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 我来答
北极雪wsy

2018-08-18 · TA获得超过16.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0.3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9089万
展开全部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近年来一直在导演姜文身上发生:和其他导演不一样的待遇是,每当姜文推出一部新的作品,几乎不约而同的就会有一大批人沉浸于对他作品的解读。
无论是基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做解读,还是基于电影本身的诸多细节展开解读,“解读”二字似乎与“姜文电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
有趣的是,大多数乐于解读姜文电影的人还非常满意于自己所做的种种分析,完全不顾及创作者本人是否有那样的创作思考——就像姜文曾经说过的那样,许多解读令他自己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也没想那么多,却被观众解读得天花乱坠。
实际上,解读一部电影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每一次谈论电影都以“解读”为主要目的,对于那些只是想享受一部电影乐趣的观众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当然可以怀着一种近乎执着的探究之心,去猜测、分析甚至揣摩导演的创作动机,但不要总以此为首要任务,而应该多站在“看电影”的角度去分析影片本身。
我个人以为,“解读”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趣好,没必要强加于每一个观众身上。所以,当我试图分享我对姜文新作《邪不压正》的观感时,我将尽量去“解读”,而多往电影“是否好看”以及分析它好与不好的地方。
清秀还坦率的萨摩4760
2018-08-18 · TA获得超过10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384万
展开全部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少言(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2755744/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一年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看,她的评价相当高,“可能建国以来最好看的华语小说之一。”看了之后,果然不失望,归纳起来有三点——

一是“简”,简言之就是讲了一个海归回国为师父报仇的故事;二是“细和实”,张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来无数老北京地图和照片对照着写这个故事的,写出每条胡同里空气的味道,如阿城所说“我可以给这本小说的读者做导游”;三是“大”,这个大指的是大的时代背景,主角作为一个渺小个体,他的一举一动却牵动了整个抗日初期的中国局势。

说实话,当时我看完这本小说,觉得最合适的导演应该是侯孝贤或者许鞍华,尤其是后者,去年的《明月几时有》,几乎就是香港版的《侠隐》。

有意思的是,《明月几时有》的编剧何冀平,也是《邪不压正》的编剧;主演彭于晏,也是《邪不压正》的主演。只是导演是姜文。我们都知道,虽然他的电影都来自小说,但小说从来就不是他眼中的电影。所以《侠隐》就变成了《邪不压正》。

我是带着这样的预期心里进入影院的,看完之后感觉还是有点意外。

姜文之前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不懂‘侠’,所以就不拍‘侠’的部分了。”但实际上,故事里的“隐”也没有了。主角李天然从一开始,就张扬而热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并直指目标;廖凡饰演的大师兄,作为大反派在小说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电影里,他几乎是和彭于晏一样的并列男主;而周韵饰演的裁缝关大娘(巧红),干脆直接变成了施剑翘。

拿小说和电影的距离比,并不是批评,姜文的每部电影都和小说相距万里,我意外在于,他居然有办法把这样一个风格和气质的小说,也变成他个人风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变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属于姜文电影的所有元素。

张扬狂傲——在清晨的城墙上大声怒骂和大笑,不惧自己的秘密,宣泄自己的情绪;杀人,一挥手手起刀落,献血洒在白衬衫上;酒桌上,与宿敌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迹。

性感——屁股,为什么姜文如此迷恋屁股?“因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师语)永恒的屁股这次由许晴老师贡献(据说许晴老师为了完美展现,专门去练了三个月的瑜伽),而许晴老师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电影里最伤肾的屁股。姜文老师这次还照顾到了女性观众,彭于晏不止一次展现他的完美肉体。

幽默——只要姜文想讲笑话,基本不会冷场。

浪漫——火车、太阳,屋顶上的漫步升级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钟楼里的约会……以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国北平城复原,带着季节而来,白雪压城,亦或碧绿掩映,各种三百六十度环绕视角。有老北京情结的观众,这次必定大饱眼福。而且,这次的浪漫担当完全由周韵担当,周韵真是史无前例地美。

故事层面,和原著小说相比,从复仇变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访时也不避讳这一点,他说想让大家知道我们与日本曾经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但老实讲,《鬼子来了》已经把这件事几乎说得登峰造极了,也成就了中国电影的最高点,所以这一次,尽管绕来绕去,但对于这个问题的阐述没有什么惊喜。

一些小细节仍能看出姜文一些个人的意识喜好,个人尤其觉得有趣的是他对美国人的设计,片中的美国人不但在杀人如麻的中国警察头子面前毫无惧色,甚至在面对开坦克的日本人时也敢对吼:“你动我一下试试?!”但最后这个美国人却被中国人偷摸干掉了。

许知远采访姜文,一个劲儿地把姜文往对“传统”的迷恋里拉,姜文一个劲儿地辩解,看得人直犯尴尬症。姜文真不是。

总的印象是什么呢?其实,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压正》,看完之后宣传方朋友问感受,我回:“《一步之遥》之上,《让子弹飞》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强调,自己是那种拍完了一部电影之后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种导演,但他心里真的这么想吗?

在《邪不压正》里,我看到了一种调整,或者调控,这种调整调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识形态和故事层面。

因为《鬼子来了》被封杀多年,以《太阳照常升起》复出把所有观众都轰懵了,不敢说好,也不敢说坏(尽管日后证明,就是好);《让子弹飞》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气(“纯讲故事对我来说很简单,我的专业就是干这个的”当年姜文老师语);《一步之遥》想再玩下大的,结果,砸了。

所以,《邪不压正》怎么看都是一个求稳的作品,或者说,是姜文老师寻找平衡点的一个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评价姜文:“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的电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还是适用。

这是好事,但对中国电影来说,多少也有点悲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