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0-14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1万
展开全部

评价一下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

首先,我们要从大环境说起。
武帝之前,“文景之治”,低税赋,养生息民,使得国库殷实。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武帝觉得时机成熟,于前133年对匈奴宣战。
战争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大,国库消耗得很快。在这个背景下,武帝发起了财政改革:
1、盐铁酒,尽归官营;
2、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3、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4、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现在我们一样一样来评说:
一、汉武初期,延续文景,采用养生息民政策
很好!对百姓有益,对国家财政有益,对社会安定也有益。
二、盐铁酒归官府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对长久的经济发展不利。司马迁对此也持否认观点。在武帝死后,盐铁会议召开,剧烈讨论是否“盐铁归民”。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济会议,会议纪要编撰为《盐铁论》。
3、事实上,当时这项政策执行后,很多盐铁私商摇身变成了 *** 官员,增加了当时官僚队伍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官僚队伍的素质。这种做法也促使了商官合流,又势必加剧腐败和政治黑暗。
三、增设算缗,征收商税
1、对迅速增加财政有益;
2、由于严重增加了工商业者的税收负担,打击了他们积极性。对经济发展不利。司马迁也对此也持否认观点。
四、改革币制,禁止私铸
防止经济混乱,有益。
五、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这个有必要描述一下。
均输法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平准法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以谋取利益的政策。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均输平准,是不错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增加财政,稳定物价(防止商人囤货高价卖出,谋取暴利),还造福百姓。
弊端是,均输平准也打击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
小结一下:武帝财政改革,使社会经济发展路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无为而治”的自由发展变为 *** 垄断干预。加强了国家经济一统,有利于财政收入与政治统治,但对民间私营工商业是严重的扼杀。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后代王朝诸多采用这种经济模式。这也是资本主义很难在中国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的财经政策, 汉武帝时期盐铁政策的利弊

如何评价,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上,支持武帝经济政策的桑弘羊一派与反对政策的贤良文学一派便展开了唇枪舌战,直到今天,讨论起武帝时这些政策的利弊,人们也仍然像盐铁会议上一样,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平准、均输、酒榷制度都利国利民,增加了国家的收入而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贤良文学则认为这些政策是在与民争利,富国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业生产。
应该说,武帝时的政策在短期内都十分见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填补了国库的空缺,使得北伐匈奴不至于中途夭折(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武帝用去大兴土木了),但是由于实行政策时官员往往自行其是,从中渔利,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效率低下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这也是贤良文学反对其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管怎样,支持贤良文学的辅政大臣霍光也明白,这些政策虽有执行上的弊端,但对增加国家收入确是举足轻重的,因此会议之后,仅仅是罢酒榷,其他政策则保持不变。
此外,武帝时期另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举措是币制改革。首先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禁止郡国私人铸币,其次,新币种的币值与实际重量相一致,且铸造工艺水平很高,仿制往往得不偿失,从而使得盗铸者日益减少,国家控制住了铸币权,也就控制住了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这个举措,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最后提一下算缗、告缗,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收税,让他们上报财产,告缗就是揭发上报不实者。这两项政策也使国家在短期内积聚了大量财富,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富商的破产。这政策是好是坏,每个人的想法也必定不一样了,呵呵。

见仁见智,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上,支持武帝经济政策的桑弘羊一派与反对政策的贤良文学一派便展开了唇枪舌战,直到今天,讨论起武帝时这些政策的利弊,人们也仍然像盐铁会议上一样,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平准、均输、酒榷制度都利国利民,增加了国家的收入而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贤良文学则认为这些政策是在与民争利,富国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业生产.
应该说,武帝时的政策在短期内都十分见效,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填补了国库的空缺,使得北伐匈奴不至于中途夭折(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武帝用去大兴土木了),但是由于实行政策时官员往往自行其是,从中渔利,因而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效率低下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这也是贤良文学反对其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管怎样,支持贤良文学的辅政大臣霍光也明白,这些政策虽有执行上的弊端,但对增加国家收入确是举足轻重的,因此会议之后,仅仅是罢酒榷,其他政策则保持不变.
此外,武帝时期另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举措是币制改革.首先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禁止郡国私人铸币,其次,新币种的币值与实际重量相一致,且铸造工艺水平很高,仿制往往得不偿失,从而使得盗铸者日益减少,国家控制住了铸币权,也就控制住了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这个举措,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最后提一下算缗、告缗,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收税,让他们上报财产,告缗就是揭发上报不实者.这两项政策也使国家在短期内积聚了大量财富,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富商的破产.这政策是好是坏,每个人的想法也必定不一样了,

汉武帝时期的贸易政策特点

简单来说:
财富由社会向中央 *** 转移,中央 *** 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它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轨道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详细分析:
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简析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济,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盐铁酒专营打击重农抑商,增加税赋,推行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统一货币收归货币制造权到中央,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讨论汉武帝的经济政策。
1.货币,收归货币铸造权:汉初,中央 *** 推行“无为”这一财政管理政策, 纵民铸钱,各地制造的货币很不统一,“钱文大乱”,减重现象非常严重,从而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元狩三年(前120)前后汉武帝开始废止四铢半两钱,铸造新的三铢钱,并相应制订了皮币(方一尺的白鹿皮定价四十万)以及白金货币.然而,这一政策也失败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诞生了五铢钱. 五铢钱,顾名思义重量为五铢,约3.5克.五铢钱成为了后来七百多年中国货币的主体,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出现(公元621年)后才被取代.,此统一了全国币制,也稳定了货币流通,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存在的货币贬值问题。
2.盐铁酒专营:这是汉武帝经济改革政策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汉武帝重农抑商政策的代表,通过对盐铁酒的专营,打击了大商人,又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自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始,盐业收入拨归大农令以助国库,并设立大农丞,开始对盐业进行管理。自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国家开始垄断铁业的生产和流通,生产规模也由此逐渐扩大。,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初榷酒酤”,韦昭日:“谓禁人酤酿,独官开置 ,独取利也。”从此汉武帝的经济改革完成了对盐铁酒的专营,开创了封建王朝完备的专营制度,三种专营之中,酒相对前两者来说利润较少。
3.均输平准: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开始,均输法,平准法的实施,两条法律以国家统制物资的搬运和物价的调节来抑制大商人的利润,并试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均输法的内容并不明确,综合<<史记>>平准书,<<盐铁论>>等文献,大概是以下的内容: *** 需要的物资从民间购买,但输送到中央没有质量保证.因此在各地设立均输官专门从事物资的购买和运输.很显然,平常由商人进行运输的利润也消失了, *** 开支得以削减.五年后,在这一基础上更实行了平准法.平准的具本内容是:“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之物,名日平准”由于中央对物资需求扩大以及各个部门竞争造成了物价波动剧烈.为了防止这一现象,事实上掌握这一政策实施的桑弘羊在物价低迷时买入并储存,在物价疯涨时卖出平易,两相结合防止物价剧烈波动,并杜绝大商人投机获利的可能性。
4.算缗、告缗:算缗、告缗是针对大商人的一种经济剥夺行为,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封建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 ,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开始实行对商人及手工业者征收千分之二十至四十的赋税。并针对商人隐藏财产、规避税赋的现象,武帝又颁布告缗之令,“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国家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它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
5.增加赋税:汉武帝时期在原有税收基础上,除了前面所说的算缗、告缗,还增加了税收的征收幅度,首先是调整提高农民负担的税赋,农田收入仍按“三十税一”,但将原来的实亩实收改为三十亩按一百亩标准收,无形中农民增负担三倍多。口赋由原来的七岁起收改为三岁起收,提前了四年,并由人平二十钱增为二十三钱,增加了三钱。农民和商人、宫吏承担的更赋由三天增加到三个月。对富人的税收改革就是前面所说增加的财产税,直接打击了当时的巨贾豪绅。
通过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的梳理,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财富由社会向中央 *** 转移,中央 *** 控制国家经济的命脉,同时打击商业,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成为了后来中国封建专制经济国家垄断专营的代表,它开启了一个国家垄断专营的时代,这些政策在汉武帝时期对当时的国家社会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后期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从经济思想来看,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是藏富于民向藏富于国的转变,是汉初放任自由的经济思想与严格的封建经济管制思想之间的转变。

下列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政策有( )

D选项
a.颁布“推恩令” 这个应该都知道的吧,大汉天子里面也有演的
b.派兵攻打匈奴 这个,卫青 霍去病典型的攻打匈奴的将领
c.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设想,汉武帝颁布推行
d.提倡节俭 这个就不是了。汉武帝把汉景帝汉文帝存下的国库都给掏空了

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

一、政治性和原则性
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直接反映制定政策的主体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原则性是指教育政策的内容必须鲜明地体现政党和国家利益的政治意图,它规定人们应做什么,不应
做什么,提倡或鼓励什么。
二、目的性和可行性
教育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体现和主动能动性的产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明确的目的性是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没有目的性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要使教育政策的目的性变成现实,就要同时考虑教育政策的可行性。
三、稳定性和间断性
教育政策一经制定公布,在其有效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相对的保持不变。
四、合法性和权威性
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授权,为实现人民的教育意志而制定的教育准则。
党和国家行为的合宪性决定了它们所颁布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
五、系统性和多功能性
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决定了教育政策所指引的行动必然要牵扯到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功能必定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零散的。

汉武帝时期的社会

内忧:诸侯国的势力仍然较强、即位之初的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武帝晚年的大好喜功,滥用民力。
外患:北方匈奴的威胁未除。

汉武帝时期的酷吏

张汤、外号“苍鹰”的郅都、赵禹、周阳由、王温舒、杜周等等。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

汉武帝的经济发展很迅速,很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