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诗的题!!!越多越好,六年级的急急急!!!
求关于诗的题!!!越多越好,六年级的急急急!!!快啊!!!就是一个问题,打一个诗句或谚语等!!!!最好是教师用书上的,第六单元的!!!!!...
求关于诗的题!!!越多越好,六年级的急急急!!!快啊!!!就是一个问题,打一个诗句或谚语等!!!!最好是教师用书上的,第六单元的!!!!!
展开
10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
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0.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3分)
答
答案:
1、(1)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2.(8分)
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3.(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4、
(1)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5、(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6.(1)参考: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③拟人手法;④……合理体会即可。
(2)参考: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
“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
7.(1)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出其中一种即可。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8.(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9.(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
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
(2)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
10.(6分)⑴(3分)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⑵(3分)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
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0.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3分)
答
答案:
1、(1)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2.(8分)
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3.(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4、
(1)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5、(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6.(1)参考: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③拟人手法;④……合理体会即可。
(2)参考: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
“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
7.(1)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出其中一种即可。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8.(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9.(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
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
(2)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
10.(6分)⑴(3分)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⑵(3分)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655483.html
展开全部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
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0.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3分)
答
答案:
1、(1)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2.(8分)
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3.(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4、
(1)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5、(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6.(1)参考: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③拟人手法;④……合理体会即可。
(2)参考: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
“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
7.(1)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出其中一种即可。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8.(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9.(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
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
(2)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
10.(6分)⑴(3分)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⑵(3分)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
2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6 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7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
(其五)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答:
10.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3分)
答
答案:
1、(1)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2.(8分)
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3.(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4、
(1)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5、(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6.(1)参考: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③拟人手法;④……合理体会即可。
(2)参考: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
“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
7.(1)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出其中一种即可。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8.(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9.(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
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
(2)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
10.(6分)⑴(3分)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⑵(3分)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冬天一晚上睡觉起来,到处都是白色。(打一诗句)
答案是;岑森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是;岑森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8课,<<第一场雪>>冬天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z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