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说的那嘎瘩是什么意思。
那嘎瘩意思是那个地方。
这些年来,东北方言突破地域局限 , 逐步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有很强的感染力。这里应该归功于那些有东北特点的相声、小品和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人员。通过方言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东北人感到亲切,北方人能够看懂听懂,南方人感觉特别新鲜。
东北方言特点:
1、儿化音较多。
2、调值不够。尤其阴平调值为5—5调值,而东北地区基本停留在3—3调值;上声调值为4—1—2而东北地区基本上是4—1。
3、东北方言大部分地区平翘舌区分不清。
4、平直中有波澜,东北人(尤其辽宁人)说话有弯儿。
常见部分东北方言: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以前洗衣服用的棒子;
4、苞米:玉米;
5、被垛:叠起来的被子,成罗的被子;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石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不够细心;
10、列巴:一种俄罗斯特色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há):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胡说八道;
18、埋汰:脏,不干净;
19、得瑟:不务正业或臭美;
扩展材料:
东北方言中的魅力表现在表达风格的夸张及夸张带来的幽默。
例如:“脚打后脑勺儿”、“两脚不沾地儿”形容人忙。其实人再忙也不会跑起来两脚不沾地甚至因甩开大步而脚打到后脑部位,可见这是一种夸张。“八杆子打不着”是说彼此关系不甚密切。这种说法及其形象直观,八杆子都够不到的关系那还不疏远吗?“拽着猫尾巴上炕”是说人极度劳累,这也显然是言过其实,小猫的力量都要借,极言疲劳无力。“初一打的十五还颤悠呢”形容人胖脂肪多。
此外,东北方言中有很多熟语,表意都十分形象生动。“褶子了”表示事情办糟了;“扭头别(bie)膀(bang)”是说意见不合见面不说话;或不听话,故意顶撞。“横踢马槽”是说不讲理胡搅蛮缠。“抓心挠肝”,是说内心烦躁或痛苦。“溜光水滑儿”,是说仪表堂堂。“着猫儿斗狗”是说“爱惹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北方言
比如 那地方 那东西 指那事情的不多 通常指前二者
。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