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冬天怎么取暖

皇帝冬天是怎么过的啊... 皇帝冬天是怎么过的啊 展开
 我来答
伶俐又朴实的小活宝4797
推荐于2017-09-27 · 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北京的冬天干燥而寒冷,而紫禁城宏大的建筑群则在凛冽的寒风中更加的冰冷。最冷的时候,气温可以达到-20度左右,可谓是滴水成冰。紫禁城里的金枝玉叶恐怕很适应北京冬季的寒流侵袭,因此,基础的取暖设施就是必要的。那么,皇宫里有哪些取暖设备? 一般来说,坐北朝南的宫殿不仅仅是有利于采光,同时也利于取暖。此外,宫墙厚实的墙壁和高大的屋顶也使得宫殿内的保暖效果增强了许多。当然,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皇宫的室内取暖,还需要另外的一些设备以及措施。 一、 地炕火道 帝后居住的宫殿,都设有东西暖阁。在暖阁的窗户外檐下面挖有1.5米左右深的地洞,洞内砌有砖炉,或将正在燃烧的火炉子放进去。暖阁内的地面下砌有纵横交错的火道,洞内的火炉和地下的火道相通,可以使暖阁内的地面升温。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会有专门司炉的太监从坑洞中进入,将炉火点燃,炉内的热气顺着火道迅速进入室内,使整间屋子变得暖和。而这种设有火道的宫殿,在殿后必然会有用来排烟的烟囱。 二、 炉火取暖 清代的宫殿里还大量使用火炉。或称为火盆、熏笼。熏笼制作精美,用料考究,有景泰蓝的、铜镀金的,异常华美,弥足珍贵。熏笼形式各异,大小不等,大的重百余斤,小的却只有西瓜般大小,小巧而精致。皇室成员还有专门的手炉脚炉用来暖手暖脚。 熏笼、手炉及脚炉所用的燃料为木炭,是用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大兴等地的上好木材烧制而成的。做成炭以后,运到今西四东侧的红罗场,按尺寸截成小段,装入红色的圆形荆筐里,再送入宫内备用。故名“红罗炭”。此炭乌黑发亮,质地优良,燃烧持久、火力旺盛,并且无味无烟,可谓炭中上品。 皇室成员数量庞大,人数众多,所用的木炭数量也是相当惊人。乾隆年间,每个月皇太后的木炭供应为120斤,皇后为110斤,皇妃、贵妃、公主、皇子递减。而据《宛署杂记》记载,明代万历十八年,仅一次殿试就用木炭1000多斤。 清代,专门管理皇家薪炭的机构叫惜薪司,衙署设在西安门内。另外,宫内还有3个机构,分别是蓺火处、柴炭处和烧炕处。 蓺火处是专门负责安装火炉运送柴炭的部门。设八品首领太监两名,太监50名。 柴炭处是负责柴炭的存储及发放的部门。设有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 烧炕处,顾名思义当然专门是为皇家从事烧炕的部门了。也是有首领太监2名,太监25名。此外,各个宫殿都配有专门负责烧火盆的烧火太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航线开辟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紧密,清代宫廷的取暖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更新。康熙年间,玻璃传到了中国,于是玻璃代替了传统的窗户纸被安装在皇宫内的窗户上,在美观、透光性更强的同时,也一改窗纸漏风的缺陷,使宫殿内变得更加的暖和了。 而到了宣统皇帝的时候,在宫中裕隆太后居住的延禧宫中还安装了更加先进的现代化取暖设备——电暖炉。宣统二年六月,裕隆太后命总管太监小德张传其懿旨,令西苑电灯公所负责电暖炉的安装工作。西元电灯公所接旨后,便立即着手筹备。随后,在天津的西门子洋行定购了大大小小24太电暖炉机附属材料于同年十月运抵北京并进行安装、调试。由于电力不足,导致热力不够,起初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启动了应急锅炉,并且将各个宫殿的电灯轮流开闭同时还配以一台起到辅助作用的发电机,才是的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经过多次调试,电暖炉终于调试安装完毕,付诸使用。但是却花费甚剧。购买设备即花去白银9000两,并且耗电量也很惊人,每月所用电费即达到1680两。
记得采纳啊
来看看最真实的历史
2020-09-20 · TA获得超过3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0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21.5万
展开全部

因为现代科技水平很高,所以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仍然能够通过火炉,暖气,地暖等条件,使得自己虽然在冬天,但是依然感觉十分的温暖,不过这样的条件在古代是没有的。但是古代人也十分的聪明,他们虽然没有现在这些先进的手段,不过他们通过自己现有的技术和条件,也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冷冬天。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古代皇帝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第1个取暖方法,火盆。

火盆是古代最通用的取暖方式,下到黎民百姓,上到皇家贵族都会使用火盆,这也是我们在影视剧当中最常见的取暖方式。但是这样取暖的方式却很不安全,而且取暖的收效也不是很高,只会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所以皇帝也不经常用这样的取暖方式。

第2个取暖方式,地暖。

不要以为就我们现在有地暖,其实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地暖,只是一般人家没有使用的条件罢了,但是这些条件在皇帝眼中却并不算什么,毕竟皇帝是天下间最有钱最有权的人。地暖便是在皇帝房子的下边挖上一些地道,然后用木炭来烧,就和我们现在北方的火炕是一个道理。

第3个取暖方式,人体取暖。

在古代一些荒淫无道的皇帝,在冬天比较寒冷的时候,会找一些宫女或者嫔妃陪在自己身边,感觉有些冷了便将这些女人脱光了搂在怀中,或者把自己寒冷的双手伸入这些女人的怀中,以此来取暖。皇帝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取暖,但是那些被皇帝用以来取暖的女人却只能靠体温自然回暖,或者靠一些衣物被子来包裹身体回暖,只能感叹一句封建社会的皇帝真的是无法无天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黎约践踏p棻r竫
2014-04-29 · TA获得超过1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2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65万
展开全部
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 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其原始房屋中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 秦宫的“壁炉”和“火墙”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秦代宫廷贵族是怎样御寒取暖的呢? 据《秦宫廷文化》介绍: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壁炉,似为供取暖用的设备。研究者认为,这应是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方式。除此之外,其他宫室中目前虽未发现同样设施,但也应与此一样。遗址中发现三座壁炉。壁炉采暖可以克服火盆、火塘取暖的弊病。其中两座壁炉是供浴室采暖用的,而第三层第三室的壁炉似供高级统治者采暖用的,因为它接近最大的一室。一号建筑遗址的壁炉宽1.2米,纵深1.1米,高1.02米,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炉顶为“入”字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由于上部建筑毁坏,因此无法得知烟道的样式。炉口前有灰坑,炉的左侧有一个存放木炭的炭槽,由此可知该壁炉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没有较大的火焰,燃烧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稳定。反映了我国在建筑采暖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据石兴邦先生介绍:秦长乐宫遗址曾发现火墙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汉代的“温室”和“椒房” 在西安西北郊阎家村的汉代建筑遗址中,发现了用于取暖的炉灶,位于屋角,以土坯砌成,灶膛呈方形,灶前有灰坑,灶外侧有曲尺形平面矮墙(“灶屏”),并有专门的排烟道(“突”)。 汉宫贵族如何解决取暖问题也让人们很是关注,我在研究中发现,温室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汉代有宫殿名叫温室殿,据记载一在长乐宫中,《三辅黄图》:“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书·孔光传》晋灼注:“长乐宫中有温室殿。”一在未央宫中,《三辅黄图》引《汉宫阁记》云,温室殿“在未央宫”。汉武帝时建,位于前殿之北。《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即指此殿。温室殿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西京杂记》记载说: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汉书·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此殿也曾是宫中藏书之所。《隋书·经籍志》载:汉哀帝时,“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 在汉代,还有一种温室是用于种植蔬菜的。当时有一种韭菜叫温韭,是主要蔬菜之一。司马迁称当时拥有千畦姜韭者,其富与千户侯相当。《盐铁论》称汉代富人食“冬葵温韭”,指为不时之物。所谓温韭,即以温室技术培育的韭菜。汉代长安专为宫廷中设有蔬菜温室,“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葵乃秋季所食,冬季能吃到鲜葵,想来也是温室栽培技术所产。 唐代贵族的“瑞炭”和“凤炭” 上述取暖方式习惯也一直沿袭到了隋唐时期。 在唐长安城,漫长的冬季来临后,无论士庶,都减去了户外活动。虽然如此,富贵与贫寒之间取暖的方式区别仍是很大的。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数则帝王、贵宦冬日的取暖方式:“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申王(玄宗弟)每至冬月,有风雪苦寒之苦,使宫妓密围于座侧,以御寒气,自呼为'妓围’。”“杨国忠家,以炭屑用蜜捏成双凤,至冬月,则燃于炉中,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余灰不可参杂也。”奢侈以至于此,不知其中有无卖炭翁被抢去的炭? 晚唐诗人张孜有一首《雪》,写尽了不同家庭取暖情景的大不一样:“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热红炉,周回下罗幕。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全诗的意思是:长安的大雪天,连鸟雀都藏了起来难以见到。城里的豪门贵族之家,捣碎了花椒和上泥来涂墙壁。家中到处都烧起通红的小火炉,挂起了一重又一重的防寒帘幕。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调理琴弦演奏,留着长指甲的侍女端上酒浆,醉醺醺地唱得梁上的尘埃飞动,带着娇态的舞女们跳得香汗淋漓。这些住在安乐窝中的人们,哪里知道那些忍饥受冻的穷人,手脚都裂开了大口子痛苦难熬。 前文提到的花椒也是冬季取暖的主要用品。汉代更有宫殿名为椒房殿。也有两处所在,一在长乐宫,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李善引《三辅黄图》注:“长乐宫有椒房殿。”此殿在高帝时为皇后的殿室。另一处在未央宫。《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位于前殿之北。由于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宫殿,故“椒房”就成为皇后的代称。《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五引《汉宫仪》:“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又《汉书·孝昭上官皇后传》载,上官安云:“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 不会不答 不求分不求名 用心解答 希望您解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