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方式

 我来答
达人方舟教育
2022-07-17 · TA获得超过513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8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导语: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方式

   一、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一是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在教学重点处的提问。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是在教学难点处的提问,设计指导性提问,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四是在法则、定律、性质推导处的提问,设计探索性提问,有助于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时,按一定的思维顺序,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一是注意关键性

  如教“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原来圆的什么?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二是增强灵活性

  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

  三是注意火候

  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一是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二是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够回答。

  三是提问要做到四选:选解题能力强、解题过程规范的示范型学生;选估计可以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型学生;选解决这类问题是他的特长的表现型学生;选学习成绩较差的、需要得到教师特别关注的学生。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一是提问形式要多样

  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曲问,巧设提问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路拐了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表象。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激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

  二是提问语言要明确

  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三是提问等候时间要把握。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如把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研究,用心体会,认真总结,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它的正面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方式

  一、问题要明确,语言清晰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每一个问题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要把范围过大,目标指向性不明了的问题提出。例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在给出了三幅实物图片后,就直接提问:“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就能快而准确的找出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是对称的。如果教师不这么问,而是放开问题,问:看了这几幅图片后你有什么想法,那学生就有可能偏离主题。

  二、提问要有新颖,具有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

  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有开放性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中流于形式的提问,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教师应在给学生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变动,让学生探究,从而加强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件上衣用布1.43米,改进裁剪技术后,每件上衣节省0.13米,原来做100件上衣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件?”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方法。

  四、提问要有逻辑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 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理解。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提问时前后颠倒,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课堂效果不见得。

  例如:学习方程这一概念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请你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方程: (1) 8x=56 (2) 7+21=28(3) 6+3x (4) 9+x=31 (5) x-17=13 (6) 24÷x=3 ①“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②“判断是与不是依据是什么?从而你认为方程这一概念中最关键的词是什么?” ③“你认为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上面有顺序的提问,使学生思路明确,积极思维活动,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方程”这一概念,并为下面学习解简易方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提问对象要明确 ,有问必有答

  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提问的效果最好是能启发多数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关我的事”的心理,就不加思考;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也会造成相同的弊端。课堂上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教师不要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大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没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造思维的滋生往往从怀疑开始,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求知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由此说来,把学生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至于是否得出统一的答案倒显得无关紧要,因为提问的价值在于获得真正的智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