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展开全部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数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动画创设了动物们去森林公园旅游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画面: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够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而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对时、分的关系不太理解,也不容易接受。刚开始,我运用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而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动画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学生跟着课件5分5分地数,最后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在数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运用5的乘法口诀,数到五九四十五,然后一大格加5分的方法得出结论。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课件可以灵活操作,重复演示,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去理解,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认识时、分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形成表象。“同学们,下面看场有趣的比赛,时针和分针的比赛要开始了。”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演示分针和时针同时出发,同时结束的过程。分针走一圈,时针也正好走了一大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和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己感悟、总结出1时=60分。这样就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使抽象化为形象,达到最佳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我把课本上两幅鸭子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河岸上有7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屏幕随着音乐游来了二只鸭子,学生很快列出算式:7+2=9(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从鸭子游来的图画,使学生产生增多的思维,从而明确这一道加法应用题。再分析第二幅图,“河岸上有9只鸭子,游走了2只”,屏幕上出现了鸭子游走的图画,使学生从“游走”产生“减少”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
例如,实践课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西瓜切三刀分成八块,该怎么切?”刚开始,有学生说,会切,而经过思考,才知有难度,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讨论。这说明低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这时候,如老师凭空讲解,效果不好,但用多媒体课件,学生一目了然,积聚在头脑中的疑团一下就解开了。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想象具有特殊的作用,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使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数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动画创设了动物们去森林公园旅游的生活情境。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画面: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够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而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对时、分的关系不太理解,也不容易接受。刚开始,我运用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而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动画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学生跟着课件5分5分地数,最后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在数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运用5的乘法口诀,数到五九四十五,然后一大格加5分的方法得出结论。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课件可以灵活操作,重复演示,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去理解,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
认识时、分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形成表象。“同学们,下面看场有趣的比赛,时针和分针的比赛要开始了。”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演示分针和时针同时出发,同时结束的过程。分针走一圈,时针也正好走了一大格。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和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己感悟、总结出1时=60分。这样就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使抽象化为形象,达到最佳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我把课本上两幅鸭子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河岸上有7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屏幕随着音乐游来了二只鸭子,学生很快列出算式:7+2=9(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从鸭子游来的图画,使学生产生增多的思维,从而明确这一道加法应用题。再分析第二幅图,“河岸上有9只鸭子,游走了2只”,屏幕上出现了鸭子游走的图画,使学生从“游走”产生“减少”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
例如,实践课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西瓜切三刀分成八块,该怎么切?”刚开始,有学生说,会切,而经过思考,才知有难度,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讨论。这说明低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这时候,如老师凭空讲解,效果不好,但用多媒体课件,学生一目了然,积聚在头脑中的疑团一下就解开了。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想象具有特殊的作用,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使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