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树木?
榧树(学名:Torreya grandis)别名香榧、野榧、羊角榧、榧子,为红豆杉科榧树属下的一个种,常绿针叶乔木。高达25m,胸径2m。树干挺直,大枝开展,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浅纵裂;雌雄异株,罕同株,花期4月;种子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外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微具纵棱,一端钝圆,具一椭圆形种脐,色稍淡,较平滑,另端略尖。种皮坚而脆,破开后可见种仁1枚,卵圆形,外胚乳膜质,灰褐色,极皱缩,内胚乳肥大,黄白色,质坚实,富油性。气微,味微甜涩。炒熟后具香气。
分布于中国江苏、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和浙江、贵州。
在浙江诸暨及东阳等地栽培历史悠久,经劳动人民长期培育选择,选出了象香榧那样种粒大、品味佳、丰产的优良类型。1927年胡先骕根据种子形状和大小分出了4个变种和2个变型。因野生榧树的种子形状和大小有很大的变异,除香榧系劳动人民多年培育(嫁接而成)的优良品种外,其余的变种、变型均系实生苗长成的树木,其种子形状、大小虽有差异,但亦有许多中间类型,故予以归并。
榧树的种子(榧子):甘、涩,平。驱虫,消积,润燥。用于虫积腹痛,食积痞闷,便秘,痔疮,蛔虫病。根皮:用于风湿肿痛。花:苦。去水气,驱蛔虫。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乔木,高达23米,胸径50厘米;树皮浅褐色;枝条具纵细条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叶片纸质至革质,二列,线状长圆形,长8-20毫米,宽2-6毫米,顶端截平或钝圆,有锐尖头或微凹,基部浅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后带红色或淡褐色,边缘略背卷;侧脉每边4-7条;叶柄长0.3-0.7毫米;托叶三角形,长0.8-1.5毫米,褐红色,边缘有睫毛。花期4-6月,果期7-9月。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南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喜温暖干热气候。余甘子根系发达,可保持水土,可作庭园风景树;树根和叶供药用,能解热清毒,治皮炎、湿疹、风湿痛等;叶晒干供枕芯用料;种子供制肥皂;树皮、叶、幼果可提制栲胶;木材棕红褐色,坚硬,供农具和家具用材,又为优良的薪炭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