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其他多数国家相比,发展速度不算快。再加上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人口压力是十分沉重的。:
(1)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1965~1989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l.6倍,但人口也增多了69%,因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53%。印度迄今仍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过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经验表明,在印度这样每年人口增长2.l%的发展中国家里,新投入资本的2/3要用来供养新出生的人口,以便维持原来的人均收人水平,只有剩下的1/3才能用于提高收入;而在每年人口增长不到1%的国家里,后一部分可多达3/4。
由于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多年来印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按其本国的统计,60年代初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数39%,70年代初占45%,80年代初又增至50%。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发展速度,下个世纪初上述比重将升至80%。
(2)消费多,积累少,致使生产力发展不快印度人均消费水平虽然很低,但由于人多,消费总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这就必然减少积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如80年代印度平均每年新增1530万人,仅仅为满足其最低需求,每年就要增加300万吨粮食和2亿米纺织品的消费量,还要增加大量的学校和教师,在住房、医疗、交通、娱乐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结果政府每年预算的大部分都只能用于非生产性开支,用于发展生产的只占一小部分。印度学者指出,过去的30年内人口增长速度若降低一半,国家仅在住房和教育这两个方面节省的开支就可以建设近30座年产百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人口增长过快在食品供应上压力尤其显著。1960~1990年间印度食品产量增长1.39倍,但人均占有量只增加了不到四分之一,加上生产的波动和分配上的不均,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始终没有得到明显的减缓。虽然累计进口了1亿多吨粮食,消费水平仍然很低。近20年来每人每天平均摄入的热量始终比生理需求量低4~6%,始终有40%左右的人口处于半饥饿状态。随着今后人口的继续膨胀,解决粮食问题的前景确是不容乐观的。
(3)人口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自本世纪初期以来,印度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始终占70%左右,迄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世界上还是少见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其他经济部门转移。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1951~1980年间官方统计的失业人数就猛增了46倍,此外还有更多的人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目前,过去二三十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儿童已经或即将大批进入劳动市场,问题看来还要进一步趋于严重化。
印度政府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对策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上又十分贫穷落后,人口压力早已有目共睹了。对此,印度政府也是有所认识的,例如在1956年拟定的第2个五年计划就曾明确指出:"在印度这样的条件下,人口的高增长率必然对经济发展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在实践上,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这项工作在一段很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成效。 其次,是政府低估了人口的增长潜力以及控制人口增长的困难,按照官方的计划推算,1951~1981年间的人口增长幅度仅为45%,实际上却高达90%,整整超出了1倍,以致历次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都落空了
(1)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1965~1989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l.6倍,但人口也增多了69%,因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53%。印度迄今仍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过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经验表明,在印度这样每年人口增长2.l%的发展中国家里,新投入资本的2/3要用来供养新出生的人口,以便维持原来的人均收人水平,只有剩下的1/3才能用于提高收入;而在每年人口增长不到1%的国家里,后一部分可多达3/4。
由于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多年来印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按其本国的统计,60年代初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数39%,70年代初占45%,80年代初又增至50%。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发展速度,下个世纪初上述比重将升至80%。
(2)消费多,积累少,致使生产力发展不快印度人均消费水平虽然很低,但由于人多,消费总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这就必然减少积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如80年代印度平均每年新增1530万人,仅仅为满足其最低需求,每年就要增加300万吨粮食和2亿米纺织品的消费量,还要增加大量的学校和教师,在住房、医疗、交通、娱乐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结果政府每年预算的大部分都只能用于非生产性开支,用于发展生产的只占一小部分。印度学者指出,过去的30年内人口增长速度若降低一半,国家仅在住房和教育这两个方面节省的开支就可以建设近30座年产百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人口增长过快在食品供应上压力尤其显著。1960~1990年间印度食品产量增长1.39倍,但人均占有量只增加了不到四分之一,加上生产的波动和分配上的不均,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始终没有得到明显的减缓。虽然累计进口了1亿多吨粮食,消费水平仍然很低。近20年来每人每天平均摄入的热量始终比生理需求量低4~6%,始终有40%左右的人口处于半饥饿状态。随着今后人口的继续膨胀,解决粮食问题的前景确是不容乐观的。
(3)人口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自本世纪初期以来,印度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始终占70%左右,迄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世界上还是少见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其他经济部门转移。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1951~1980年间官方统计的失业人数就猛增了46倍,此外还有更多的人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目前,过去二三十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儿童已经或即将大批进入劳动市场,问题看来还要进一步趋于严重化。
印度政府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对策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上又十分贫穷落后,人口压力早已有目共睹了。对此,印度政府也是有所认识的,例如在1956年拟定的第2个五年计划就曾明确指出:"在印度这样的条件下,人口的高增长率必然对经济发展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在实践上,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这项工作在一段很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成效。 其次,是政府低估了人口的增长潜力以及控制人口增长的困难,按照官方的计划推算,1951~1981年间的人口增长幅度仅为45%,实际上却高达90%,整整超出了1倍,以致历次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都落空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