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考,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面对中考,从心理层面上看,家长的压力普遍要比学生更大,因为中考是大家一生中第一次面临的人生路口,它是一种分流的考试,决定着今后的人生定向,是人生中一件大事;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区有近1万5千名中考考生,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冲在前就能过河,稍有不慎放松就可能意味着前面九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在中考前的这仅有的时间里,一定要以孩子复习应考为中心,孩子、学校、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学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骄傲、自以为是心理严重。对基础题重视不够,对老师反复讲的以为会了,思想上轻视,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
2、欠自觉、紧迫感还要加强。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自觉性较差,不主动。
3、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懒惰心理在部分人身上还表现严重。
4、不重视各课知识的系统梳理;或不注重彻底弄懂练习训练上做错的题目,做查漏补缺的工作;或是只顾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深入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只满足于似懂非懂,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
5、压力过重,一味用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休息,往往上课无精打采,这样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三、作为家长,此时该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商讨怎样帮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多得一分。
虽然我们说,一分根本代表不了什么,它说明不了一个人聪明或者愚笨,能力大还是能力小。但却意味着能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意味着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能不能改变命运,这一分预示着你将来的身份,无业、农民、工人、都市白领还是都市无产阶级,预示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一分决定着是一万元还是两万、三万甚至更多;这一分决定你能不能上名校班、重点班,意味着能遇到更好的老师、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
但怎么得到这宝贵的一分呢,平心而论,家长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帮不上多少忙;可家长的态度和情绪,却往往对考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表现得过于着急,只能给孩子带来逆反心理和负面影响。所以,孩子要中考虽然是一件大事,家长最好还是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乐观平稳的情绪,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下面的建议,希望对考生家长有一些启发。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初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负担大、一点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自信心,情绪上普遍比较消极。
我们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勤奋、毅力、信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平时学习的充分积累,学生考不好,同样,没有积极、自信、稳定的心理,学生在考场上也不能正常发挥。因此,在中考之前,我们最好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建立自信心。
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如果我们表现得比考生还紧张,事情就会很糟。有的家长每天要问考生复习或测验的情况,尤其是问模拟考试的分数、名次。这对初三学生也很不合适,考生常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考试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问了,烦死了!
家长们主要应该明确,家庭不是学校,更不是考场,在家里最好不要过多地说考试的事情。当孩子为准备中考呕心沥血时,家庭应该是孩子舒适轻松的避风港,是休息和放松的驿站。若孩子因用功而感到疲劳,家长还应提醒他在考前适当减少一些学习时间。要让孩子吃好、睡好,养精蓄锐。也不必对孩子有更多的特殊照顾,即使给孩子增加营养,也最好是“不显山、不露水”,对孩子的关注应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考前和考试期,家里特别需要宁静平和,只要一切正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也许,低调一点,才真正能帮助孩子多得分。当孩子感受到轻松,学习的效果才更好,感受到家人充分的温情,才会产生更强烈的上进心。
(二)家长可做的主要是:
1、指导孩子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症结就在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安排得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小时。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2、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调整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形成条件反射,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考前,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调整过来。
3、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淡化紧张气氛,与孩子谈笑风生或共同运动。多与考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员”。
4、给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气,给其信任和鼓励,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每天复习之后,考生通过回想自己这一天的收获,比如“我今天又做对了哪道题”、“我今天又发现了哪个漏洞”,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
(三)注意几个切忌:
①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什么学校”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②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③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④切忌唠叨。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你有这唠叨的功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我们不必因为孩子中考,讲话声音就放轻,电话线都拔掉,绝对不开电视机,每天要烧很多菜,其实每天微笑着迎接孩子回家,微笑着送孩子出门,做回你本色的父母,就可以了。
各位家长朋友,离中考已经时间有限,想通过这短短的时间使孩子的成绩有惊人的飞跃,是比较神话的。我们要给孩子制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因为,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才会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骄傲、自以为是心理严重。对基础题重视不够,对老师反复讲的以为会了,思想上轻视,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
2、欠自觉、紧迫感还要加强。时间利用率不高,学习自觉性较差,不主动。
3、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懒惰心理在部分人身上还表现严重。
4、不重视各课知识的系统梳理;或不注重彻底弄懂练习训练上做错的题目,做查漏补缺的工作;或是只顾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深入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只满足于似懂非懂,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
5、压力过重,一味用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休息,往往上课无精打采,这样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三、作为家长,此时该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商讨怎样帮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多得一分。
虽然我们说,一分根本代表不了什么,它说明不了一个人聪明或者愚笨,能力大还是能力小。但却意味着能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意味着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能不能改变命运,这一分预示着你将来的身份,无业、农民、工人、都市白领还是都市无产阶级,预示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一分决定着是一万元还是两万、三万甚至更多;这一分决定你能不能上名校班、重点班,意味着能遇到更好的老师、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
但怎么得到这宝贵的一分呢,平心而论,家长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帮不上多少忙;可家长的态度和情绪,却往往对考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表现得过于着急,只能给孩子带来逆反心理和负面影响。所以,孩子要中考虽然是一件大事,家长最好还是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和乐观平稳的情绪,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下面的建议,希望对考生家长有一些启发。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初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负担大、一点小小的波折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自信心,情绪上普遍比较消极。
我们说,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勤奋、毅力、信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平时学习的充分积累,学生考不好,同样,没有积极、自信、稳定的心理,学生在考场上也不能正常发挥。因此,在中考之前,我们最好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建立自信心。
我们要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焦虑。如果我们表现得比考生还紧张,事情就会很糟。有的家长每天要问考生复习或测验的情况,尤其是问模拟考试的分数、名次。这对初三学生也很不合适,考生常会与家长发生冲突:考试是我自己的事,你们别问了,烦死了!
家长们主要应该明确,家庭不是学校,更不是考场,在家里最好不要过多地说考试的事情。当孩子为准备中考呕心沥血时,家庭应该是孩子舒适轻松的避风港,是休息和放松的驿站。若孩子因用功而感到疲劳,家长还应提醒他在考前适当减少一些学习时间。要让孩子吃好、睡好,养精蓄锐。也不必对孩子有更多的特殊照顾,即使给孩子增加营养,也最好是“不显山、不露水”,对孩子的关注应是“润物细无声”的。中考前和考试期,家里特别需要宁静平和,只要一切正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也许,低调一点,才真正能帮助孩子多得分。当孩子感受到轻松,学习的效果才更好,感受到家人充分的温情,才会产生更强烈的上进心。
(二)家长可做的主要是:
1、指导孩子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症结就在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安排得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小时。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2、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调整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形成条件反射,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这一点对考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考前,可以采用每天晚上有意识地比前晚早睡几分钟的办法,逐步调整过来。
3、创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淡化紧张气氛,与孩子谈笑风生或共同运动。多与考生进行心理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员”。
4、给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气,给其信任和鼓励,做孩子的精神支柱。每天复习之后,考生通过回想自己这一天的收获,比如“我今天又做对了哪道题”、“我今天又发现了哪个漏洞”,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收获都加以肯定,以此来调节情绪,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
(三)注意几个切忌:
①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什么学校”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②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③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④切忌唠叨。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你有这唠叨的功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我们不必因为孩子中考,讲话声音就放轻,电话线都拔掉,绝对不开电视机,每天要烧很多菜,其实每天微笑着迎接孩子回家,微笑着送孩子出门,做回你本色的父母,就可以了。
各位家长朋友,离中考已经时间有限,想通过这短短的时间使孩子的成绩有惊人的飞跃,是比较神话的。我们要给孩子制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因为,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才会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