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在清朝时期冬天有哪些取暖的方法,过冬靠的是什么?

 我来答
雨夜镇天牢aE
2020-12-21 · TA获得超过53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55
展开全部

一年有四季之分,“日月轮回交替,不理朝夕”。春天的生机盎然、大地复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夏季的鸟叫蝉鸣,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别样的生活乐趣;秋季天高气爽、满园芳香,处处都看见丰收的喜悦;到了冬季天气逐渐转凉,天地间一片孤单和寂静。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的冷意,三尺寒冰寒了身体、凉了心脾;“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都让人感受到了冬季的寒冷,所以在古代北方人过冬还真是件难事。

北方的冬季比较寒冷,每天的平均温度达到零下20度左右,也有的地方有零下40度的低温。冬季来临之后到处是白雪皑皑,偶尔能看到路边零星的几个脚印,可以让人感受到雪中乐趣。孩子们在雪地中打雪仗的情景,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美好。

生活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让古代过冬成了一件难事。古代老百姓会趁着秋末,赶制过冬的棉衣,将房子进行一系列修砌,做过冬前的各种准备,但是也难免会出现手脚冻坏的情况。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种“过冬神器”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笔者认为,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所能准备的过冬产品非常少,所以就导致冬季生活非常困苦。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世间万物的了解,古代人开始学会了如何取暖,最初使用动物的皮毛做衣服取暖,古人还学会了烧炉子和睡热炕,解决了过冬难的问题。

清朝时北方人保暖方式

到了初冬时节,即逐渐转凉,人们就开始准备各种保暖工具。现代人会提前给买羽绒服、使用保暖内衣、暖水袋等,城市里有地热或者暖气等现代保暖设施,让我们的冬季生活变得舒适和惬意。而这些保暖设施,也是古代保暖方式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一、古代人的裘衣

冬季北方人喜欢穿羽绒服,这是一种既保暖又轻便的衣服,能够抵御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冷。而古代人也通过穿棉衣来保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用丝绵填充在衣服内,能够抵御冬季的寒冷。

清朝时期王公贵族会穿皮衣过冬。他们使用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制作出各种各样美丽的皮衣,穿起来既舒适又美观,而且解决了过冬的问题。其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是用动物毛皮做衣服来保暖。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皮衣制作方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将动物皮的毛面向外,里面再放一层丝棉,穿起来既舒适又美观。当然穿的起裘衣的人,必然有着尊贵的身份,而老百姓只能卖野兽皮,却穿不起皮衣。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王公贵族,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苏轼词中“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也体现出古代冬季的保暖方法。到了清朝裘衣变得异常精美,王公贵族会使用羔羊皮、白狐皮做衣服。

有钱有权势的人家,冬季大多穿裘衣,出门在外又有面子又能保暖。而普通人或者老百姓只能穿棉衣,《宋书》就记载了关于棉花的生产和使用。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边疆少数民族就开始种植棉花,所以冬季穿棉衣是老百姓,最常用的保暖方法。

笔者认为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北方人大多会选择多穿衣服来保暖。俗话说“十层单不如一层棉”,在寒冷的冬季,穿棉衣才是最普遍的保暖方法。虽然外表上看着臃肿一些,却能够抵御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冬。

二、烧炉子取暖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钱和权利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身份地位和财产不同,所以保暖的方式也大有不同。古代的老百姓买不起碳、烧不起煤,只能使用灰渣来取暖。而有钱人则在家里则会使用铜质的手炉或者火炉。

聪明的古人很早就学会了使用火来取暖,他们将火放入某种容器中,就形成最早期的“火炉”。最初人们会将碳盆放在屋子角落里,慢慢的将屋子烘暖。老百姓只使用简陋的火盆,贵族和有钱人家则将炭或火,放置在较大的容器中,就是最早期炉子的雏形。

笔者认为炉子的产生,从古到今延续了几千年,只是到清朝时期,才有现在炉子的基本形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烧炉子已经成为老百姓,常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北风呼啸的冬季,一家人围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吃瓜子,展现出冬季里有的温馨。

1.早期取暖工具——壁炉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贵族和皇室就开始使用壁炉。这是一种在房间内直接加热的容器,古代的皇帝和宫里的贵妃,都会在室内设一只壁炉。古代人都使用炭来烧壁炉,在壁炉中不断加入煤炭,而且外面是有一个排烟孔,还能够避免出现煤炭中毒。

2.精美的熏炉

清朝的皇室和王公贵族经常熏炉取暖,这是一种外面放着一个罩子的炭盆。这个罩子叫做熏笼,既能使炉子变得精美,又能起到散热的作用。清朝时期由于手工技术发达,所以制作出来的熏笼非常精美。


熏炉的主体是一个大的炭盆,上部分是一个有精美镂空图案的大的熏笼,熏笼有大有小,最高可达到一米以上, 放置室内保暖效果比较好,清朝的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都设有大型熏笼。烧炭的时候还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熏香,既保暖舒适又能净化空气。

笔者认为,熏炉就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暖方法。在清朝时期,这种熏炉并没有在老百姓中得到普及,一是造价高,另外老百姓买不起煤炭。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熏炉取暖,由此可见冬季保暖,和财力、物力有着极大的关系。

3.小巧玲珑的手炉

清朝人很注重保暖,人们外出的时候会随身携带手炉。这是清朝皇宫贵族独有的暖手工具,手炉外形精巧,而且携带方便,人们将一些带有余温的炭火放在手炉中,再将手炉放在袖子里,外出的时候报上手炉保暖效果比较好。

除了手炉之外还有足炉,使用方式和手炉差不多。只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在脚底下保暖,这种手炉或者是足炉,保暖效果比较好,大多都是青铜制作的器具,玲珑小巧、携带方便,特别是女子外出的时候都会抱着手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