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焦虑症(Anxiety)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焦虑症很常见,国外报告一般人口中发病率为4%左右,占精神科门诊的6~27%。美国估计正常人群中终身患病机率为5%,国内发病率较低,平均为7‰。战时焦虑症占战时神经症的1%。常于青年期起病,男女之比为2:3。
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不同学派有不同解释。
一、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二、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三、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四、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于患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特征。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说法,有的学者强调杏仁核和下丘脑等“情绪中枢和焦虑症的联系,边缘系统和新皮质中苯二氮蘧受体的发现,提出焦虑症的”中枢说“;也有人根据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能有效地改善躯体的症状、缓解焦虑,支持焦虑症的“周围说”。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进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基于“学习理论”的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习惯性行为,由于致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间的条件性联系使条件刺激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Lader提出:遗传素质是本病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础,一旦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通过环境的强化或自我强化,形成焦虑症。
[临床表现]
可起病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
一、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突然恐惧,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一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二、慢性焦虑症 又称普遍性焦虑或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觉到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还伴有颤动等运动性不安,胸部紧压等局部不适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尿频、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在慢性焦虑症的基础上可有惊恐发作。
[病程与预后]
病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女性患者、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症状变化不多者,预后较好;躯体症状明显者,预后较差。但经适当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反复出现无明确原因、对象或内容的恐惧、紧张不安等情感体验,并伴有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等躯体症状。
二、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三、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四、病前性格特征、精神因素及家族中有类似发作者等均有助于诊断。
五、已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六、排除癔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脏疾病及其它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鉴别诊断:
一、心脏疾病:惊恐发作时出现的胸痛、心悸、出汗等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查体、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及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二尖瓣脱垂时可伴惊恐发作。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发的焦虑症状,经过治疗,焦虑症状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持续存在的焦虑,应考虑为慢性焦虑症。
三、癔症:癔症的情感发作易与惊恐发作相混淆,前者具有浓厚情感色彩,哭笑无常,情绪多变;后者以强烈而不能自控的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
四、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我感觉不良、自我评价低,能力降低及消极观念等为主;焦虑症则以预感到未来不幸或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恐惧。
[治疗]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解除其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辅以各种形式的松弛训练,尤以系统松弛治疗方法之一。气功就是自我松弛治疗方法之一。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又有助于心理治疗,以苯二氮卓类最常用,如佳乐安定0.4~0.8mg2~3次/d,舒乐安定1~2mg2~3次/d。亦可选用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的抗抑郁药,如黛力新(黛安神)10.5~21mg,1~2次/d,多虑平12.5~25mg,2~3次/d,麦普替林12.5~25mg,2~3次/d,太息定2~4mg,2~3次/d。惊恐发作时可静脉缓慢注射安定。
更多参考.
http://d.baidu.com/rs.php?q=%BD%B9%C2%C7%D6%A2%D0%C4%C0%ED%D6%CE%C1%C6&tn=baidusite
焦虑症很常见,国外报告一般人口中发病率为4%左右,占精神科门诊的6~27%。美国估计正常人群中终身患病机率为5%,国内发病率较低,平均为7‰。战时焦虑症占战时神经症的1%。常于青年期起病,男女之比为2:3。
焦虑是预感到未来威胁,与惧怕不同,后者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特殊威胁的反应。正常人的焦虑是人们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焦虑也可以是所有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很不相符。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不同学派有不同解释。
一、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血缘亲属中同病率为15%,远高于正常居民;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5%,而单卵双生子为50%。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二、病前性格特征: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三、精神因素: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可为诱发因素。
四、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于患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特征。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说法,有的学者强调杏仁核和下丘脑等“情绪中枢和焦虑症的联系,边缘系统和新皮质中苯二氮蘧受体的发现,提出焦虑症的”中枢说“;也有人根据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能有效地改善躯体的症状、缓解焦虑,支持焦虑症的“周围说”。心理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是由于进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基于“学习理论”的学者认为焦虑是一种习惯性行为,由于致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间的条件性联系使条件刺激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Lader提出:遗传素质是本病的重要心理和生理基础,一旦产生较强的焦虑反应,通过环境的强化或自我强化,形成焦虑症。
[临床表现]
可起病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前发病为多见。起病可急可缓,病前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
一、急性焦虑症,又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突然出现强烈恐惧,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患者突然恐惧,犹如“大难临头”或“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一月可数发,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
二、慢性焦虑症 又称普遍性焦虑或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觉到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还伴有颤动等运动性不安,胸部紧压等局部不适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尿频、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在慢性焦虑症的基础上可有惊恐发作。
[病程与预后]
病程长短不一,部分患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女性患者、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症状变化不多者,预后较好;躯体症状明显者,预后较差。但经适当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反复出现无明确原因、对象或内容的恐惧、紧张不安等情感体验,并伴有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等躯体症状。
二、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三、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四、病前性格特征、精神因素及家族中有类似发作者等均有助于诊断。
五、已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六、排除癔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脏疾病及其它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鉴别诊断:
一、心脏疾病:惊恐发作时出现的胸痛、心悸、出汗等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查体、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及心电图检查可以鉴别。值得注意的是二尖瓣脱垂时可伴惊恐发作。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伴发的焦虑症状,经过治疗,焦虑症状随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持续存在的焦虑,应考虑为慢性焦虑症。
三、癔症:癔症的情感发作易与惊恐发作相混淆,前者具有浓厚情感色彩,哭笑无常,情绪多变;后者以强烈而不能自控的焦虑、紧张为主要特征。
四、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自我感觉不良、自我评价低,能力降低及消极观念等为主;焦虑症则以预感到未来不幸或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恐惧。
[治疗]
一、精神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解除其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辅以各种形式的松弛训练,尤以系统松弛治疗方法之一。气功就是自我松弛治疗方法之一。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又有助于心理治疗,以苯二氮卓类最常用,如佳乐安定0.4~0.8mg2~3次/d,舒乐安定1~2mg2~3次/d。亦可选用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的抗抑郁药,如黛力新(黛安神)10.5~21mg,1~2次/d,多虑平12.5~25mg,2~3次/d,麦普替林12.5~25mg,2~3次/d,太息定2~4mg,2~3次/d。惊恐发作时可静脉缓慢注射安定。
更多参考.
http://d.baidu.com/rs.php?q=%BD%B9%C2%C7%D6%A2%D0%C4%C0%ED%D6%CE%C1%C6&tn=baidusite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为焦虑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 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关于精神分析治疗我们将在以后的心理咨询栏目里给各位介绍。
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医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 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 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 (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认知治疗常常被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 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 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正确地) 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 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变得更加焦虑。
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 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关于精神分析治疗我们将在以后的心理咨询栏目里给各位介绍。
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医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 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 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 (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认知治疗常常被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 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 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正确地) 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 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变得更加焦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