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术语有哪些?
1、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指你能沉浸在对方的谈话里,并表示出倾听是你的责任所在。你不会因电子产品分神,也不去臆测倾诉者将会说什么。
你即使不说话,倾诉者都能从你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得到真实回应。缺乏积极倾听是很容易造成沟通失效的。因此,展现出你倾听时的专注对解决问题会非常有帮助。
2、元认知
几千年来,哲学家都在对人类的想法进行思考。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把这种对想法的思考称为元认知。
这个概念非常有用,它指的是,如果我们能观察自己的思考,我们或许就能改变它。不被消极、非理性或不健康的想法束缚,而是通过觉察,去观察了解想法本身。不再被想法控制,而是去观察和认识它,并选择性地改变它。
3、内外一致
很多人心里藏着个害怕失去而学会讨好的“小孩”。比如很多人都认识这样的“好好先生”,他从来不会说“不”。他们总以为做个顺从他人想法的人,可以过得更舒服,却总会感觉到越过越累,事情也并没有变得更好。这就是“表里不一致”。
心理学家萨提亚认为,人类的沟通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言语层面,一个是情感层面,往往这种情感层面会通过表情、手势、语气等“显现出来”。
而如果言语层面和情感层面的表达是一致的,那就是“内外一致”,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内心需要得到了尊重,情绪也会得到及时的处理。如果你内心有太多的恐惧和脆弱,可是外表还表现出一副非常上进,坚强的样子,那么这就是严重的“内外不一致”,长此以往,很容易得抑郁症。
4、内心冲突
和内外一致关联的,是内心冲突。内心冲突是由于你的想法、信念和行动不一致而带来的不适感。很多时候我们在经历这种冲突,却认识不到是缺乏了内外一致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延格认为,这种内外一致性的失衡会对我们造成心理刺激,比如不安、挫败感和悲伤。
5、同理心
尽管你知道同理心和同情有区别,但还是有可能理解成同情。不过没关系,这两个词是相近的,所以你这么想也差得不多。
同情可以考虑为一种感同身受——你不用经历别人的经历,却能用逻辑理解别人在某个情况下的心情。好比你不用去历经真实的失去,却能想象那种场景并感到遗憾、怜悯和忧虑。
同理心会比这更深一层次。同理心不是去想象别人的经历,而是换位思考想象自己经历别人的情景。同情和同理心的重要区别在于同情是把自己当作主体,而同理心把别人融入到自己的角色。
6、赋能
赋能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在心理学上它有专业的定义。通常赋能是一个褒义词。在心理学中,它确实有给别人权力的意思,但这种支持的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心理学的专用术语有驼峰效应、冷热水效应、钝感力、催眠、成败效应、易感效应、自我障碍策略、巴凯特现象、负面效应等等。
1.【驼峰效应】 “驼峰效应”这种说法出自滑雪运动。滑雪者都想轻松愉快地顺着山坡往下滑行,但想要拥有这个过程就必须先登上山顶,我们的心理状况也是这样,为了最终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先往相反的方向走一段;为了拥有更长久的快乐,有时也需要承受一定阶段的悲伤。所以,“驼峰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心情正处在幽暗的境地,千万不要放弃,因为爬上山顶就可以迎来愉悦的新生活。
2.【冷热水效应】 “冷热水效应”来自于日常生活常识,如果桌上有一杯温水、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参照的事物会改变我们心理的标准。我们心里的这杆秤,秤砣并不固定。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
3.【钝感力】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词汇,意思与“敏感”相对。面对生活,具有“钝感力”的人通常会慢半拍去应对,甚至有些情绪根本察觉不到。“钝感力”并不是贬义词,钝感系数高的人能保持情绪稳定和理性思维,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4.【催眠】 催眠是心理学中最令人好奇的疗法,其本质就是暗示。它是以人为诱导,通过放松、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似睡非睡的意识恍惚状态。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被调动起来,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做出反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浅层催眠可以帮助维持心理稳定,而深度催眠只适用于特殊人群,在日常的心理咨询中并不常见。
5.【成败效应】 “成败效应”来自教育学家的实验研究:设置几套难度不等的学习材料,由学生们自由地选择,并解决问题。教育学家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转而挑战难度更高的问题,借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由此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跟任务是否容易成功完成有关,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使他们感到内心的愉快和愿望的满足。
6.【易感效应】 “易感效应”是指我们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当再次遇到它时,我们就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意义。这种效应常被用来解释预习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效应也潜伏在我们的人际中。
7. 【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障碍策略”是一种故意的自作自受,指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往往就会做出一系列导向失败的行为,比如,学生觉得这次考试会失败,于是故意着凉生病,这样当失败真正来临的时候就有借口了。使用这种策略主要是为了在失败的时候,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界因素,而不是自我能力的缺乏。
8.【巴凯特现象】 “巴凯特现象”指的是一种社会攀比所带来的心理反应。这个词来自于英国一部著名电视剧中的小人物巴凯特,她每天无所事事,就喜欢观察她的邻居们。如果人家有了什么收获,或者获得某个社会地位,她就会表现出不屑;如果对方遭难,或者比她更加潦倒,她就会在人家面前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
9.【负性效应】 “负性效应”是指人们认识他人的时候,对正负信息(也就是这个人做的好事和坏事)形成的印象不均等。事实上,我们对一个人做的坏事远比好事记得更加清楚。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人在等红灯时随地吐痰,你会对他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大多数人都会对他随地吐痰印象很深,却不记得他遵守了交通规则。
你好,这个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为人质情结、人质综合症,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
词语释意: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Jan Erik Olsson与Clark Olofsson,抢劫瑞典斯德哥尔摩内位于Norrmalmstorg广场最大的一家信贷银行,并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与警察僵持了130个小时后,歹徒最终投降。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4名曾经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表明并不痛恨歹徒,表达他们对歹徒不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他们多加照顾的感激,并且对警察采取敌对的态度[1][2]。
这两名抢匪劫持人质达6日之久,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5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因为被发现在斯德哥尔摩人质挟持事件而得名。
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综合征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与乱伦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男女皆可能有此症状,惟女性的比例比较高。
出现斯德哥尔摩症综合征的人士特征: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质数据库显示,大约27%的人质表现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症状。[3] 据心理学者的研究,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若遇到类似的状况,很容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通常有下列几项特征:
- 绑匪为了某种“正义”原因而绑架人质,并得到人质认同。
- 人质必须有真正感到绑匪(加害者)威胁到自己的存活。
- 在遭挟持过程中,人质必须体会出绑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举动。
- 除了绑匪的单一看法之外,人质必须与所有其他观点隔离(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讯息)。
- 人质必须相信,要脱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 恐惧: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 害怕:笼罩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 同情: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 帮助: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进化和心理分析学的解释:
心理分析学的看法,新生婴儿会与最靠近的有力成人形成一种情绪依附,以最大化周边成人让他至少能生存(或成为理想父母)的可能,此综合征可能是由此发展而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重要范例。
电影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在1966年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由王羽、罗烈和郑雷主演的电影《边城三侠》,片中被绑架的县官之女魏文贞(秦萍饰),爱上为正义而参加绑架行动的卢方(王羽饰)。因而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解救被关在牢里的卢方,并帮助乡民告发其父县官魏怀远(雷鸣饰)于袁崇焕(李影饰)前,使其父问斩于尚方宝剑之下。
在《007》系列电影的第19集《黑日危机》,片中英国最大输油管公司“金恩企业”的总裁罗勃金恩遭恐怖份子杀害,007奉命调查,意外发现金恩总裁的女儿伊莉翠几年前曾遭同一个恐怖份子雷纳绑架过,但自行脱逃。雷纳打算要偷走钚元素以便炸毁油管,007发现后要阻止其阴谋,但伊莉翠因为被雷纳绑过,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并利用恐怖份子,来达成她(伊莉翠)自己的复仇计划。
在日本电影《太空游侠》中也表现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例子,电影中的西山保(金城武饰)、藤本诚(安藤政信饰)和高村功(池内博之饰)三人为了梦想,需要一笔金钱,于是合谋械劫银行,但很快便被大批警察包围,于是他们胁持银行职员相田绿(深津绘里饰)等6人,后来甚至邀请他们加入成为同党,就像科幻动画《Space Travelers》内9名太空游侠一样。银行内的人质原本都浑浑噩噩地过活,不过加入了西山保他们后,便有所改变,重新想生命的意义、忠于自己,够胆去做应当做的事,从而相田绿对藤本诚产生了爱慕之情。
电影《天若有情 (1990年电影)》女主角Jo Jo爱上华Dee;电影《你照亮我的生命》中女主角爱上了绑架她的绑匪;电影《只爱陌生人》 女主角爱上了逼她卖淫的黑道;电影《钟点战》(In Time)中身为时间银行千金的女主角亦爱上了绑架她的男主角,开始与主角行抢她家族所设的时间银行,以分配生存时间给穷人。
电影《切肤欲谋》(英语: The Skin I Live In;西班牙语: La Piel Que Habito )中被囚禁并变性的薇拉却渐渐爱上罗拔列格特医生,从害怕怨恨自己被变性,在痛苦中尝到欢乐,到后来同情医生遭遇。
电影《色戒》(英语:Lust, Caution)2007年李安导演,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期间的上海与香港。当时汪精卫于南京成立日本在华的傀儡政府,对抗重庆国民政府。故事描述一名大学话剧团里的年轻女团员,扮演贸易商的太太,密谋色诱并暗杀汪精卫政府的特务头目。女主角王佳芝(汤唯),在与特务头目易先生(梁朝伟饰)之间的感情纠葛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导致最后高潮刺杀行动就是因为王佳芝的告密,最终刺杀失败。
电影《钟点战》(英语:In Time)剧情里面,威尔(贾斯汀 饰)胁持了‘魏斯时间借贷公司’的千金塞尔维亚(亚曼达·塞芙瑞 饰),过程中塞尔维亚逐渐认同威尔的信念,意图合力推翻这个不人道的制度。
电影一日一生
音乐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英国摇滚乐团 MUSE 于2003年发行的专辑《Absolution》中收录其中一首单曲《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
香港歌手 陈奕迅 于2013年发行的粤语音乐迷你专辑《The Key》中收录其中一首单曲《斯德哥尔摩情人》。
---wikipedia
另可参考百度百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