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手工食品真的就安全吗?
我认为不是很安全,大家还是谨慎选择。
手工食品风靡微信朋友圈
“亲人们,鸭腿、鸭脖、鸭头马上出锅,想吃的朋友欲购从速。”昨日上午,在一个微信美食团购群里,群主将刚制作熟的鸭肉拍照上传。透过照片中氤氲的热气,仿佛都已经闻到了鸭肉的香味。
照片刚发出没多久,美食群里就炸了锅:“我要鸭脖和鸭腿”、“我要些鸭胗”……
像这种美食团购群,基本上每个“吃货”的手机里都会存在一些。随着网购的兴盛,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兴起,自制手工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微商也抓住了这个机遇,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旗号,在微信朋友圈卖起自制食品,有做月饼的,有做酸奶的,还有自己制作各种果酱、葡萄酒、酵素等,许多自制食品更是价格昂贵,但是仍然不乏买家。
部分市民担忧手工制作食品安全。
虽然通过微信团购这些手工食品,可以极大地满足一些市民对食物的需求,但这些食品真的可以放心食用吗,制作过程中真的没有使用添加剂吗?
“我觉得手工制作食品肯定比工厂制作的安全,因为这些人更注重生活品质,在意顾客的评价,所以我会购买。”市民刘女士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加了很多制作蛋糕的微信群,‘群主’在宣传的时候,说的特别好,拒绝使用动物油,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之类的,但是如果真的不用食品添加剂的话,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蛋糕来吗?即使没有添加剂,既然她能做出来这个味道,别人一样也可以呀。”说起“私家制作”食品安全,郑女士怀疑地说,“我感觉通过微信平台购买的食品,与在实体店里买的差不多,但是在微信上购买满一定金额,就会享受送货上门的待遇,这也是我喜欢买手工制作食品的原因之一。”
既然手工制作食品存在两面性,那么市民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对此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手工制作食品花样繁多,有些还可以送货上门,但是由于食品是在个人家庭中制作完成,整个过程无法实施监管,所以无法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
如果没有经营资质,食品也不是预包装食品,就不允许在微信等平台销售,这是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的。而且从食品流通安全的角度来说,手工制作食品的制作加工、管理等过程是监管空档,所以不建议消费者进行购买。
另外,微信圈是一个私密空间,执法部门很难监管,所以相关部门呼吁消费者不要购买这些食品,而且要自觉抵制这类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手工食品不但在营养上未必比加工食物要好。而且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1.手工食品,脱离食品监制体系
蛋糕、月饼、小龙虾、牛轧糖等手工食品脱离了食品监管体系,它们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正规食品检测的。正因为缺乏监管,所以市面上的食品大都鱼龙混杂,这些食品很难说会不会掺杂着一些有害物质。若在不确定食品是否安全的情况下,人们摄入了有害物质,对身体来讲是一种危害。
2.手工食品,并非适合食用
多数人认为天然的就是好的,号称使用纯天然食材的手工制品,其实未必是最适合人们食用的,因为有很多纯天然的食材,人们的肠胃都不太耐受。以牛奶为例,我们平时所喝的牛奶一般是需要经过人工加工、消毒、过滤的,否则天然的牛奶里或会有病菌,或蛋白质结构不够合理,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
3.“无添加”的手工食品?不存在的
“无添加”,其实也是手工食品的一种营销方式。在现代社会里,想食用没有放任何添加剂的手工食品?那是不太可能的。在手工食品制造过程中,盐、油、酱油、醋等各种调料都会派上用场,而这些调料,均属于食品添加剂!
手工食品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不少人商家声称纯手工食品采用的是纯天然食材,因此更安全,可放心食用。其实,且不论很多卖家号称的“纯天然”食品是否真实,即使是真的纯天然食品也不见得就更加安全。专家认为“天然”“野生”的不一定是安全的。真正的野生动植物,往往完全脱离了食品监管体系,传播疾病或毒害性命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