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期褶皱对外生矿床形成的控制作用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成矿期褶皱对外生矿床形成具有如下控制作用:
1)控制成矿期内较早和较晚形成的含矿地层及矿层在古地理的成矿条件、沉积范围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别。如果在沉积过程中,向斜范围或相对下降面积逐步扩大,则可使沉积盆地逐步加宽,造成较晚形成的含矿地层扩展。如彭格林在研究湘中及湘南地区晚二叠世龙沄期成煤盆地时所指出的一样。反之,在成矿期背斜范围或相对上升面积逐步扩展,则可使沉积盆地缩小,使较晚形成的含矿层展布面积小于较早形成的含矿层展布面积,另外,如果在沉积进行过程中,盆地内部发生背斜隆起,可使较晚形成的含矿地层和矿层分隔为两部分。
2)控制成矿期较早和较晚形成的含矿地层的原始形态、厚度、岩相、岩性和品位等方面的特征。
3)成矿期内较早沉积的含矿地层和矿层可受同沉积褶皱影响而使之发生褶皱。
褶皱构造对层控矿床的控制:褶皱对层控矿床的控制作用也十分明显,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如 Hg、Sb、As、U、Mo、Cu、Pb、Zn、Au等,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常常迁至背斜上部富集,如贵州东部汞矿、湖南石门砷矿。
这是因为化学性质较活泼,渗透系数较小的元素,在原生沉积基础上,在后期地质作用强烈造成区域变质过程中,或者形成易挥发、易升华的物质,或形成易溶配合物和易溶矿物,它们较易顺层和沿断裂往上部转移富集。在一些碳酸盐岩中,可见到NaCl、KCl结晶,说明是高浓度、高盐度环境,这种水溶液对搬运金属组分很有利。Cu、Pb、Hg、Sb在低温下形成配合物很易搬运,即使非配合物也易溶解、易搬运。Hg、As的化合物挥发性很强,所以矿质易于活化向上转移,特别是这些矿床中常有有机质的存在,如Hg与C结合形成多种Hg的有机配合物,二者Hg的有机配合物键能系数很高(a=1021),稳定性好,有利于Hg的长距离搬运,当与富含
其二,地球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元素,一般较易集中于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