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是什么意思?
远离这个本末倒置、糊涂无明、是非不分的梦幻世间,最终到达寂灭的世界,获得新生,也就是不生不灭、没有苦恼的最高境界。
《心经》摘录: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荆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释义:
“明”:明心见性。
“无明”:心性不开,处于糊涂状态,易受他人情绪左右;看不清事物的本源,易受各种诱惑。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苦、集”:世间所有的苦和形成苦的原因,是说世间的法;
“灭、道”是说:出世间法,用正道修行的法门,来达到灭的境地,也就是从智慧到结果都达到有为变无为的境界,抵达寂灭的彼岸。
“智”:勘破世间万物本源的智慧。
“得”:收获寂灭的结果,到达清净的彼岸。
“无智亦无得”:还原了修行到最后,本来空寂的真实面目,知而无知,是为真知;得而无得,是为真得。
“菩提萨埵”:菩萨心怀众生,用佛法将终生引入佛道修行,此处为用菩萨的心性来修行自己,使自己成为菩萨,用一颗悲悯的心来对待众生,善待众生,众生皆为佛,我亦成佛。
讲述了:佛看众生皆是佛,佛因此成佛,这个道理。
“般若波罗蜜多”:用自己看破世间万物的智慧,远离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
“般若”:智慧。
“波罗”:彼岸。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远离这个本末倒置、糊涂无明、是非不分的梦幻世间,最终到达寂灭的世界,获得新生,也就是不生不灭、没有苦恼的最高境界。
远离颠倒梦想,什么是颠倒梦想,一句话,这个世界的万般红尘色相都是虚幻的,无实际意义的,因为人有生死,这一切只是大梦一场罢了,你的欲望、成就、功名、钱财等等都是追求不尽的,与解脱没半点关系,只会增长你的贪、嗔、痴,这就是颠倒梦想。
你远离这些烦恼的时候,指的是心不执著它,拿得起放得下,心态会超脱,内心会越发沉静,对万事万物不再有贪执的时候,这些烦恼已经远离了你,那时你才能见到自性的光辉,如此烦恼已不再生,可称究竟涅槃。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用文字去说明它,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各人有各人的体悟。
【远离颠倒梦想】
「颠倒」是指不合理的思想和行为,如凡夫的我执与小乘的法执均是。
所谓我执,是指「常、乐、我、净」的思想。「常」是永恒不变的意思。外道的神我思想认为死後会被上帝召回,跟随上帝永远在天国享福,这就是「常」。还有一般民间信仰以为人死如换衣服,衣服穿旧了,换件新的;衣服穿脏了,换件乾净的。我们的躯壳肉体就像衣服,可以一生一生地换,今生穿牛皮,来世穿人皮,再下一世穿狗皮,而这些皮囊里的性灵则永远不变,这种思想也是「常」。
依佛法来说,我们的肉体固然会生老病死,而我们的神识也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本体。由於我们的识蕴经常因业力的作用而变化,即使今世与前世都做人,也因识蕴不同而出现人格的差异,所以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
所以凡夫认识的「常、乐、我、净」都是颠倒见,有颠倒的思想就会产生颠倒的行为。到了小乘,则讲「无常、苦、无我、不净」,他们从常见无常,从乐见苦,知苦而知修道,修道至彻悟无我而得解脱。凡夫因为有「我」,「我」是无常的、痛苦的、不净的,彻悟了「无我」固然是好,但此等圣人很可能因此而厌离人间,执「无常、苦、无我、不净」,而汲汲要入涅槃。这种去了「我执」而未去「法执」还是不究竟,应该更上一层楼,修菩萨的境界,就是「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这也就是佛法所谓的「中道思想」。「中道」就是既不执常,也不执无常;既不执我,也不执无我。
「梦想」是因为执著身和心的对立,自和他的对立,物和我的对立,
乃至烦恼和菩提的对立,生死和涅槃的对立等等。在五蕴法中产生种种错误的想望,凡夫以我执为梦想,小乘以法执为梦想,大乘菩萨则已远离我执法执的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远离颠倒梦想之後,就「究竟涅槃」了。为什麼要加「究竟」两个字呢?因为涅槃有三种︰一是外道的假涅槃;二是小乘的真涅槃;三是大乘的究竟涅槃。
招感生死之本的烦恼业惑也泯灭了,只是三界外的尘沙,无明烦恼尚未断尽;这时像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一样,陶醉在涅槃之中,别人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人,因此也就无法教化世人。真假涅槃的差异,在於真涅槃是无我的,而假涅槃则执著神我的统一,虽放弃了个体的小我,而仍执著於宇宙之神的大我。
究竟涅槃是无怖畏、无颠倒、无梦想,不贪恋生死,也不畏生死,自由自在於生死之中。凡夫是依业报在生死中受苦受难,没有自由;菩萨则是以愿力在生死中救苦救难,自由自在。两者虽同在生死,却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所以,不离开现实的人生,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就是大乘的究竟涅槃。
想:“识”,妄念,非真心。究竟涅槃:彻底的功德圆满,清净寂灭。整句意思:有能力有智慧辨别宇宙人生的真相,证得自性的圆满解脱,彻底得到清净圆满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