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和高血压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呢?冠心病就是心脏血
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可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而死亡。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2:运动卒死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
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
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3:心绞痛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4:急性心肌梗死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
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
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5:冠心病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
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6:血脂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
况。例如,LDL-C为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
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如舒降之、普拉固等,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这时候用降脂,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7: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
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
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8:降脂药物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所以有畏惧心理。他们觉得血脂高点儿,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降脂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一个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类降脂药获益很大,这时候支持我们使用该药的砝码无
疑会加大。
9:高血压没有症状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都应该认真地治疗。
10: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了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国外最新研究资料显示,55岁时血压正常者以后90%发生高血压。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从115/7
5~185/115mmHg这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一倍。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人们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51882.html
1:冠心病和高血压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呢?冠心病就是心脏血
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可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而死亡。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2:运动卒死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
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
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3:心绞痛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4:急性心肌梗死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
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
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5:冠心病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
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6:血脂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
况。例如,LDL-C为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
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如舒降之、普拉固等,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这时候用降脂,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7: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
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
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8:降脂药物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所以有畏惧心理。他们觉得血脂高点儿,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降脂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一个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类降脂药获益很大,这时候支持我们使用该药的砝码无
疑会加大。
9:高血压没有症状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都应该认真地治疗。
10: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了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国外最新研究资料显示,55岁时血压正常者以后90%发生高血压。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从115/7
5~185/115mmHg这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一倍。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人们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51882.html
展开全部
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类型和原因,所以症状也是变化多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冠心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胸闷,胸疼,心慌,乏力,还有出汗。第二大类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气短,乏力,也可以伴有胸闷。第三大类是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闷,咳嗽,憋喘,夜间呼吸困难,还有下肢浮肿,食欲下降。如果是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乏力,心慌,气短,也可以有下肢浮肿,等等。总的来讲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来确定。同一种心血管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症状表现也不是一定的。与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对病变的敏感程度等等都有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心脏病种类非常多,症状表现也不一样,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痛,心衰主要表现为胸闷、气喘,劳动耐力下降,严重的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水,腹水等。
有些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频发的早搏以及心动过速会引起心慌、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甚至导致死亡。
有些心律失常,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频发的早搏以及心动过速会引起心慌、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甚至导致死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包括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主要症状有: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患者在休息或较轻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胸痛: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入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瘀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聚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睦健康提醒您,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寻找可靠的医院检查,多睦健康提供日本精密体检服务,能有效筛查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及时预防及时治疗。
主要症状有: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患者在休息或较轻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胸痛: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入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瘀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聚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睦健康提醒您,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寻找可靠的医院检查,多睦健康提供日本精密体检服务,能有效筛查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及时预防及时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