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简介
黑泽明出生于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亲黑泽勇,母亲黑泽缟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衷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突然自杀的影响,1934年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东宝电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导演,拜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之后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发表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寂静》和《雪》。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这位“黑泽天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8年,一代大师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电影正在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向现代电影观念靠拢,从此揭开了日本电影时代更递的一幕。
创作生涯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但让他学剑道,还逼着他学书法,而他对绘画却非常感兴趣,曾经意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他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世纪,它从一个半封建王朝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在黑泽明2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选择他进入影坛,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被毁坏,死亡人数几乎与广岛原子弹死亡人数相当。那年黑泽明十三岁。黑泽明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在中学学习过西方绘画,参加过一个称为“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的话题。
1936年,黑泽明在报纸广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电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导演,他报了名,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东宝映画。这一年黑泽明26岁。直到1943年,黑泽明才被允许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该片取材于一部讲述年轻柔道师的小说。虽然是初任导演,黑泽明在日本一下走红。电影《罗生门》在日本的首映失败,但却意外的在西方大获成功。1951年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泽明导演的电影超过了30部,包括《罗生门》、《七武士》、《蜘网宫堡》和《乱》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尊称黑泽明为电影大师。而在日本他被指责过分地迎合国际观众,以及过多地将日本社会暴露给西方。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黑泽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长大,年轻时一次偶然的选择使他进入影坛,在做了7年的副导演后,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罗生门》更是奠定了黑泽明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黑泽明不断拍摄出传世杰作。
接下来的几年中,黑泽明连续拍了几部杰作,都是描写人们在艰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牺牲和承担道义是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中心主题,这与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关。黑泽明坚持剧本要基于真实的事件,所以他和摄制组对日本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获得更多有关武士的资料。
《七武士》是东宝映画拍摄的最昂贵的影片,因为拍摄时间是原计划的四倍。黑泽明和他的摄制组设法完成了这部影片,但却使东宝映画濒临破产的边缘。黑泽明的冒险得到了回报。《七武士》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在西方被认可,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艺术家的美誉。
1960年,黑泽明的《七武士》被约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为《七个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飞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于黑泽明的武士剑客。
1968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泽明将在一部描写突袭珍珠港的宏大的战争史诗片中担任日本部分的导演。开机三周后,黑泽明离开了剧组,最后完成的影片中一点也没有用他导的部分。到1968年,电视剧完全占领了日本的市场。
1972年,黑泽明接受邀请到苏联去拍一部俄语片《德乌苏札拉》。当时苏联的电影公司还由国家控制,他和一大帮苏联人一起工作。这部影片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影片讲述了世纪之交一支探险队深入荒野进行勘测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亚拍摄。1976年,影片《德乌苏扎拉》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由于拍电影越来越入不敷出,黑泽明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个选择就是接拍一组日本威士忌酒的广告,拍摄地点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亲自执导,并且还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泽明依靠外国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摄。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乔治·卢卡斯的帮助下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刚刚拍完《星球大战》的卢卡斯称,自己的灵感来源正是黑泽明的作品。
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将观众拉回了战国时代,他呈现给众人一部讲述忠诚和两个敌对家庭之间战争的史诗巨作。不过,他这一时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战争的恐怖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后,黑泽明着手拍摄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改编的影片《乱》。《乱》令黑泽明像着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满脑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结尾是一场预言式的血腥大屠杀,这唤起了黑泽明脑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记忆。
当黑泽明需要缓解拍片的疲劳或是写些什么时,就会到东京呆上几个礼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简朴的小旅馆里。
黑泽明8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拍片,1998年9月,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共有35000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近30部电影,获得了30多个著名的奖项,他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主题,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
(一)死亡礼赞
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访者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有潺潺的小溪,小溪两边盛开着各色的花朵,连接小溪两岸有一座小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幽雅恬静。盛装的村民载歌 载舞,一路行来,五光十色,气氛欢快。不明所以的来访者以为是节日的庆典,便询问水车边耄耋的老者。老人说:"不,是出殡的。你奇怪吗?其实出殡是应该庆贺的,一个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劳动,辛苦了一辈子,他死了,人们就向他祝贺。"纪念死者的石板上边,永远放满供奉死者的鲜花。
这是黑泽明80高龄执导的影片《梦》的最后一段,表现了他豁达的生死观:"一个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劳动,辛苦一生后死去是值得庆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泽明为死亡谱写了节日礼赞后的第8年,88岁的他真的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体验。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离去使得电影界又损失了一位大师之时,黑泽明一定是微笑着走远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生于东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泽勇(45岁),其母黑泽缟(40岁)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
其实,对于死亡,黑泽明从不陌生。
在黑泽明小学四年级时,他最喜爱的16岁的小姐姐得了一场病,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的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在影片《梦》中,黑泽明曾满怀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过偶人节时陈列偶人喝甜酒的欢悦。他记忆里的小姐姐柔美得过了头,有一种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他们关上电灯,在光线微弱的房间里,借着纸罩蜡灯的柔光看摆在铺着猩红毯子的五层坛上那些宫廷偶人,它们栩栩如生,美丽至极。这时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后就不见了。黑泽明到老都记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贞光信女。在为小姐姐举行葬礼这天,黑泽全家都坐在寺庙的正殿上听和尚诵经。当诵经声木鱼声加上铜锣声达到高潮时,小明却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想:小姐姐会高兴的。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态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众所周知的关东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这一天对于贪玩的中学二年级学生黑泽明来说是个心情沉重的日子--暑假结束了,又得上学了。参加完开学典礼,黑泽明本想替大姐买书,好在书店没开门,他便心烦意乱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万里无云,秋季的阳光灿烂炙人,但到11时左右,忽然刮起一阵疾风,这风把小明的风标从房顶吹落。装好风标的小明无事可干,便伙同邻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头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鲜红毛牛。这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地震了。小明赶紧脱下木屐,搂住身边的电线杆子。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发了狂:电线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顶的瓦都像筛糠左摇右摆,不停往下掉,一片蒙蒙的尘埃中房屋露出了顶架。小明抱住电线杆承受着强烈的摇晃,在过分受惊时,反倒变得十分沉着,他看着没有坍塌的房屋木结构骨架甚至想着地震与日本房屋构造的关系问题,不过,下一瞬间他就想到了他的亲人们,于是拼命向家跑去。他家门楼上的瓦掉了一半,门厅的木格子栏杆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里望着这片瓦砾堆,心里莫名其妙的达观。不过一会儿,本来以为全部遇难的亲人们都平安无事,衣着整齐地从家里走了出来,而且,哥哥还斥责小明光着两只脚,不成体统云云。看起来,全家人之中,惊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个。关东大地震用自然界异乎寻常的力量震撼着黑泽明的心,也使他饱受惊恐。震后他曾被哥哥带领远足,去观看地震及火灾后的惨景。记忆中这是可怕的远足,他看到以各种各样姿态离开人世的人们,在尸体和瓦砾无法区分之时,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静。这成为贴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远征。少年时代的黑泽明对生死已经有了很独特的认识。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杀。丙午从小就是个出类拔萃的天才,是黑泽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学毕业时因意外没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学,便从此沉迷文学,并让厌世哲学占据了他聪明的头脑。他把俄罗斯作家阿尔其巴绥夫的《最后的一线》推崇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学,受书中主人公纳乌莫夫"人生一切努力无非是在坟墓上跳舞"的虚无精神的影响,他经常口头禅似的说:"我在30岁之前死掉,人一过30就只能变得丑恶。"当他27岁时,作为影片解说人的他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失业了,也就是这一年,丙午在伊豆温泉旅馆的一间厢房自杀了。看着还在淌血的哥哥,黑泽明一动不动,对他来讲,这是无法取代,永远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后,也就是1971年,因为电影票房的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61岁的黑泽明也曾试图自杀,当然,他没有死。于是,他很快又站立起来,接着拍出了许多传世佳作,真到寿终正寝。
(二)光荣之门
黑泽明曾说:"从我身上减去电影,那等数大概就成了零。"
其实,黑泽明进入影坛,一开始只是为了就业。1928年初中毕业后黑泽明曾热衷于绘画,矢志当一名画家,甚至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黑泽明对此也没有自信。由于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杀,黑泽明必须迅速负起长子的责任,因此,他带着急于就业的焦急心情四处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泽明从报纸上看到P.C.L电影制片厂(东宝电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导演的广告,对日本电影界一无所知的黑泽明便由此进入影坛。
刚刚考进制片厂做副导演的经历并不令人满意,以至于黑泽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导演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黑泽明的命运,因为,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山顶的风终于吹到我的脸上......山顶的前面,就是极目千里的广阔天地和一条笔直的大道。"看着山本先生在摄影机旁挥洒自如,黑泽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干的工作。在山本的剧组里,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并且通晓制作影片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一切工作,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山本先生还告诫他:想当导演就得先学写剧本。这使得黑泽明成为导演前先成了剧作家。《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发表于《电影评论》倍受好评,《寂静》和《雪》得到情报局悬奖。当然,由于升任导演的计划一再落空,黑泽明写剧本也多是筹措酒资,拿了稿费去喝闷酒。
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终于迈出了导演的第一步。处女作《姿三四郎》开拍了,黑泽明努力使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满意,正值战时缺乏娱乐的日本观众狂热地涌入影院,黑泽明也因此确立了自己作为导演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当时正值二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盛行,电影创作也受军部的直接管辖,导演没有创作的自由。黑泽明在自传中不无羞愧地写到:"战争期间,我对军国主义是没有抵抗的。很遗憾......没有抵抗的勇气,只是适当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绘战时女子挺身队在工厂里的劳动生活,借以鼓舞斗志的影片。抛开影片的政治目的,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无论摄影角度还是构图,或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都是颇有成就的,这也是黑泽明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品式的电影。当然,《最美》还带给了黑泽明终其一生的伴侣--矢口阳子。
1951年9月,正当黑泽明为其新片《白痴》在票房和评论上的双重惨败而烦心不已时,传来了《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的喜讯。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次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又颁给了《罗生门》),从而开启了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日本的评论家都说:那两个奖不过是评奖者出于对东洋式的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但事实上,《罗生门》全面展示了黑泽明精湛的导演技巧和他开掘人类心灵的深度,讲述?quot;人总是美化自己"这样一个主题。此外,在运动镜头、光影处理等电影技巧方面,本片在当时也是无与伦比的。难怪多年以后黑泽明仍对日本评论界耿耿于怀:"日本人为什么对于日本的存在毫无自信?为什么对外国的东西就那么尊重,对日本的东西就那么鄙视?"
《罗生门》得奖以后的10年之中,黑泽明在各大影展中频获大奖,成为国际影坛的风云人物。其拓展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黑泽明被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坚定的性格,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他易怒的脾气一同被人们谈论和称道。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泽明的创作低谷。1971年因电影票房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他曾试图自杀。不过,很快他又站立起来。曾自喻为鳗鱼的他说:"电影作家这条鳗鱼,看到养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干枯了,他没法在这样的地方产卵。"于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远涉异域,比如在1975年苏联的河面上产了卵,即获莫斯科影展金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尔苏.乌扎拉》。电视和好莱坞对日本电影的冲击,以及日本电影生产机制的僵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失使日本电影全面衰退,这是真正令黑泽明神伤的事情。
晚年的黑泽明与儿子黑泽久雄创办了黑泽制片公司,在1991年他还拍摄了关注核辐射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八月狂想曲》。85岁高龄时,黑泽明仍雄心勃勃要创作一部古装巨片,因意外摔伤而未果。
黑泽明是东方电影导演的标尺,他执著的人道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对人性本质的挖掘,将随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远流传。对黑泽明而言,电影是现实,更是理想;是抒写情怀、审视灵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荣之门。
主要作品
一代鲜师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梦 Yume (1990)
乱 Ran (1985)
暴走列车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苏乌札拉 Dersu Uzala (1975)
电车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袭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红胡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罗生门 Outrage, The (1964)
独行侠边环夺命枪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国与地狱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剑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镖客 Yojimbo (1961)
七侠荡寇志/豪勇七蛟龙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懒汉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战国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敌中横断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层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记录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侠四义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罗生门 Rashômon (1950)
丑闻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静夜之决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个辉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于青春无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续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黑泽明出生于东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亲黑泽勇,母亲黑泽缟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初中毕业后,黑泽明热衷于绘画,并立志当一名画家。由于受到哥哥突然自杀的影响,1934年黑泽明进入PCL电影公司(东宝电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导演,拜导演山本嘉次郎为师,学习导演和编剧。黑泽明称他为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教导和帮助下,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之后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发表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寂静》和《雪》。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独立执导了处女作《姿三四郎》,一举成名,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泽明再执导筒,执意启用三船敏郎担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从比,黑泽明和三船敏郎开启了“黑泽明黄金时代”,成为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截至《红胡子》为止的17年间,由黑泽明导演、三船敏郎担纲的作品包括《罗生门》、《白痴》、《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大镖客》和《天国与地狱》等片。1950年拍摄的《罗生门》,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片奖。从此,黑泽明闻名于世界影坛,三船敏郎也先后以《大镖客》、《红胡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男主角奖,两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坛建立了“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的称号。1960年后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泽明创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关系突然决裂,从此,两人不再跟对方说话,也没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据山本周五郎的小说《没有季节的城市》改编的电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泽明甚至因而企图自杀。1975年他导演的日俄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先后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0年,这位“黑泽天皇”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8年,一代大师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时代的传统电影正在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向现代电影观念靠拢,从此揭开了日本电影时代更递的一幕。
创作生涯
黑泽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的一个武士家庭,从小家教很严,父亲不但让他学剑道,还逼着他学书法,而他对绘画却非常感兴趣,曾经意志当一名画家,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他经历了日本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世纪,它从一个半封建王朝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大国。在黑泽明2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选择他进入影坛,开始了自己的电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筑被毁坏,死亡人数几乎与广岛原子弹死亡人数相当。那年黑泽明十三岁。黑泽明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在中学学习过西方绘画,参加过一个称为“无产者艺术家联盟”的组织,该组织经常谈及革命的话题。
1936年,黑泽明在报纸广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电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导演,他报了名,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东宝映画。这一年黑泽明26岁。直到1943年,黑泽明才被允许执导他的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该片取材于一部讲述年轻柔道师的小说。虽然是初任导演,黑泽明在日本一下走红。电影《罗生门》在日本的首映失败,但却意外的在西方大获成功。1951年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泽明导演的电影超过了30部,包括《罗生门》、《七武士》、《蜘网宫堡》和《乱》等,他的作品对其他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们尊称黑泽明为电影大师。而在日本他被指责过分地迎合国际观众,以及过多地将日本社会暴露给西方。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黑泽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长大,年轻时一次偶然的选择使他进入影坛,在做了7年的副导演后,导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罗生门》更是奠定了黑泽明在世界影坛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黑泽明不断拍摄出传世杰作。
接下来的几年中,黑泽明连续拍了几部杰作,都是描写人们在艰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牺牲和承担道义是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中心主题,这与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关。黑泽明坚持剧本要基于真实的事件,所以他和摄制组对日本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获得更多有关武士的资料。
《七武士》是东宝映画拍摄的最昂贵的影片,因为拍摄时间是原计划的四倍。黑泽明和他的摄制组设法完成了这部影片,但却使东宝映画濒临破产的边缘。黑泽明的冒险得到了回报。《七武士》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在西方被认可,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艺术家的美誉。
1960年,黑泽明的《七武士》被约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为《七个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飞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于黑泽明的武士剑客。
1968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宣布,黑泽明将在一部描写突袭珍珠港的宏大的战争史诗片中担任日本部分的导演。开机三周后,黑泽明离开了剧组,最后完成的影片中一点也没有用他导的部分。到1968年,电视剧完全占领了日本的市场。
1972年,黑泽明接受邀请到苏联去拍一部俄语片《德乌苏札拉》。当时苏联的电影公司还由国家控制,他和一大帮苏联人一起工作。这部影片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完成。影片讲述了世纪之交一支探险队深入荒野进行勘测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亚拍摄。1976年,影片《德乌苏扎拉》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由于拍电影越来越入不敷出,黑泽明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其中一个选择就是接拍一组日本威士忌酒的广告,拍摄地点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亲自执导,并且还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泽明依靠外国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摄。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乔治·卢卡斯的帮助下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刚刚拍完《星球大战》的卢卡斯称,自己的灵感来源正是黑泽明的作品。
黑泽明的《影子武士》将观众拉回了战国时代,他呈现给众人一部讲述忠诚和两个敌对家庭之间战争的史诗巨作。不过,他这一时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战争的恐怖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后,黑泽明着手拍摄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改编的影片《乱》。《乱》令黑泽明像着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满脑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结尾是一场预言式的血腥大屠杀,这唤起了黑泽明脑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记忆。
当黑泽明需要缓解拍片的疲劳或是写些什么时,就会到东京呆上几个礼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简朴的小旅馆里。
黑泽明8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拍片,1998年9月,黑泽明与世长辞,享年88岁。共有35000多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近30部电影,获得了30多个著名的奖项,他独特的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主题,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
(一)死亡礼赞
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访者来到一个美丽的村庄,这里有潺潺的小溪,小溪两边盛开着各色的花朵,连接小溪两岸有一座小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幽雅恬静。盛装的村民载歌 载舞,一路行来,五光十色,气氛欢快。不明所以的来访者以为是节日的庆典,便询问水车边耄耋的老者。老人说:"不,是出殡的。你奇怪吗?其实出殡是应该庆贺的,一个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劳动,辛苦了一辈子,他死了,人们就向他祝贺。"纪念死者的石板上边,永远放满供奉死者的鲜花。
这是黑泽明80高龄执导的影片《梦》的最后一段,表现了他豁达的生死观:"一个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劳动,辛苦一生后死去是值得庆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泽明为死亡谱写了节日礼赞后的第8年,88岁的他真的迎来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体验。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离去使得电影界又损失了一位大师之时,黑泽明一定是微笑着走远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生于东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现在的品川区东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泽勇(45岁),其母黑泽缟(40岁)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个。
其实,对于死亡,黑泽明从不陌生。
在黑泽明小学四年级时,他最喜爱的16岁的小姐姐得了一场病,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的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在影片《梦》中,黑泽明曾满怀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过偶人节时陈列偶人喝甜酒的欢悦。他记忆里的小姐姐柔美得过了头,有一种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损、令人哀怜的美。他们关上电灯,在光线微弱的房间里,借着纸罩蜡灯的柔光看摆在铺着猩红毯子的五层坛上那些宫廷偶人,它们栩栩如生,美丽至极。这时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后就不见了。黑泽明到老都记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贞光信女。在为小姐姐举行葬礼这天,黑泽全家都坐在寺庙的正殿上听和尚诵经。当诵经声木鱼声加上铜锣声达到高潮时,小明却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来。他想:小姐姐会高兴的。这真是与众不同的态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众所周知的关东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这一天对于贪玩的中学二年级学生黑泽明来说是个心情沉重的日子--暑假结束了,又得上学了。参加完开学典礼,黑泽明本想替大姐买书,好在书店没开门,他便心烦意乱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万里无云,秋季的阳光灿烂炙人,但到11时左右,忽然刮起一阵疾风,这风把小明的风标从房顶吹落。装好风标的小明无事可干,便伙同邻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头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鲜红毛牛。这时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地震了。小明赶紧脱下木屐,搂住身边的电线杆子。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发了狂:电线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顶的瓦都像筛糠左摇右摆,不停往下掉,一片蒙蒙的尘埃中房屋露出了顶架。小明抱住电线杆承受着强烈的摇晃,在过分受惊时,反倒变得十分沉着,他看着没有坍塌的房屋木结构骨架甚至想着地震与日本房屋构造的关系问题,不过,下一瞬间他就想到了他的亲人们,于是拼命向家跑去。他家门楼上的瓦掉了一半,门厅的木格子栏杆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里望着这片瓦砾堆,心里莫名其妙的达观。不过一会儿,本来以为全部遇难的亲人们都平安无事,衣着整齐地从家里走了出来,而且,哥哥还斥责小明光着两只脚,不成体统云云。看起来,全家人之中,惊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个。关东大地震用自然界异乎寻常的力量震撼着黑泽明的心,也使他饱受惊恐。震后他曾被哥哥带领远足,去观看地震及火灾后的惨景。记忆中这是可怕的远足,他看到以各种各样姿态离开人世的人们,在尸体和瓦砾无法区分之时,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静。这成为贴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远征。少年时代的黑泽明对生死已经有了很独特的认识。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杀。丙午从小就是个出类拔萃的天才,是黑泽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学毕业时因意外没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学,便从此沉迷文学,并让厌世哲学占据了他聪明的头脑。他把俄罗斯作家阿尔其巴绥夫的《最后的一线》推崇为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学,受书中主人公纳乌莫夫"人生一切努力无非是在坟墓上跳舞"的虚无精神的影响,他经常口头禅似的说:"我在30岁之前死掉,人一过30就只能变得丑恶。"当他27岁时,作为影片解说人的他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失业了,也就是这一年,丙午在伊豆温泉旅馆的一间厢房自杀了。看着还在淌血的哥哥,黑泽明一动不动,对他来讲,这是无法取代,永远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后,也就是1971年,因为电影票房的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61岁的黑泽明也曾试图自杀,当然,他没有死。于是,他很快又站立起来,接着拍出了许多传世佳作,真到寿终正寝。
(二)光荣之门
黑泽明曾说:"从我身上减去电影,那等数大概就成了零。"
其实,黑泽明进入影坛,一开始只是为了就业。1928年初中毕业后黑泽明曾热衷于绘画,矢志当一名画家,甚至有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但是当时以画家为职业非常困难,黑泽明对此也没有自信。由于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杀,黑泽明必须迅速负起长子的责任,因此,他带着急于就业的焦急心情四处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泽明从报纸上看到P.C.L电影制片厂(东宝电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导演的广告,对日本电影界一无所知的黑泽明便由此进入影坛。
刚刚考进制片厂做副导演的经历并不令人满意,以至于黑泽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导演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黑泽明的命运,因为,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师,"山顶的风终于吹到我的脸上......山顶的前面,就是极目千里的广阔天地和一条笔直的大道。"看着山本先生在摄影机旁挥洒自如,黑泽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干的工作。在山本的剧组里,黑泽明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并且通晓制作影片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一切工作,从第三副导演晋升为第一副导演,并能胜任B班导演。山本先生还告诫他:想当导演就得先学写剧本。这使得黑泽明成为导演前先成了剧作家。《达摩寺里的德国人》发表于《电影评论》倍受好评,《寂静》和《雪》得到情报局悬奖。当然,由于升任导演的计划一再落空,黑泽明写剧本也多是筹措酒资,拿了稿费去喝闷酒。
1943年,已有多年经验的资深助理导演和写了十几个剧本的知名青年剧作家黑泽明终于迈出了导演的第一步。处女作《姿三四郎》开拍了,黑泽明努力使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满意,正值战时缺乏娱乐的日本观众狂热地涌入影院,黑泽明也因此确立了自己作为导演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当时正值二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盛行,电影创作也受军部的直接管辖,导演没有创作的自由。黑泽明在自传中不无羞愧地写到:"战争期间,我对军国主义是没有抵抗的。很遗憾......没有抵抗的勇气,只是适当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绘战时女子挺身队在工厂里的劳动生活,借以鼓舞斗志的影片。抛开影片的政治目的,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无论摄影角度还是构图,或是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都是颇有成就的,这也是黑泽明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品式的电影。当然,《最美》还带给了黑泽明终其一生的伴侣--矢口阳子。
1951年9月,正当黑泽明为其新片《白痴》在票房和评论上的双重惨败而烦心不已时,传来了《罗生门》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的喜讯。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次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又颁给了《罗生门》),从而开启了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虽然,日本的评论家都说:那两个奖不过是评奖者出于对东洋式的异国情调好奇的结果,但事实上,《罗生门》全面展示了黑泽明精湛的导演技巧和他开掘人类心灵的深度,讲述?quot;人总是美化自己"这样一个主题。此外,在运动镜头、光影处理等电影技巧方面,本片在当时也是无与伦比的。难怪多年以后黑泽明仍对日本评论界耿耿于怀:"日本人为什么对于日本的存在毫无自信?为什么对外国的东西就那么尊重,对日本的东西就那么鄙视?"
《罗生门》得奖以后的10年之中,黑泽明在各大影展中频获大奖,成为国际影坛的风云人物。其拓展电影表现手段,触及人类情感秘密的电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响了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导演。黑泽明被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坚定的性格,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他易怒的脾气一同被人们谈论和称道。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泽明的创作低谷。1971年因电影票房失利和创作追求问题,他曾试图自杀。不过,很快他又站立起来。曾自喻为鳗鱼的他说:"电影作家这条鳗鱼,看到养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干枯了,他没法在这样的地方产卵。"于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远涉异域,比如在1975年苏联的河面上产了卵,即获莫斯科影展金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尔苏.乌扎拉》。电视和好莱坞对日本电影的冲击,以及日本电影生产机制的僵化及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失使日本电影全面衰退,这是真正令黑泽明神伤的事情。
晚年的黑泽明与儿子黑泽久雄创办了黑泽制片公司,在1991年他还拍摄了关注核辐射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八月狂想曲》。85岁高龄时,黑泽明仍雄心勃勃要创作一部古装巨片,因意外摔伤而未果。
黑泽明是东方电影导演的标尺,他执著的人道主义,对人类命运的强烈关注,对人性本质的挖掘,将随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远流传。对黑泽明而言,电影是现实,更是理想;是抒写情怀、审视灵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荣之门。
主要作品
一代鲜师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梦 Yume (1990)
乱 Ran (1985)
暴走列车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苏乌札拉 Dersu Uzala (1975)
电车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袭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红胡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罗生门 Outrage, The (1964)
独行侠边环夺命枪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国与地狱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剑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镖客 Yojimbo (1961)
七侠荡寇志/豪勇七蛟龙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懒汉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战国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敌中横断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层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记录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侠四义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罗生门 Rashômon (1950)
丑闻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静夜之决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个辉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于青春无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续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展开全部
日本的大导演,《七武士》就是他的作品!他们说的太麻烦 世界电影大师 跟斯皮尔伯格是一个级别的 咱中国的张艺谋什么的比他还差点 鄙视复制的 看的都累 楼主要的是简介 又不是生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电影史上十大导演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电影史上最牛人之一,鄙视复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拍电影的日本大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