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从降水来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多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地区;
从分布来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二级阶梯泥石流和滑坡灾害最为集中;
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高原、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的原因,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所以在雨水冲刷作用和岩石腐蚀共同作用下,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扩展资料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山体滑坡的前兆一般表现为: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缝隙,表明已进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形
形成原因:多山、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
分析:西部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加上降雨量相对较多而且集中在雨季的原因,雨水侵蚀增加了滑坡的下滑力同时雨水会腐蚀岩石,在压力作用下逐渐产生裂缝,形成不稳定的区域,由于雨水冲刷作用和岩石腐蚀共同作用下,形成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不同于滑坡、山崩和地震,它是流动的,冲击和搬运能力很大,所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的主要影响:
1、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2、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3、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4、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5、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会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会持续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