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父母应该怎么做?

 我来答
励灵尘6
2023-03-13 · 超过118用户关注了TA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4万
展开全部

亲亲,您好!您提出的问题由我来为您解答:

孩子正在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事,但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犯错误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态度,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是鼓励孩子积极地去改正错误。

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激烈的方式去批评孩子,导致孩子严重受挫,从此畏畏缩缩。

甚至是有一些家长在孩子情绪激烈时,批评孩子或者是当着外人批评孩子,导致孩子因此而出现轻生,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能用的批评方式有哪些呢?

1、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批评孩子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情绪激动的时候,可能会不择言词,想说什么就会说什么,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如果家长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可能语言暴力会导致孩子难以接受。

如果孩子是玻璃心,家长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批评了孩子,孩子因此而一蹶不振,甚至是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家长可能会后悔晚矣。

2、避免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去批评他

孩子犯了错误,可能已经遭受了惩罚,所以孩子的情绪也可能会比较激动,如果家长在孩子激动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不仅仅不能够接受家长的批评。

甚至可能会因为家长的严厉批评而出现硬碰硬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因为头脑一热,做出非常不理智的举动,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冷静时间,等到孩子情绪比较稳定的时候,再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孩子适度的批评,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也不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3、不要当着外人面批评孩子

孩子往往会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很多孩子甚至比成年人更加要面子,家长如果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当着很多人批评孩子,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可能会严重受创。

孩子的情绪可能就会特别激动,孩子可能就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打击,可能会觉得丢了面子,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他人,于是可能会想不开,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到时候家长后悔就晚了。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1、就事论事,不牵扯其它

在孩子在这件事上犯错的时候,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现在犯的错误进行纠正和分析教育,而不是拉扯很多以前的错事,对孩子进行胡乱的批判,那样只会导致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或者更加不自信。

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目前犯错的这件事进行批评和沟通,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不至于再重新犯错。

2、和孩子平等沟通,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

家长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需要及时地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产生共情。

只有让孩子做到换位思考,才能够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让孩子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次犯这样的错误。

3、坚持原则,是孩子建立是非观的开始

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承担犯错的后果,家长不要大包大揽,让孩子逃避犯错的惩罚,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后伴随而来的惩戒。

这样孩子就可以明白如果犯了这样的错误就会受到怎样的惩罚,于是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有了是非观孩子以后就不容易犯错。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帐号已注销
2023-03-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820
展开全部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 保持冷静。父母在处理孩子犯错时需要保持冷静,不要动怒或者伤害孩子的感情,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并被误解。


2. 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严重性,并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弥补错误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


3. 考虑适当惩罚。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孩子懂得承担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并且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惩罚的方式和力度要适当,不要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4. 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从正确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能够更好地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总之,父母在处理孩子犯错时,应该保持理智冷静,善于引导孩子思考,适度惩罚,帮助孩子纠正错误,以促进孩子个人成长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本征曲奇
2023-03-13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012
展开全部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理解孩子的错误:首先,父母应该试图理解孩子为什么犯了错误。了解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父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保持冷静:父母应该保持冷静,并尽可能避免情绪激动或生气。如果父母非常生气,可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会使孩子更倾向于重复这种错误。

和孩子沟通: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不被接受,并且他们需要承担责任。父母应该与孩子讨论如何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以及他们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弥补过错。

制定后续措施:父母应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后续措施。这可能包括惩罚或限制某些活动,但是应该确保任何惩罚都是合理的,并且与孩子的年龄和行为相关。

给予孩子支持:最后,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支持,并让他们知道他们仍然被父母所爱和支持。这可以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并且更愿意避免同样的错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看到你到笑比我心跳更重要
2023-03-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19
展开全部

第一种把问题看作是情况,这一种有魔法,会让我们如其所是地去接纳孩子。比如把老二弄脏床单这件事看作是情况而不是问题,让我多了一份客观与理性。因为问题本身带着责备与不满,而情况则是客观存在。《正面管教》这本书关于孩子犯错这样说:“作为父母,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把问题看作是情况,可以让我们有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有这样的意识,可以让我们处于冷静的状态,不带情绪地看待发生的事情,从而让理性脑发挥作用,将注意力放在和孩子一起面对状况、解决状况上,而不是发火与责备上。

第二种:苏格拉底式提问得名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习惯性用挑衅性问题挑战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知。苏格拉底式提问在亲子日常上的应用,是通过问孩子问题来让孩子自己说出事实、参与或者负责提出解决方案。《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启发式提问能引发孩子的合作。”问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可以让解决方案更容易落地执行。问孩子问题、让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最佳时机是父母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状况出现,孩子或者父母没有办法平静时,可以把苏格拉底式提问这一环节缓一缓。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平和地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与孩子深入沟通。问孩子问题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会让亲子沟通处于一种很舒适的状态。问问题让父母和孩子平等对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敞开,更愿意和作为父母的我们沟通。 

第三种:热反馈+冷反馈,凡事都有两面性,孩子出现状况时,作为父母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孩子值得鼓励的方面。就像前面老二把床单弄脏了这件事,他想要自己解决、想到寻求哥哥的支持这些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这种看见和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强化他的责任感,这些比指出孩子的问题更为重要 先通过热反馈鼓励孩子那些做得好的方面,再通过问问题引导孩子冷静思考,这样会让孩子练习将经历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第四种“坏事变好事”是一种思维,带着这样的思维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孩子的“犯错”就不再是恼人的错误,而是情况。带着这种心态,可以更加平和,而我们平和,孩子也就能够习得我们应对状况的心态,养成“坏事变好事”的思维习惯。  培养孩子在“坏事”面前不慌张、不焦虑、不纠结,引导孩子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把“坏事”当成一个新的问题来解决,这一点尤为重要。复盘“床单被弄脏了”这件事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亲子相处时需要的这四种,也让我看到孩子是本自具足、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更让我体会到老大、老二平时的“掐架”是一种相处方式,真到了“事儿”上,两个人依然可以互相支持与帮助。这也是“坏事变好事”的思维带来的收获。   

     “把问题看作是情况”、“苏格拉底式提问”、“热反馈+冷反馈”、“坏事变好事”这四招你学会了吗?学到是第一步,做到才更为重要,希望你用起来,助力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德奥机油0q
2023-03-13 · 超过9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7万
展开全部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正确批评孩子的技巧
  1、坚持动口不动手。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意见,工具自然是嘴和笔。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动脚,当属惩罚的范畴而越出了批评的界限。
  2、不必逢事都批评。现在的家长教养心理太过紧张,杞人忧天式的批评相当多见,果果妈也有这种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欢合群,但独生子女又没有同伴,能自己下楼找人玩,表明这孩子胆大、活泼,事情本身谈不上“错”。硬要说他错,只是没和妈妈说一声,那么只要带回家时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后要教给他一些去外面玩要当心的“本领”。
  3、多用肯定式的批评法。很多孩子虽犯了错,但错中还有闪光点。如果果果妈找到孩子后,先肯定:“不错啊,会自己找伙伴玩了”,再批评他:“不过,没跟我说一声可不对。以后记住,出去要告诉妈妈一声”,效果会更好。因为肯定式的批评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你的教诲。
  4、尽量在孩子犯错时进行一次性纠正。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批评,提倡抓苗头、抓初犯,尽量一次到位,这样改正比较容易。初始纠正不力,以后再纠正难度会增大。
  5、绝对不要在自己情绪糟糕时或孩子情绪低落时实施批评,否则批评的用语和声调容易失控。批评过后要有沟通,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批评他。不少家长咬定孩子是“知错不改”,对之“屡教不改”怀恨不已,批评不断升级。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认识到的,孩子不一定认识到。“知耻而后勇”的哲理,对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并不适用。家长告诉他们批评的理由,指出错在何处、分析为什么会错,提供改正的具体途径,便于孩子换位思考,真正提高批评实效。家长错批了孩子,要勇于道歉。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误区
  1、对孩子要求太多
  对孩子要求太多,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专家认为,家长自己做不到一百分,同样的,孩子也很难做到一百分。要求孩子样样得满分,这是对孩子的苛求。
  专家表示,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珠心算第一,绘画第一,钢琴第一,这是很不现实的事。对孩子要求太多,孩子感到难以达到,自信心就容易受到打击。家长应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凡事只要求孩子尽力,不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2、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2.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2.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2.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3、不以身作则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很多家长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杜宇表示,孩子是父母的精神产品,13岁前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因此,父母与其要改变孩子,不如改变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传递正面能量。
  4、总想控制孩子
  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也导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摆出家长的威严态度,企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控制的结果往往引来对抗。杜宇表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却并不考虑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会生气、发怒,这样的行为示范,也将让孩子习得,成为他性格的阻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