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十年磨一剑”,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剑就要出鞘了,高三学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面临高考,进入高压状态的不仅仅是学生,有些学生家长更是紧张到不行,不知所措。高考倒计时,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可以在生活上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学习上监督孩子完成学习计划,人生规划上引导考生制定目标院校和专业。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方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吧。高考倒计时,作为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1、生活上: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高三学生每天早起晚睡、不断考试刷题、在学校上课回家还要通宵达旦地自习。可以说学生们的神经每时每刻都是紧绷的。在这个时候,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显得尤其重要。家长们要想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要与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
在一项对高三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情绪方面。而情绪问题的诱因有近1/3来自于父母。另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0%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问题。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的。若想避免上述数据反映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切忌只关心考试成绩和排名,而是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会聆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其次,父母二人的关系也是影响家庭氛围的主要因素。因此,家长之间要注意减少矛盾,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另外,家长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成绩的过分看重,情绪容易大起大落,过分焦虑,出现“高考家长综合症”。此时,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情绪不稳会给考生加重心理负担,使考生难以专心学习。
2、学习上:监督孩子完成学习计划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会发现在辅导孩子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许多家长会因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难题而感到焦虑。其实,家长虽然没有办法替孩子学习考试,却能以一个监督者的身份督促孩子。
考生在备考期间很容易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倦怠心理。此时,家长除了要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之外,还要保持理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寻找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一个好的计划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应对高考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指引学习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大到每一轮复习的计划,小到每一天的计划。并监督孩子按照学习计划来完成学习任务。
3、人生规划上:引导考生制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在高考备考阶段,家长应该和考生一起制定一个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方向。在选择目标高校的时候,家长应该理性对待。目标定得太高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太低的目标又会让孩子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家长应该深入分析考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之前的考试,尤其是模拟考来预估高考的成绩,以此来划定一个合适的高校范围。
其次,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应该注重专业上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好学校而忽略了专业的重要性。在选择目标专业的时候,除了要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和职业潜力等,更要结合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以此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达成目标。但是,焦虑的心态、信息的混杂、经验的缺乏等都会影响家长的判断,使得家长和考生很难制定出一个合适的人生规划。
孩子高考,家长首先应具备几个“力”
1、自己先优雅,提高情绪的自控力,让孩子不受干扰
要警惕“高考家长综合征”。孩子的高考,成为家长当下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为重要,所以情绪多元又多变:期待、兴奋、失望、恐惧等,其中较多的成分是焦虑。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将会不约而同、不同程度上出现“高考家长综合征”。而教育专家指出,“高考家长综合征”是当前高三学生的最大压力。
情绪会传染,就像多米诺骨牌的传递,家长的焦虑会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家长得处理自己的压力,不能自己先被击垮。
高三心理咨询的问题中,关于情绪方面居多,而其诱因有近1/3来自于父母。“剧情”基本都是这样: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家长心急、“恨铁不成钢”,进而“强烈”指出,不知不觉就爆发成了狂怒、绝望、抨击、挖苦孩子,引发孩子心情的“暴风雨”,有的甚至引起激烈的亲子冲突。
家长要警惕,一旦你的负面情绪爆发,孩子需很长时间去消化你的负面情绪,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不愉快的事情,而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为了孩子,家长一定要尽可能控制自己可能出现的极端的负面情绪。
家长要做到: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释放你的负面情绪。提醒家长们,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不要轻易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夫妻争吵虽然难免,也一定要在孩子前面避讳;不要让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影响孩子。
家长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整个高三时间可能会有几次和孩子的争吵和不快,这个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做情商高的家长,要理智地让孩子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面对坏脾气的孩子,试着分析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2、提高对孩子压力的调控力,寻找孩子最佳承受压力区间
现在的家长已经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意识到“压力越大并非效率越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减压现象和无意识加压现象,前者是因为家长认为压力大不好,就干脆把压力撤走,后者则是因为家长虽从认知上认为自己已减压,但行为上还是在加压。
这两个倾向要不得,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学上有个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的图像是个“倒U形”曲线,图像把压力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呈现,横坐标是压力程度,纵坐标是效率。压力较小,缺乏挑战而处于松懈状态,无效;压力逐渐增大,激励人们努力学习或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当压力达到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效率会达到最大值;压力超过最大承受力后,压力成阻力,效率也随之降低。
这个“倒U形”也可以说明家长的期望与孩子动力的关系。过高的期望不仅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也会给孩子增加不应有的压力,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弱的孩子来讲,要求过高容易导致孩子望尘莫及的悲观无助感。
家长要保持对孩子适度的压力和期望,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需要家长在平日的生活中一边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一边借此来进行对自己行为策略的微调,找到一个孩子最佳的承受能力区间。
3、传递积极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染力,使外在要求成为孩子的内在需求
家是温馨的港湾,但是家长未必是孩子愿意沟通的对象,到了高三,问题依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外在的要求变成孩子自己的内在需要,是有条件的,心理学家指出这个过程的实现取决于孩子的几个心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其中亲密感和信任感非常重要。
亲子之间本应该是一种亲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孩子才可能亲近家长,听家长说话,思考家长的话,认同家长的观点。如果孩子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感到的是不安全、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孩子必然会抵触家长的要求和教育。
很关键的一点要提醒家长,切忌翻孩子的老账。许多刚进入高三的学生从内心深处来讲一定是想要奋力拼一把。而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后,一些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很多起色,于是有些家长开始唠叨了,失去耐心和信心,认为孩子不努力,没有高三的状态,忍不住要习惯性地翻孩子的老账。而这种做法会阻碍孩子的转变。很可能,孩子已经下定决心重塑自我了。所以,如果要想让孩子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将过去的老账放下,至少不在孩子面前把自己想当然的原因说出来,而是不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孩子改变和成长的背后是家长认识的改变。
情绪多米诺效应告诉我们,焦虑会传染,当然积极的情绪也会传递。这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关爱、信心、信任。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会激发他的潜能和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向孩子表达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你,坚持下去,爸爸妈妈在旁边支持你,陪伴你!
4、做有能耐的家长,提升自己的业务指导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有家长反映:孩子不和父母沟通,嫌自己烦、说自己不懂。除了要处理好亲子关系之外,家长需要懂点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己的权威感,不让孩子认为家长瞎指挥。
做高三考生的家长非常不容易,作为孩子的坚强后盾,有几个角色如果能够做好,就能使孩子在高考中如虎添翼。
家长可以做的角色:孩子心理、学习的指导者、孩子的保健医生、营养师。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方面需要密切指导,是取胜的关键;身体是保障,越到后期越体现重要性。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做家长的能力,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类的文章,推荐《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这是一位母亲的日记,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指出了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对考生和家长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还有保健类的文章,推荐《万病皆可心医》和《不生病的智慧》,书中有很多增强体质、焕发精神的保健常识和按摩技巧,此外也可以通过按摩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对营养、饮食方面也可以进行些关注。
建议家长可以寻找在现实中或网络群上和其他家长互相倾诉,分析孩子的各种问题,并分享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得失,让自己获得一些借鉴。
通过阅读和分享增加做家长的能力,这样遇到实际问题家长就会进行有技巧地处理。
5、不忘规则和约束,加强对孩子的掌控力,以提高孩子的执行力
高三的学习非常繁重,有家长认为,孩子蛮累的,要对孩子宽松点,于是他们放松了对孩子的作业要求和行为规范。这一定要引起警惕,只能偶尔为之,倘若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肯定会受影响。规则和约束很重要,刚柔并济才会发挥更多作用。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不能放松对他们的习惯上的要求。
家长依然要督促孩子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督促孩子完成任务的好处在于首先成功没有捷径,学习规律无非就是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完成任务是对学习的巩固;其二,家长权威感的树立,没有经常的规定动作,孩子慢慢会不把家长的劝导放在眼里;其三,让孩子从紧张感走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任务中都会显现出一种紧张状态,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完成任务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提高做事情的执行力,学会坚持到最后。
孩子行为规范不能让道。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良好的规则容易营造环境的稳定、心理的稳定。家长要配合老师一起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管理和制约,不能纵容孩子,否则长期以往孩子将缺乏意志力。
家长八大忌语
忌语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忌语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到第几名!
忌语三: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忌语四: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忌语五: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忌语六: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忌语七: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忌语八:你这一场考得怎么样?
几招帮孩子减压
考试来临,孩子面对压力,家长生活得也不轻松,但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给孩子减压。这里给家长介绍几种减压法,不妨一试。
第1招:为孩子打气。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当孩子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第2招:给予赞美和肯定。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
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安排考生饮食
高考前,学生在饮食安排方面要做到三个原则、八个注意。三个原则是指均衡、适宜和卫生。
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八个注意:
1、注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均衡饮食;
2、讲究食物多样,不偏食,不挑食;
3、按时按量有规律进食;
4、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清淡;
5、注意饮食卫生,不到无证照街边小贩购买食品;
6、不暴饮暴食和盲目节食;
7、避免油炸和可能诱致过敏食品;
8、适当运动以促进食欲和增加血液循环。
考前最后一个月,考生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最大的紧绷状态,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都超过成年人。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膳食营养,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的原则。
但不少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些营养误区,如认为大鱼大肉就是营养、吃饱吃好就是营养合理,因此给孩子供给的油脂食品过多,特别是高热量的洋快餐,学生长期食用,会造成性早熟、肥胖等症状。同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家长不懂营养结构,常常是卖了鸡蛋给孩子买方便面,结果得不偿失。
误区一:考前进补最有效
许多家长将服用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贪多求快,希望通过保健品来达到迅速补充营养的目的。考前临时进补不妥。营养和知识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等到考前才注意要吃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其实,保健品决非万能,而且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适合“享用补品”,保健品也有因人而异、适不适合的问题。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适应的话,还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与家长的意图适得其反。如果确实愿意给孩子吃一些补脑方面的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药品,一定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滥用,要适可而止。
误区二:肉类唱主角
考前学习紧张,消耗大,营养一定要跟上。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营养不良,变尽花样,遍求良方,佳肴美味供应不绝,甚至不惜整天以大鱼大肉伺候考生。
如果考前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肠胃并不一定习惯,弄不好,反而导致腹泻、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现象。而且吃得过杂反而容易造成肠胃疲劳,而吃的过饱,食物在肠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脑内血液供氧减少,会导致大脑迟钝,思维不敏捷。
此外,考前饮食以鸡鸭鱼肉唱主角也并不明智,清淡低脂才是正确之道。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所以、适当提高血糖,有利于复习考试。低脂,则是因为夏季过食油腻会伤脾胃。考前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
误区三:食谱变化大
有的家长喜欢在大考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事实上,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原因在于,食谱变化大,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
日常的生活规律最好不要改变,当保持平常饮食。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考前要少吃容易产气、产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饮料等。
均衡饮食最科学
大考期间考生的营养总体上应注意平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考生考前怎样吃才有营养呢?家长应根据膳食均衡的几条原则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饮食。
1、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是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食物;
3、是经常适量地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4、是常吃奶、豆类及其制品;
5、是体力活动和食量均衡,即根据体力活动来安排食物的摄入量;
6、是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再就是吃清洁卫生、不腐烂的食物。
备考阶段,考生家长一定要搞好考生的饮食卫生,不要给考生吃剩下的饭菜,生吃瓜果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做凉拌菜时,调料中应加醋加蒜泥,既可杀菌又能增进食欲。不要给考生吃太多的生冷食品,以免考生出现肠胃不适、腹泻等病症,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
在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并保证营养素的科学摄入。可以熬些绿豆糖水、银耳莲子羹等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清凉祛暑的食物。迎考期间,考生的脑细胞消耗很多,及时补充蛋白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多食些蛋白质含量高的精肉、鸡、鱼等食品,家长也可为考生准备量少而品种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有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不仅可以帮考生增强免疫力,还有助于考生提高记忆力、分析力。
要注意食物寒热性味。高考学生属青年体壮时期,中医辨体质多属燥红质,应避免过食温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韭菜、花椒、辣椒等,或滥用温补药品,如人参、鹿茸等。过食温热,轻者引起大便干结,咽痛,舌红,重则可致大便出血,鼻出血,引发痤疮,夜寐不安。
另外,大考期间还要注意少吃雪糕、冰激凌等冷食;尽量不吃街头小摊子上的熟肉制品或凉拌菜,以防止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
考生在大考期间往往容易因心情焦虑而食欲不佳,吃不下饭。这时候可以多喝一些牛奶,吃一些水果或是喝一些果汁来补充营养。
对于考生晚自习、熬夜等情况,建议可以适当在晚上加餐,同时提醒考生少食多餐,既保证了能量的摄入,同时避免了饱食后的困倦。
大考期间食谱巧安排
1、早餐应吃好,切不可空腹,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晕厥现象。吃好早餐可充足供给大脑必需的能量,对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好的考试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早餐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由于早晨起床后,大脑皮层仍处在抑制状态,很多孩子食欲较差,进食量少,因此早餐要进食体积小、质量高、热量高、耐饥且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蛋糕、白糖、果酱、馒头、烧饼、煎鸡蛋及煎镘头片、豆浆、面条荷包蛋、火腿肠及香肠等。
2、午餐是考生一日中主餐。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应该吃饱吃好,可吃些肉类、鸡蛋等含能量较高的食品,它为午后考试活动做好准备。因此午餐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有粮食、有肉、有菜、有豆制品,有干有稀。
午餐饭菜要丰盛,午餐各种营养素含量一般占全天供给量的35%—45%。
推荐午餐菜品:糖醋带鱼+炒素菜+海米菜叶汤;猪肝肉片+西芹虾仁+莲子百合银耳羹;土豆牛肉片+菜花香菇+豌豆汤。
3、晚餐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口味清淡易于消化,有利于抗疲劳和养神醒脑。
推荐晚餐菜品:清炖排骨藕汤+豆豉炒豆腐+拌海蜇丝;肉末豆腐+青椒土豆丝+皮蛋拌豆腐;洋葱爆猪肉+番茄炒鸡蛋+拌豇豆。
4、加餐。考试前,学生大多因复习功课睡得较晚,从晚餐至睡觉,中间大约有4—5个小时。这段时间里,晚餐所吃的食物已基本消化掉,需要加以补充。另外,有些学生念书很累,大脑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以至于影响睡眠,故晚间加餐时最好喝一杯牛奶,吃些面包、鸡蛋、既补充了营养,又可起到安神作用。
营养专家认为,许多考生并非营养不足,不均衡才是主要问题。因此,如果能吃好一日三餐,身体所需营养就够了。不能因片面追求营养而过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和营养品,否则,会增多体内酸性物质,导致大脑疲劳。因此,在复习应考的关键时刻,补充营养要适度。只有考生因偏食出现较严重营养不良问题时,才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营养制剂。
1、生活上: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高三学生每天早起晚睡、不断考试刷题、在学校上课回家还要通宵达旦地自习。可以说学生们的神经每时每刻都是紧绷的。在这个时候,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显得尤其重要。家长们要想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要与孩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
在一项对高三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情绪方面。而情绪问题的诱因有近1/3来自于父母。另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0%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问题。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的。若想避免上述数据反映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切忌只关心考试成绩和排名,而是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会聆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其次,父母二人的关系也是影响家庭氛围的主要因素。因此,家长之间要注意减少矛盾,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另外,家长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成绩的过分看重,情绪容易大起大落,过分焦虑,出现“高考家长综合症”。此时,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情绪是会传染的。家长情绪不稳会给考生加重心理负担,使考生难以专心学习。
2、学习上:监督孩子完成学习计划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会发现在辅导孩子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许多家长会因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难题而感到焦虑。其实,家长虽然没有办法替孩子学习考试,却能以一个监督者的身份督促孩子。
考生在备考期间很容易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倦怠心理。此时,家长除了要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之外,还要保持理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寻找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一个好的计划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应对高考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指引学习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大到每一轮复习的计划,小到每一天的计划。并监督孩子按照学习计划来完成学习任务。
3、人生规划上:引导考生制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在高考备考阶段,家长应该和考生一起制定一个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让孩子在学习中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方向。在选择目标高校的时候,家长应该理性对待。目标定得太高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太低的目标又会让孩子产生倦怠心理。因此,家长应该深入分析考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之前的考试,尤其是模拟考来预估高考的成绩,以此来划定一个合适的高校范围。
其次,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应该注重专业上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好学校而忽略了专业的重要性。在选择目标专业的时候,除了要全面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和职业潜力等,更要结合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以此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达成目标。但是,焦虑的心态、信息的混杂、经验的缺乏等都会影响家长的判断,使得家长和考生很难制定出一个合适的人生规划。
孩子高考,家长首先应具备几个“力”
1、自己先优雅,提高情绪的自控力,让孩子不受干扰
要警惕“高考家长综合征”。孩子的高考,成为家长当下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为重要,所以情绪多元又多变:期待、兴奋、失望、恐惧等,其中较多的成分是焦虑。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将会不约而同、不同程度上出现“高考家长综合征”。而教育专家指出,“高考家长综合征”是当前高三学生的最大压力。
情绪会传染,就像多米诺骨牌的传递,家长的焦虑会加深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家长得处理自己的压力,不能自己先被击垮。
高三心理咨询的问题中,关于情绪方面居多,而其诱因有近1/3来自于父母。“剧情”基本都是这样:孩子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家长心急、“恨铁不成钢”,进而“强烈”指出,不知不觉就爆发成了狂怒、绝望、抨击、挖苦孩子,引发孩子心情的“暴风雨”,有的甚至引起激烈的亲子冲突。
家长要警惕,一旦你的负面情绪爆发,孩子需很长时间去消化你的负面情绪,会条件反射地想起不愉快的事情,而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为了孩子,家长一定要尽可能控制自己可能出现的极端的负面情绪。
家长要做到:尽可能不在孩子面前释放你的负面情绪。提醒家长们,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不要轻易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夫妻争吵虽然难免,也一定要在孩子前面避讳;不要让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影响孩子。
家长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整个高三时间可能会有几次和孩子的争吵和不快,这个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做情商高的家长,要理智地让孩子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面对坏脾气的孩子,试着分析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2、提高对孩子压力的调控力,寻找孩子最佳承受压力区间
现在的家长已经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意识到“压力越大并非效率越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减压现象和无意识加压现象,前者是因为家长认为压力大不好,就干脆把压力撤走,后者则是因为家长虽从认知上认为自己已减压,但行为上还是在加压。
这两个倾向要不得,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学上有个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的图像是个“倒U形”曲线,图像把压力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呈现,横坐标是压力程度,纵坐标是效率。压力较小,缺乏挑战而处于松懈状态,无效;压力逐渐增大,激励人们努力学习或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当压力达到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效率会达到最大值;压力超过最大承受力后,压力成阻力,效率也随之降低。
这个“倒U形”也可以说明家长的期望与孩子动力的关系。过高的期望不仅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也会给孩子增加不应有的压力,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弱的孩子来讲,要求过高容易导致孩子望尘莫及的悲观无助感。
家长要保持对孩子适度的压力和期望,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需要家长在平日的生活中一边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一边借此来进行对自己行为策略的微调,找到一个孩子最佳的承受能力区间。
3、传递积极情感,提高自己的感染力,使外在要求成为孩子的内在需求
家是温馨的港湾,但是家长未必是孩子愿意沟通的对象,到了高三,问题依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外在的要求变成孩子自己的内在需要,是有条件的,心理学家指出这个过程的实现取决于孩子的几个心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其中亲密感和信任感非常重要。
亲子之间本应该是一种亲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样,孩子才可能亲近家长,听家长说话,思考家长的话,认同家长的观点。如果孩子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感到的是不安全、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孩子必然会抵触家长的要求和教育。
很关键的一点要提醒家长,切忌翻孩子的老账。许多刚进入高三的学生从内心深处来讲一定是想要奋力拼一把。而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后,一些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很多起色,于是有些家长开始唠叨了,失去耐心和信心,认为孩子不努力,没有高三的状态,忍不住要习惯性地翻孩子的老账。而这种做法会阻碍孩子的转变。很可能,孩子已经下定决心重塑自我了。所以,如果要想让孩子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将过去的老账放下,至少不在孩子面前把自己想当然的原因说出来,而是不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孩子改变和成长的背后是家长认识的改变。
情绪多米诺效应告诉我们,焦虑会传染,当然积极的情绪也会传递。这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关爱、信心、信任。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被激励和认可时,便会激发他的潜能和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向孩子表达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你,坚持下去,爸爸妈妈在旁边支持你,陪伴你!
4、做有能耐的家长,提升自己的业务指导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有家长反映:孩子不和父母沟通,嫌自己烦、说自己不懂。除了要处理好亲子关系之外,家长需要懂点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己的权威感,不让孩子认为家长瞎指挥。
做高三考生的家长非常不容易,作为孩子的坚强后盾,有几个角色如果能够做好,就能使孩子在高考中如虎添翼。
家长可以做的角色:孩子心理、学习的指导者、孩子的保健医生、营养师。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方面需要密切指导,是取胜的关键;身体是保障,越到后期越体现重要性。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做家长的能力,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类的文章,推荐《与孩子一起跨越高考》,这是一位母亲的日记,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指出了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对考生和家长有极好的参考和启示。还有保健类的文章,推荐《万病皆可心医》和《不生病的智慧》,书中有很多增强体质、焕发精神的保健常识和按摩技巧,此外也可以通过按摩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对营养、饮食方面也可以进行些关注。
建议家长可以寻找在现实中或网络群上和其他家长互相倾诉,分析孩子的各种问题,并分享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得失,让自己获得一些借鉴。
通过阅读和分享增加做家长的能力,这样遇到实际问题家长就会进行有技巧地处理。
5、不忘规则和约束,加强对孩子的掌控力,以提高孩子的执行力
高三的学习非常繁重,有家长认为,孩子蛮累的,要对孩子宽松点,于是他们放松了对孩子的作业要求和行为规范。这一定要引起警惕,只能偶尔为之,倘若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肯定会受影响。规则和约束很重要,刚柔并济才会发挥更多作用。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不能放松对他们的习惯上的要求。
家长依然要督促孩子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督促孩子完成任务的好处在于首先成功没有捷径,学习规律无非就是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完成任务是对学习的巩固;其二,家长权威感的树立,没有经常的规定动作,孩子慢慢会不把家长的劝导放在眼里;其三,让孩子从紧张感走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任务中都会显现出一种紧张状态,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完成任务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让孩子提高做事情的执行力,学会坚持到最后。
孩子行为规范不能让道。规则不能随意破坏,良好的规则容易营造环境的稳定、心理的稳定。家长要配合老师一起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管理和制约,不能纵容孩子,否则长期以往孩子将缺乏意志力。
家长八大忌语
忌语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忌语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到第几名!
忌语三: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忌语四: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忌语五: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忌语六: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忌语七: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忌语八:你这一场考得怎么样?
几招帮孩子减压
考试来临,孩子面对压力,家长生活得也不轻松,但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给孩子减压。这里给家长介绍几种减压法,不妨一试。
第1招:为孩子打气。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当孩子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第2招:给予赞美和肯定。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
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安排考生饮食
高考前,学生在饮食安排方面要做到三个原则、八个注意。三个原则是指均衡、适宜和卫生。
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八个注意:
1、注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均衡饮食;
2、讲究食物多样,不偏食,不挑食;
3、按时按量有规律进食;
4、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清淡;
5、注意饮食卫生,不到无证照街边小贩购买食品;
6、不暴饮暴食和盲目节食;
7、避免油炸和可能诱致过敏食品;
8、适当运动以促进食欲和增加血液循环。
考前最后一个月,考生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最大的紧绷状态,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都超过成年人。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膳食营养,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的原则。
但不少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些营养误区,如认为大鱼大肉就是营养、吃饱吃好就是营养合理,因此给孩子供给的油脂食品过多,特别是高热量的洋快餐,学生长期食用,会造成性早熟、肥胖等症状。同时,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家长不懂营养结构,常常是卖了鸡蛋给孩子买方便面,结果得不偿失。
误区一:考前进补最有效
许多家长将服用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贪多求快,希望通过保健品来达到迅速补充营养的目的。考前临时进补不妥。营养和知识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等到考前才注意要吃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其实,保健品决非万能,而且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适合“享用补品”,保健品也有因人而异、适不适合的问题。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适应的话,还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与家长的意图适得其反。如果确实愿意给孩子吃一些补脑方面的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药品,一定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要滥用,要适可而止。
误区二:肉类唱主角
考前学习紧张,消耗大,营养一定要跟上。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营养不良,变尽花样,遍求良方,佳肴美味供应不绝,甚至不惜整天以大鱼大肉伺候考生。
如果考前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肠胃并不一定习惯,弄不好,反而导致腹泻、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现象。而且吃得过杂反而容易造成肠胃疲劳,而吃的过饱,食物在肠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脑内血液供氧减少,会导致大脑迟钝,思维不敏捷。
此外,考前饮食以鸡鸭鱼肉唱主角也并不明智,清淡低脂才是正确之道。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所以、适当提高血糖,有利于复习考试。低脂,则是因为夏季过食油腻会伤脾胃。考前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
误区三:食谱变化大
有的家长喜欢在大考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事实上,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原因在于,食谱变化大,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
日常的生活规律最好不要改变,当保持平常饮食。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考前要少吃容易产气、产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饮料等。
均衡饮食最科学
大考期间考生的营养总体上应注意平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考生考前怎样吃才有营养呢?家长应根据膳食均衡的几条原则合理地安排考生的饮食。
1、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是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食物;
3、是经常适量地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4、是常吃奶、豆类及其制品;
5、是体力活动和食量均衡,即根据体力活动来安排食物的摄入量;
6、是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再就是吃清洁卫生、不腐烂的食物。
备考阶段,考生家长一定要搞好考生的饮食卫生,不要给考生吃剩下的饭菜,生吃瓜果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做凉拌菜时,调料中应加醋加蒜泥,既可杀菌又能增进食欲。不要给考生吃太多的生冷食品,以免考生出现肠胃不适、腹泻等病症,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
在饮食选择上应本着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则,并保证营养素的科学摄入。可以熬些绿豆糖水、银耳莲子羹等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清凉祛暑的食物。迎考期间,考生的脑细胞消耗很多,及时补充蛋白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多食些蛋白质含量高的精肉、鸡、鱼等食品,家长也可为考生准备量少而品种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有色蔬菜、新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不仅可以帮考生增强免疫力,还有助于考生提高记忆力、分析力。
要注意食物寒热性味。高考学生属青年体壮时期,中医辨体质多属燥红质,应避免过食温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韭菜、花椒、辣椒等,或滥用温补药品,如人参、鹿茸等。过食温热,轻者引起大便干结,咽痛,舌红,重则可致大便出血,鼻出血,引发痤疮,夜寐不安。
另外,大考期间还要注意少吃雪糕、冰激凌等冷食;尽量不吃街头小摊子上的熟肉制品或凉拌菜,以防止食物中毒或肠道感染。
考生在大考期间往往容易因心情焦虑而食欲不佳,吃不下饭。这时候可以多喝一些牛奶,吃一些水果或是喝一些果汁来补充营养。
对于考生晚自习、熬夜等情况,建议可以适当在晚上加餐,同时提醒考生少食多餐,既保证了能量的摄入,同时避免了饱食后的困倦。
大考期间食谱巧安排
1、早餐应吃好,切不可空腹,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晕厥现象。吃好早餐可充足供给大脑必需的能量,对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较好的考试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早餐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30%。由于早晨起床后,大脑皮层仍处在抑制状态,很多孩子食欲较差,进食量少,因此早餐要进食体积小、质量高、热量高、耐饥且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蛋糕、白糖、果酱、馒头、烧饼、煎鸡蛋及煎镘头片、豆浆、面条荷包蛋、火腿肠及香肠等。
2、午餐是考生一日中主餐。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应该吃饱吃好,可吃些肉类、鸡蛋等含能量较高的食品,它为午后考试活动做好准备。因此午餐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有粮食、有肉、有菜、有豆制品,有干有稀。
午餐饭菜要丰盛,午餐各种营养素含量一般占全天供给量的35%—45%。
推荐午餐菜品:糖醋带鱼+炒素菜+海米菜叶汤;猪肝肉片+西芹虾仁+莲子百合银耳羹;土豆牛肉片+菜花香菇+豌豆汤。
3、晚餐应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口味清淡易于消化,有利于抗疲劳和养神醒脑。
推荐晚餐菜品:清炖排骨藕汤+豆豉炒豆腐+拌海蜇丝;肉末豆腐+青椒土豆丝+皮蛋拌豆腐;洋葱爆猪肉+番茄炒鸡蛋+拌豇豆。
4、加餐。考试前,学生大多因复习功课睡得较晚,从晚餐至睡觉,中间大约有4—5个小时。这段时间里,晚餐所吃的食物已基本消化掉,需要加以补充。另外,有些学生念书很累,大脑处于紧张兴奋状态,以至于影响睡眠,故晚间加餐时最好喝一杯牛奶,吃些面包、鸡蛋、既补充了营养,又可起到安神作用。
营养专家认为,许多考生并非营养不足,不均衡才是主要问题。因此,如果能吃好一日三餐,身体所需营养就够了。不能因片面追求营养而过度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和营养品,否则,会增多体内酸性物质,导致大脑疲劳。因此,在复习应考的关键时刻,补充营养要适度。只有考生因偏食出现较严重营养不良问题时,才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营养制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