经常会因为打架而请家长,但是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尤其是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请他的妈妈给大家分享一下她教育孩子的经验。男孩的妈妈很认真地做了一个PPT,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她是如何陪孩子读书、看电视、听评书,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她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书架。孩子的书非常驳杂,哲学、科学、历史、军事、数学、自然、童话、名著……用这个妈妈的话说,必须让孩子营养均衡,不管爱不爱看,什么书都要有所涉猎。再加上她本身对于儿童阅读很有研究,很会给孩子挑书,我第一次看黄蓓佳的书,就是这个孩子“借”给我看的。另外,她强调,孩子如果在家里学习和看书,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是阅读或者工作状态,这样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学习。虽然孩子大了,能独立阅读了,但她还是会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时候家长读了一半,接了个电话或者假装有事不得不走开,孩子就会自己接着读下去,他不知道妈妈正在一边偷着乐呢。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的顾虑很多:对视力不好,耽误时间,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看似都很合理,可是这位妈妈却是鼓励孩子看电视的,但条件是一切都得在家长的掌控中,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不能随心所欲地看。
“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不能随心所欲地看”呢?就是说在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孩子可以看什么呢?《百家讲坛》、《新闻联播》、科教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名人访谈,偶尔也可以看点军事节目等等。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看电视,她还订了一份《中国电视报》,和孩子一起把每周想看的节目画出来,在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让孩子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因而,在她的家里,看电视这件事儿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每天,根据孩子的选择,电视到点就开,看完就关。
有时候我会在上课或者早读时跟孩子们说起一些时政要闻啊,说点历史典故啊,这孩子经常在下面接话,把他叫起来,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问起来就会说是电视上看的。后来他写作文《我最佩服的人》,写的竟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而其他的小朋友还停留在写小伙伴的阶段,最多写写桑兰、周杰伦这样的知名人物。他在点评金太祖时有理有据,选取的事件非常典型,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也很丰满。
孩子的妈妈认为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是以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她这样大气的教育观造就了视野开阔的孩子。
三、遇到语言特别贫乏的,家长还要当好孩子的“武器库”。
听评书是很多家长难忘的童年经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位妈妈说,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总是寡淡无味,需要大人帮着一句一句地推敲,后来她就想到利用听评书来丰富孩子的语言,因为它的语言浅显易懂,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吸引人。上学放学路上可以听,刷牙洗脸可以听,吃饭听,散步听,总之听评书的时间非常灵活。《明英烈》、《乱世枭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孩子听了一部又一部,慢慢听上了瘾,作文的语言不知不觉也丰富了起来。
他写的一篇作文曾让他的数学老师又爱又恨,开头是这么写的:“我们的数学老师叫玉芳,你看这名字,冰清玉洁,芬芳怡人,是不是想到了一个温柔大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不过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蒙蔽了,现实是这样的……且说我那天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谁知教室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平地一声惊雷,又像晴天打个霹雳,原本菜市场般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虎躯一震,定睛一看,原来是玉芳老师驾到……”接着,他就在作文里讲了数学老师怎样严格要求他们,却刀子嘴豆腐心。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评书范儿,后来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我带的其他班的学生,但凡听了这个建议,又照着做的,作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评书里有很多古诗词、成语、典故的运用,会有大量的排比、精妙的议论,孩子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天长日久,这些“立起来的语言”会在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蹦到孩子的脑子里,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现在网络上很容易下载到评书,音像店也有销售,找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而是想办法转让麻烦的家长。面对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很多家长总是借口自己水平不够,买作文书让孩子自己学习。比着葫芦画瓢,家长省事儿,孩子更省事,基本上是照抄。没有平时的积累,这样的孩子很可能离开葫芦就画不出瓢了。
既然不主张到作文书里找例文,那我们找什么啊?答案是多看看名家经典、书籍杂志。写人的片段、写事儿的片段、写景物的片段,书中有很多,网络上也有不少,家长跟孩子多看几个片段,分析一下人家是怎么写的,有没有哪个词儿可以偷过来,有没有哪句话可以用一用,不要让孩子整篇去抄,而是这里抄一句,那里抄个词儿,这样一来虽然也是在抄,但是孩子在阅读、选择、运用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内化,把别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了。
另外,孩子写作文有困难,需要家长帮助,家长可以先给自己充电。现在我们能买到一些写给家长的作文辅导书,比如肖复兴、张庆写的作文辅导书,写得细腻、生动又实用,大家不妨买来看看,比你给孩子报个作文班的投入小,收获大。
有时候家长的心理非常微妙。不管是家长之间交流,还是跟老师沟通,他们很容易相信非官方消息,比如,推荐一个不错的课外班老师啊,交流一个教子窍门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但是老师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说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大家却总不当回事儿,似乎觉得太官方,好像老师很正式地说给大家的东西没有那么珍贵,其实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东西往往是普适性最高的东西,听得进去的家长会收获不小。
四、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复读机”。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之前让孩子先说作文,说通顺了再去写,孩子就会轻松不少。
我每次期末考试之前都会给孩子们出不少题目,让孩子们口头作文。三四年级的作文,基本上是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有写人的,有写事儿的,写人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儿,因为人物的特点是要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以一篇要求写老师的作文为例。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选择写哪位老师。主科老师和副科老师一般写哪一类?主科老师。为什么?接触多,了解多,有素材。写孩子熟悉的人、事、物,是保证孩子有话可说的关键。当然不排除能把副科老师写得很棒的,不过那样的孩子家长也就不担心作文写不好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写哪一科?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来了。不一定写最认真的那个,不一定写课教得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写对你最好的那个,而是要写特点最突出的那个,比如:走起路来高跟鞋声音特别响;普通话说不标准还喜欢大声批评学生;特别自恋,经常在课堂上自我表扬;爱扔粉笔头还经常扔不准;对孩子好起来像爹娘,厉害起来自己爹娘都不认识的那种……这样有特点的老师总是有的,两三件事儿写下来,一个鲜明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如果不写特点鲜明的老师,孩子就会写得千篇一律:带病上班,关心学生,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这样的老师很好,可是写成作文就显得太平淡了。把平淡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显然是难为我们这些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了。
选好了写作对象,接下来就可以要求孩子口头列个提纲。准备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写哪件事儿?重点写什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家长可以追问孩子,想写老师的什么特点?你选的这件事儿能突出他(她)的特点吗?不能的话就要换事例,或者找个更鲜明的特点来写。事例中重点描写什么?当然是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细节啦!把细节放大,动作、语言、表情一点点描摹出来,文章就成了。
一般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基本上就可以把作文写得文通句顺了,至于想把作文写好,那还是要多动笔,多练习。“多动笔”有两种含义: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和经常写不同的文章都叫“多动笔”。
咱们说第一种: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也就是反复修改。大家都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话当然是没错的,孩子在反复的修改中推敲文字,揣摩写法,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会越来越好。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多去修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反复修改是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儿,有时候孩子的耐心没有了,对作文的那点好感也在反复修改中消失殆尽了。
孩子不喜欢反复修改作文,那就让他写日记、写周记或者写随笔,都是不错的选择。作家都难保证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有时候也不用狠抓每一个字、词、句。有张有弛,才能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这篇没写好没有关系,就这样吧,反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写作文,也许以后还会写到同一题材的文章,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是反反复复的,时间久了,跟反复修改同一篇作文殊途同归。
刚才说的都是一些大的原则,接下来说点儿细节上的事儿:
一、在小学阶段,孩子说真话是最重要的事儿。
比如,一个孩子写日记,写他没有背课文,于是在老师检查的时候想了好几个计策糊弄过去,最后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检查,写得很好玩儿,把小孩子那点儿小心思写得入木三分。还有一个女孩写《我有一个秘密》,写自己被一个男孩子吸引了,小鹿乱撞,写得也挺生动。有些家长就顾不得欣赏孩子写了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他怎么能这样?我要好好教育他。那你说下次孩子还敢写真话吗?这个时候应该先保护孩子的表达欲。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还写得那么好,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啊,至于思想教育的问题,换个时间轻描淡写地再跟孩子谈吧,否则就算你掩饰得再好,孩子还是能捕捉到你那个“但是”后面的话,他们知道这篇作文踩了你的雷区了,下次不敢这么写了。
我们要谨记一条法则:孩子在作文中首先要写真实的事儿、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定要写正确的事儿、高尚的情感。懂大是大非的孩子并不多,作文中写点儿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弄巧成拙的臭点子、无意中的失误、无心的小别扭,这才是孩子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孩子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儿,孩子就是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中成长起来的。
二、小学生写作文,要重视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比如,小学生必写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往往写得非常好,或者说编得非常好:什么花儿开了,燕子回来了,草绿了,一般还要再加上几句比喻、排比。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华丽的文字,有多少是孩子观察到的呢?“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才是春天刚来时的真实景象,让孩子看看初春的草地,那种黄绿驳杂,那种在枯黄中焕发出的生命力。花儿和树都没有草儿在春天醒来得早,去看看树木,新长的叶子黄绿色,嫩得能掐得出水儿。花儿开了,到底是什么花儿开了?早春的时候真的是蜜蜂和蝴蝶成群吗?如果你的孩子要写类似的作文,一定要让他先充分地观察,出门看一看,哪怕写得不那么华丽,但是真实的文字是最有感染力的。写小动物,连最常见的猫猫狗狗写好也不容易。孩子喜欢写小猫可爱、调皮、懂事,可这三个词儿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狗,这样的特点并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发现这个动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猫拱起身子伸懒腰,炸着毛发怒,被人抓痒打着甜蜜的小呼噜,这样的观察才算入门。猫中午的时候瞳孔是细细的,走路的时候四只猫爪基本走在一条直线上,这也就是传说中“猫步”的由来。这样的观察才是真实生动吸引人的。至于宠物的性格,懒散的、孤僻的、黏人的,也远远不是一个可爱可以涵盖的。
三、要尊重孩子的表达。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有个孩子写作文,关于白云,他觉得白云像鸡皮疙瘩。他的家长觉得不可理喻,这比喻太不美好了,但是细细想想,鸡皮疙瘩似的云,不是比什么骏马、兔子更形象一些。还有“她的头发在雨中闪烁,就像打喷嚏之后的鼻毛”,这个比喻是不是同样非常非常形象,但是又有点儿恶心。可是孩子就是这么想的啊,还联想得不错,我们就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修正、美化它了。
四、到处都是孩子的作文训练场。
别觉得辅导孩子写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不着痕迹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你和孩子去菜市场,看到蔬菜,你可以说,这颗白菜一定不乖,身上的裙子都被妈妈打烂了;这个黄瓜,一脸痘痘,但是身材不错哦!孩子也许就会说,这根身材更好。其实这就是作文训练。下雨的时候跟孩子趴在窗口看雨水怎样落下,植物怎样摆动,人们怎样躲雨;堵车的时候,观察有的人怎样愤怒不堪,有的人怎样云淡风轻;等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什么表现?车来的时候呢?有老人上车呢?让孩子在小事儿中观察人间百态……
文字和艺术一样,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爱上用文字表达自己,和世界沟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辅导孩子写作文之前先让孩子说作文,把中心思想、选材、细节都说清楚、说通顺了再下笔去写。
语言的积累要攫取众家之长,主张偷句子、偷词语、偷写法,不主张大段模仿和抄袭,学会用别人的方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写的事儿。
家长要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细节,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旅行、看电视、听评书都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不错的方法。
从三年级孩子学写作文开始,语文老师就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不,给孩子报个作文班?”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来讲,的确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是报个作文班真的就可以解决他们写作文难的问题吗?那些一写作文就头疼不已的孩子,坐在书桌前半天写不了几个字的孩子,写出满篇流水账的孩子,真的报个作文班就能写好作文吗?
其实,孩子们写作文困难,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词汇贫乏,积累不足,技巧欠缺。而这两方面,只有技巧是可以在作文班中训练一二的,其余的还是需要家长在课堂外多帮助孩子,可具体怎么帮呢?
一、家长要做孩子的“照相机”。
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人,孩子如果忽略了,家长就应该像照相机一样,帮孩子及时捕捉那些画面,帮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而那些画面就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写进孩子的作文里。
班里有个叫晓寒的女孩,有一天写了一首儿童诗,大意是:脚趾头们每天被套在袜子里非常无聊,大脚趾就对其他几个脚趾头说:“你们想不想出去逛逛?”其他几个脚趾头纷纷摇头,大脚趾才不管那么多,拱啊拱啊,终于从袜子里探出了脑袋:“哇,外面的空气好清新啊。”
我看到这篇文章忍不住为孩子叫好。要知道现在孩子们写作文,精彩的作文并不少见,但是有新意的文章实在不多。这孩子的思路真让人惊喜。找来孩子一问,原来是晓寒早上穿袜子时发现袜子烂了,喊妈妈来给自己缝袜子,妈妈一边缝袜子一边启发孩子:“你经常读童话故事,你能不能想一想,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脚趾头为什么要钻出来?袜子为什么会烂呢?”经过妈妈的启发和点拨,生活中一件庸常的小事儿就这样变成了一首清新的童话诗。
这位妈妈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她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忽然发现这个“二”,竟有好多读法啊!广东读“义”,福州读“烂”,上海读“尼”,信阳人读“爱”,刚刚遛狗又听见一个路人说“乐屋疑四”(二五一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哈哈。
我特别欣赏这位妈妈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这样平淡的事儿,只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儿感觉敏锐,积累丰富的体验,把作文写好就不是问题。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我们对生活有好奇心,多观察,多思考,就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写好作文,就从留意身边的小事儿开始吧。家长多留心当好“照相机”,孩子一定会慢慢比着葫芦画瓢,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作文的素材。
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千里眼”“顺风耳”。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天才不多,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孩子,他的家长也一定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所以不要相信“我的孩子从来都不用管,不知道怎么就学好了”这一类的话,说这话的家长十有八九是在敷衍你,你要是不管自己的孩子,那就太天真了。
我教过一个男孩子,他非常调皮,经常会因为打架而请家长,但是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尤其是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请他的妈妈给大家分享一下她教育孩子的经验。男孩的妈妈很认真地做了一个PPT,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她是如何陪孩子读书、看电视、听评书,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她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书架。孩子的书非常驳杂,哲学、科学、历史、军事、数学、自然、童话、名著……用这个妈妈的话说,必须让孩子营养均衡,不管爱不爱看,什么书都要有所涉猎。再加上她本身对于儿童阅读很有研究,很会给孩子挑书,我第一次看黄蓓佳的书,就是这个孩子“借”给我看的。另外,她强调,孩子如果在家里学习和看书,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是阅读或者工作状态,这样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学习。虽然孩子大了,能独立阅读了,但她还是会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时候家长读了一半,接了个电话或者假装有事不得不走开,孩子就会自己接着读下去,他不知道妈妈正在一边偷着乐呢。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的顾虑很多:对视力不好,耽误时间,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看似都很合理,可是这位妈妈却是鼓励孩子看电视的,但条件是一切都得在家长的掌控中,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不能随心所欲地看。
“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不能随心所欲地看”呢?就是说在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孩子可以看什么呢?《百家讲坛》、《新闻联播》、科教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名人访谈,偶尔也可以看点军事节目等等。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看电视,她还订了一份《中国电视报》,和孩子一起把每周想看的节目画出来,在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让孩子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因而,在她的家里,看电视这件事儿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每天,根据孩子的选择,电视到点就开,看完就关。
有时候我会在上课或者早读时跟孩子们说起一些时政要闻啊,说点历史典故啊,这孩子经常在下面接话,把他叫起来,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问起来就会说是电视上看的。后来他写作文《我最佩服的人》,写的竟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而其他的小朋友还停留在写小伙伴的阶段,最多写写桑兰、周杰伦这样的知名人物。他在点评金太祖时有理有据,选取的事件非常典型,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也很丰满。
孩子的妈妈认为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是以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她这样大气的教育观造就了视野开阔的孩子。
三、遇到语言特别贫乏的,家长还要当好孩子的“武器库”。
听评书是很多家长难忘的童年经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位妈妈说,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总是寡淡无味,需要大人帮着一句一句地推敲,后来她就想到利用听评书来丰富孩子的语言,因为它的语言浅显易懂,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吸引人。上学放学路上可以听,刷牙洗脸可以听,吃饭听,散步听,总之听评书的时间非常灵活。《明英烈》、《乱世枭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孩子听了一部又一部,慢慢听上了瘾,作文的语言不知不觉也丰富了起来。
他写的一篇作文曾让他的数学老师又爱又恨,开头是这么写的:“我们的数学老师叫玉芳,你看这名字,冰清玉洁,芬芳怡人,是不是想到了一个温柔大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不过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蒙蔽了,现实是这样的……且说我那天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谁知教室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平地一声惊雷,又像晴天打个霹雳,原本菜市场般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虎躯一震,定睛一看,原来是玉芳老师驾到……”接着,他就在作文里讲了数学老师怎样严格要求他们,却刀子嘴豆腐心。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评书范儿,后来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我带的其他班的学生,但凡听了这个建议,又照着做的,作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评书里有很多古诗词、成语、典故的运用,会有大量的排比、精妙的议论,孩子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天长日久,这些“立起来的语言”会在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蹦到孩子的脑子里,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现在网络上很容易下载到评书,音像店也有销售,找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而是想办法转让麻烦的家长。面对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很多家长总是借口自己水平不够,买作文书让孩子自己学习。比着葫芦画瓢,家长省事儿,孩子更省事,基本上是照抄。没有平时的积累,这样的孩子很可能离开葫芦就画不出瓢了。
既然不主张到作文书里找例文,那我们找什么啊?答案是多看看名家经典、书籍杂志。写人的片段、写事儿的片段、写景物的片段,书中有很多,网络上也有不少,家长跟孩子多看几个片段,分析一下人家是怎么写的,有没有哪个词儿可以偷过来,有没有哪句话可以用一用,不要让孩子整篇去抄,而是这里抄一句,那里抄个词儿,这样一来虽然也是在抄,但是孩子在阅读、选择、运用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内化,把别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了。
另外,孩子写作文有困难,需要家长帮助,家长可以先给自己充电。现在我们能买到一些写给家长的作文辅导书,比如肖复兴、张庆写的作文辅导书,写得细腻、生动又实用,大家不妨买来看看,比你给孩子报个作文班的投入小,收获大。
有时候家长的心理非常微妙。不管是家长之间交流,还是跟老师沟通,他们很容易相信非官方消息,比如,推荐一个不错的课外班老师啊,交流一个教子窍门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但是老师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说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大家却总不当回事儿,似乎觉得太官方,好像老师很正式地说给大家的东西没有那么珍贵,其实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东西往往是普适性最高的东西,听得进去的家长会收获不小。
四、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复读机”。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之前让孩子先说作文,说通顺了再去写,孩子就会轻松不少。
我每次期末考试之前都会给孩子们出不少题目,让孩子们口头作文。三四年级的作文,基本上是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有写人的,有写事儿的,写人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儿,因为人物的特点是要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以一篇要求写老师的作文为例。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选择写哪位老师。主科老师和副科老师一般写哪一类?主科老师。为什么?接触多,了解多,有素材。写孩子熟悉的人、事、物,是保证孩子有话可说的关键。当然不排除能把副科老师写得很棒的,不过那样的孩子家长也就不担心作文写不好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写哪一科?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来了。不一定写最认真的那个,不一定写课教得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写对你最好的那个,而是要写特点最突出的那个,比如:走起路来高跟鞋声音特别响;普通话说不标准还喜欢大声批评学生;特别自恋,经常在课堂上自我表扬;爱扔粉笔头还经常扔不准;对孩子好起来像爹娘,厉害起来自己爹娘都不认识的那种……这样有特点的老师总是有的,两三件事儿写下来,一个鲜明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如果不写特点鲜明的老师,孩子就会写得千篇一律:带病上班,关心学生,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这样的老师很好,可是写成作文就显得太平淡了。把平淡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显然是难为我们这些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了。
选好了写作对象,接下来就可以要求孩子口头列个提纲。准备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写哪件事儿?重点写什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家长可以追问孩子,想写老师的什么特点?你选的这件事儿能突出他(她)的特点吗?不能的话就要换事例,或者找个更鲜明的特点来写。事例中重点描写什么?当然是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细节啦!把细节放大,动作、语言、表情一点点描摹出来,文章就成了。
一般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基本上就可以把作文写得文通句顺了,至于想把作文写好,那还是要多动笔,多练习。“多动笔”有两种含义: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和经常写不同的文章都叫“多动笔”。
咱们说第一种: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也就是反复修改。大家都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话当然是没错的,孩子在反复的修改中推敲文字,揣摩写法,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会越来越好。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多去修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反复修改是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儿,有时候孩子的耐心没有了,对作文的那点好感也在反复修改中消失殆尽了。
孩子不喜欢反复修改作文,那就让他写日记、写周记或者写随笔,都是不错的选择。作家都难保证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有时候也不用狠抓每一个字、词、句。有张有弛,才能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这篇没写好没有关系,就这样吧,反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写作文,也许以后还会写到同一题材的文章,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是反反复复的,时间久了,跟反复修改同一篇作文殊途同归。
刚才说的都是一些大的原则,接下来说点儿细节上的事儿:
一、在小学阶段,孩子说真话是最重要的事儿。
比如,一个孩子写日记,写他没有背课文,于是在老师检查的时候想了好几个计策糊弄过去,最后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检查,写得很好玩儿,把小孩子那点儿小心思写得入木三分。还有一个女孩写《我有一个秘密》,写自己被一个男孩子吸引了,小鹿乱撞,写得也挺生动。有些家长就顾不得欣赏孩子写了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他怎么能这样?我要好好教育他。那你说下次孩子还敢写真话吗?这个时候应该先保护孩子的表达欲。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还写得那么好,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啊,至于思想教育的问题,换个时间轻描淡写地再跟孩子谈吧,否则就算你掩饰得再好,孩子还是能捕捉到你那个“但是”后面的话,他们知道这篇作文踩了你的雷区了,下次不敢这么写了。
我们要谨记一条法则:孩子在作文中首先要写真实的事儿、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定要写正确的事儿、高尚的情感。懂大是大非的孩子并不多,作文中写点儿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弄巧成拙的臭点子、无意中的失误、无心的小别扭,这才是孩子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孩子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儿,孩子就是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中成长起来的。
二、小学生写作文,要重视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比如,小学生必写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往往写得非常好,或者说编得非常好:什么花儿开了,燕子回来了,草绿了,一般还要再加上几句比喻、排比。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华丽的文字,有多少是孩子观察到的呢?“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才是春天刚来时的真实景象,让孩子看看初春的草地,那种黄绿驳杂,那种在枯黄中焕发出的生命力。花儿和树都没有草儿在春天醒来得早,去看看树木,新长的叶子黄绿色,嫩得能掐得出水儿。花儿开了,到底是什么花儿开了?早春的时候真的是蜜蜂和蝴蝶成群吗?如果你的孩子要写类似的作文,一定要让他先充分地观察,出门看一看,哪怕写得不那么华丽,但是真实的文字是最有感染力的。写小动物,连最常见的猫猫狗狗写好也不容易。孩子喜欢写小猫可爱、调皮、懂事,可这三个词儿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狗,这样的特点并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发现这个动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猫拱起身子伸懒腰,炸着毛发怒,被人抓痒打着甜蜜的小呼噜,这样的观察才算入门。猫中午的时候瞳孔是细细的,走路的时候四只猫爪基本走在一条直线上,这也就是传说中“猫步”的由来。这样的观察才是真实生动吸引人的。至于宠物的性格,懒散的、孤僻的、黏人的,也远远不是一个可爱可以涵盖的。
三、要尊重孩子的表达。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有个孩子写作文,关于白云,他觉得白云像鸡皮疙瘩。他的家长觉得不可理喻,这比喻太不美好了,但是细细想想,鸡皮疙瘩似的云,不是比什么骏马、兔子更形象一些。还有“她的头发在雨中闪烁,就像打喷嚏之后的鼻毛”,这个比喻是不是同样非常非常形象,但是又有点儿恶心。可是孩子就是这么想的啊,还联想得不错,我们就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修正、美化它了。
四、到处都是孩子的作文训练场。
别觉得辅导孩子写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不着痕迹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你和孩子去菜市场,看到蔬菜,你可以说,这颗白菜一定不乖,身上的裙子都被妈妈打烂了;这个黄瓜,一脸痘痘,但是身材不错哦!孩子也许就会说,这根身材更好。其实这就是作文训练。下雨的时候跟孩子趴在窗口看雨水怎样落下,植物怎样摆动,人们怎样躲雨;堵车的时候,观察有的人怎样愤怒不堪,有的人怎样云淡风轻;等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什么表现?车来的时候呢?有老人上车呢?让孩子在小事儿中观察人间百态……
文字和艺术一样,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爱上用文字表达自己,和世界沟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2017-02-25
展开全部
您好
如果有时间,报个班也好的
但是要注意上课时间,不需要太长时间,占用时间太多
孩子本身在学校的时间和作业挺多的了
加油
如果有时间,报个班也好的
但是要注意上课时间,不需要太长时间,占用时间太多
孩子本身在学校的时间和作业挺多的了
加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的作文辅导班都是教一些框架的套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文也好,作文也好,关键还是在于阅读,只有广泛的阅读,脑子里面有东西,才能写得出来。
我的孩子在有卷读书学了2个月了,现在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思考问题也有深度了。
有卷读书选书非常经典,老师讲解也非常深刻,一周能学习一本书,效果非常不错。
我的孩子在有卷读书学了2个月了,现在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思考问题也有深度了。
有卷读书选书非常经典,老师讲解也非常深刻,一周能学习一本书,效果非常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