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陈寅恪先生的学术地位以及“自由之思想,独立
展开全部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所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新中国建立后,陈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又阐述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独立,自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毛公、刘公一纸证明书”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不学习政治……”,在文革中收到冲击,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去世.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出自陈寅恪之口.从陈寅恪的1925年,陈寅恪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2017-03-21
展开全部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出自陈寅恪之口.从陈寅恪的1925年,陈寅恪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被他所拒绝.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陈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新中国建立后,陈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又阐述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独立,自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毛公、刘公一纸证明书”允许“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不学习政治……”,在文革中收到冲击,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去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