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2017-10-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一些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应用,如果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效率呈现最大化。以下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一) 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又有用的镜头,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加上教师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的时候,可以以“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为背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来导入新课,当飞船在湛蓝的天空中画出一条美丽的弧线,飞速奔向太空,教师请学生在纸上画出这条美丽的弧线;当飞船在离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翱翔。在太空中俯视我们的地球,这蓝色的星球很美。教师请学生把这300千米的距离画在纸上,有的学生不能画,造成认知冲突,就自然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概念。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疑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兴趣顿时而生。这为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和积极参与奠定了意向基础。同时,多媒体也就轻松地将他们带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中。
(二)以“动”为载体,引出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三)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的: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四)以“美”为突破口,创设悦目情境
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赏析美。屏幕显示: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尔划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 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 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它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 突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新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百货大楼”的主题网页。“百货大楼”里分为食品区、家电区、生活用品区等,商品琳琅满目,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商家”与“顾客”。有的学生们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据所学的重量单位,报出分量,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挑选适合自己的题型,独立完成课后难度不同的习题,再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们写道:上数学课真好玩,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买东西了等等……学生将各自的体会放在网站的论坛里,别人自由浏览,相互学习和交流。“你当售货员算账又准又快,继续努力呀!”等等。 这样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之处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缩短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整合。
四、 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 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不进位加法”时,我也安排了一个反馈游戏。每个学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张图画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进位加法,学生每算对一题,画上就会有一样东西被涂上颜色,如果全答对的话,你就会得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如果算错的话,你的图画上就会有个别地方是空白的,那说明你没有全对,要继续努力。一味的口算,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疲劳乏味,这样一个涂色游戏既练习了不进位加法,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反馈。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一、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一) 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投其所好”地安排一个开头,提供一种令人愉快又有用的镜头,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加上教师一个别出心裁的问题设计,去营造吸引人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生成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新知、探求数学奥秘。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课的时候,可以以“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为背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来导入新课,当飞船在湛蓝的天空中画出一条美丽的弧线,飞速奔向太空,教师请学生在纸上画出这条美丽的弧线;当飞船在离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翱翔。在太空中俯视我们的地球,这蓝色的星球很美。教师请学生把这300千米的距离画在纸上,有的学生不能画,造成认知冲突,就自然引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概念。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疑问,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产生了认识冲突。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兴趣顿时而生。这为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和积极参与奠定了意向基础。同时,多媒体也就轻松地将他们带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中。
(二)以“动”为载体,引出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三)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的: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四)以“美”为突破口,创设悦目情境
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赏析美。屏幕显示: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尔划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 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 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它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 突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新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百货大楼”的主题网页。“百货大楼”里分为食品区、家电区、生活用品区等,商品琳琅满目,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商家”与“顾客”。有的学生们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据所学的重量单位,报出分量,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挑选适合自己的题型,独立完成课后难度不同的习题,再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们写道:上数学课真好玩,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买东西了等等……学生将各自的体会放在网站的论坛里,别人自由浏览,相互学习和交流。“你当售货员算账又准又快,继续努力呀!”等等。 这样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之处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缩短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整合。
四、 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 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不进位加法”时,我也安排了一个反馈游戏。每个学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张图画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进位加法,学生每算对一题,画上就会有一样东西被涂上颜色,如果全答对的话,你就会得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如果算错的话,你的图画上就会有个别地方是空白的,那说明你没有全对,要继续努力。一味的口算,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疲劳乏味,这样一个涂色游戏既练习了不进位加法,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反馈。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